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4013055 上传时间:2019-07-31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5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过程控制的作用与技术原理(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计过程控制培训讲义,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持续改进及过程控制 企业目标-客户满意 实现目标-持续改进,强调缺陷的预防 有效方法-统计过程控制 检验和预防 检验是对过程结束后的输出进行测量 通过抽样检验-发现合格/不合格 通过100%检验-发现合格/不合格 预防是在生产中对过程进行测量 通过对过程的测量,使质量问题在导致报废、返工和成本增加之前对其进行纠正,抽样和100%检验的不足 简单抽样可能会误导 100%检验是一种非常昂贵的方法,同时并不比抽样精确多少 尽管检验把关,但返工/报废已经发生 通过抽样和检验进行检验把关并不能发现问题 一些不合格品仍

2、然可能到达客户手中,统计过程控制定义 用于了解、改进、预防和控制过程状态的一组分析工具和方法 于专业技术结合,才能很好地控制过程 持续质量改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预防型的质量管理方法,SPC的作用 对设计和过程能力进行可靠性的评估 统计有助于区分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 可以依据以往过程的运行情况预测将来过程如何运行 降低发现质量问题对检验的依赖性 验证问题是否已经永久地纠正了还是需要进一步纠正 有助于了解当前过程是否有能力形成100%满足要求的输出 提高质量和生产率,降低成本,统计的基本概念 数据类型 计量值数据:测量某物是“多少” 例 间隙的大小;缸径大小;支架厚度;抗拉强度。 数据类型 记数

3、值数据:测量出现/不出现 例: 通/止数据 安装正确/错误数据 孔钻通/未通 表面划伤/未划伤,计数型数值和计量型数值,特殊原因 一种间断性的,不可预计的,不稳定的变差来源。有时被称为可查明原因,存在它的信号是:存在超过控制线的点或存在在控制线之内的链或其他非随机性的情形。,普通原因 造成变差的一个原因,它影响被研究过程输出的所有单值;在控制图分析中,它表现为随机过程变差的一部分。,局部措施和对系统采取措施,局部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特殊原因 通常由与过程直接相关的人员实施 通常可纠正大约15%的过程问题 对系统采取措施 通常用来消除变差的普通原因 几乎总是要求管理措施,以便纠正 大约可纠正

4、85%的过程问题,统计的核心概念 波动 自然界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 波动是指过程中的件与件之间的区别 正是波动的存在,工程师才在技术上要求给出公差 质量控制根本无法完全消除波动,仅测量波动,预测发生的可能性,并不断地降低存在的波动 产品/特性间的波动可分为正常波动(短期的、零件间的差异)和异常波动(发生规则和不规则的变化,正常波动 由偶然的或随机因素造成的,并且不能控制 设备震动 原材料批与批之间的区别 仅存在正常波动的过程是“受控”的过程,其输出是可预测的 异常波动 不是由偶然的或随机因素造成的,而是由特殊原因引起,并且可以控制 材料不合格 不同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 不正确的设备调试 存在异常

5、波动的过程是“不稳定”的,其输出是不可预测的,统计方法提供波动的信息 两个度量参数 集中趋势 集中趋势用于度量分布中心 集中趋势的一个主要度量参数是平均值 分散程度 分散程度用于度量分布范围 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度量参数是标准偏差,正态分布 产品/特性的波动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的特征值 平均值:钟型曲线最高点对应的数值 极差:最大测量值和最小测量值之间的差值 标准偏差S :数据散布程度的度量 正态分布 平均值 中位数 众数 正态分布曲线 标准偏差S 正态分布 图,为什么要应用SPC,SPC技术原理,SPC的概念,使用诸如控制图等统计技术来分析过程或其输出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达到并保持统计控

6、制状态从而提高过程能力。,一组重要的统计概念,平均值、中位数 极差、标准差 计量型数值与计数型数值,平均值(Xbar或X),中位数( ),极差(R),组距,作用: 表明数据之间的离散程度,标准差 (Sigma),标准差 = 标准差的意义:一组数中各单个值与总体平均数之间的平均离差,说明该组数的离散程度,标准偏差与极差的关系(对于给定的样本容量,平均极差-R越大,标准偏差- 越大),X,范围,范围,X,X,范围,R,R,R,过程控制,目标:对影响过程的措施做出合理经济的决定 过程在统计控制下运行(过程受控):仅存在造成变差的特殊原因 过程控制的作用:当出现变差的特殊原因时报警;反之,不报警,过程

7、控制 受控 (消除了特殊原因) 时间 范围 不受控 (存在特殊原因),过程能力,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下(不存在变差的特殊原因)的实际加工能力 一个稳定过程的固有变差的总范围 过程能力是由造成变差的普通原因造成 工序能力高时:产品品质出现异常的几率越小 工序能力低时:产品品质出现异常的几率越大,过程能力指数(Cp),过程能力用过程能力指数来加以量化,Cpk=(T-2)/6 其中, =|Xbar-(T/2)|,Cp=T/6 T=(USL-LSL) USL:公差上限 LSL:公差下限,无偏情况下:,存在偏移时:,Cpk值的判定原则,过程控制的工具-控制图,上控制限 中心限 下控制限,控制图是

8、1924年休哈特博士在贝尔实验室发明的。 基于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的变差的区分。 二战后的日本工业企业将控制图应用到极致,为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控制图原理-3Sigma原则,当质量特性的随机变量x服从正态分布时,则x落在3 的概率是99.73%。 根据小概率事件可以“忽略”的原则:如果出现超出3 范围的x值,则认为过程存在异常。,所以,在过程正常情况下约有99.73%的点落在在此控制线内。 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可以了解过程情况有无改变。,控制图的控制线,中心线(CL): X 上控制线/限(UCL): X+ 3 下控制线/限(LCL): X- 3 右转90度,3 ,3 ,x+ 3

