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38875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86.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物理课件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件答案物理 必修 1 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复习 例题答案1、解析: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平均速度、位移、加速度是矢量,路程、时间、质量是标量5、解析:极限法分