9、,x- 3 ,x,x,公差界限与控制界限的区别,公差界限: 区分合格品与不合格品 控制界限: 区分偶波与异波,合理使用控制图的益处,供正在进行过程控制的操作者使用 有助于过程在质量上和成本上能持续的、可预测的保持下去 使过程达到: 更高的质量 更低的单件成本 更高的有效能力 为讨论过程的性能提供共同的语言 区分变差的特殊原因和普通原因,作为采取局部措施或对系统采取措施的指南,使用控制图的基本步骤,1、收集 收集数据并画在图上 2、控制 根据过程数据计算实验控制限 识别变差的特殊原因并采取措施 3、分析及改进 确定普通原因变差的大小并采取减小它的措施 重复这三个阶段从而不断改进过程,使用控制图的

10、两个阶段,过程分析阶段(初始能力研究) 过程监控阶段,分析用控制图与控制用控制图,分析用控制图 应用控制图时,首先将非稳态的过程调整到稳态,用分析控制图判断是否达到稳态。确定过程参数 特点: 1、分析过程是否为统计控制状态 2、过程能力指数是否满足要求? 控制用控制图 等过程调整到稳态后,延长控制图的控制线作为控制用控制图。应用过程参数判断,控制图类型,控制图的选择方法,确定要制定控制图的特性,是计量型数据吗?,否,关心的是不合格品率?,否,关心的是不合格数吗?,是,样本容量是否恒定?,是,使用np或p图,否,使用p图,样本容量是否桓定?,否,使用u图,是,是,使用c或u图,是,性质上是否是均

11、匀或不能按子组取样例如:化学槽液、批量油漆等?,否,子组均值是 否能很方便 地计算?,否,使用中 位数图,是,使用单值图X-MR,是,接上页,子组容量是否大于或等于9?,是,否,是否能方便地计算每个子组的S值?,使用 XR图,是,否,使用 XR图,使用 X s图,注:本图假设测量系统已经过评价并且是适用的。,使用控制图的准备,1、建立适合于实施的环境 a 排除阻碍人员公正的因素 b 提供相应的资源 c 管理者支持 2、定义过程 根据加工过程和上下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分析每个阶段的影响 因素。 3、确定待控制的特性 应考虑到: 顾客的需求 当前及潜在的问题区域 特性间的相互关系,接上页,4、确定测

12、量系统 a 规定检测的人员、环境、方法、数量、频率、设备或量具。 b 确保检测设备或量具本身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5、使不必要的变差最小 确保过程按预定的方式运行 确保输入的材料符合要求 恒定的控制设定值 注:应在过程记录表上记录所有的相关事件,如:刀具更新,新的材料批 次等,有利于下一步的过程分析。,均值和极差图(X-R),1、收集数据 以样本容量恒定的子组形式报告,子组通常包括2-5件连续的产品,并周性期的抽取子组。 注:应制定一个收集数据的计划,将其作为收集、记录及描图的依据。 1-1 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数据 1-1-1 子组大小:一般为5件连续的产品,仅代表单一刀具/冲头/过程 流等。

13、(注:数据仅代表单一刀具、冲头、模具等 生产出来的零件,即一个单一的生产流。) 1-1-2 子组频率:在适当的时间内收集足够的数据,这样子组才能 反映潜在的变化,这些变化原因可能是换班/操作人 员更换/材料批次不同等原因引起。对正在生产的产 品进行监测的子组频率可以是每班2次,或一小时一 次等。,接上页,1-1-3 子组数:子组越多,变差越有机会出现。一般为25组,首次使 用管制图选用35 组数据,以便调整。 1-2 建立控制图及记录原始数据 (见下图),1-3、计算每个子组的均值(X)和极差R 对每个子组计算: X=(X1+X2+Xn)/ n R=Xmax-Xmin 式中: X1 , X2

14、为子组内的每个测量值。n 表示子组 的样本容量 1-4、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4-1 两个控制图的纵坐标分别用于 X 和 R 的测量值。 4-2 刻度选择 :,接上页,对于X 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应至少为子组均值(X)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的2倍,对于R图坐标上的刻度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应为初始阶段所遇到的最大极差(R)的2倍。 注:一个有用的建议是将 R 图的刻度值设置为 X 图刻度值的2倍。 ( 例如:平均值图上1个刻度代表0.01英寸,则在极差图上 1个刻度代表0.02英寸) 1-5、将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5-1 X 图和 R 图上的点描好后及时用直线联接,浏览各点是否

15、 合理,有无很高或很低的点,并检查计算及画图是否正确。 5-2 确保所画的X 和R点在纵向是对应的。 注:对于还没有计算控制限的初期操作的控制图上应清楚地注明“初始研究”字样。,计算控制限 首先计算极差的控制限,再计算均值的控制限 。 2-1 计算平均极差(R)及过程均值(X) R=(R1+R2+Rk)/ k(K表示子组数量) X =(X1+X2+Xk)/ k 2-2 计算控制限 计算控制限是为了显示仅存在变差的普通原因时子组的均 值和极差的变化和范围。控制限是由子组的样本容量以及反 映在极差上的子组内的变差的量来决定的。 计算公式: UCLx=X+ A2R UCLR=D4R LCLx=X - A2R LCLR=D3R,接上页 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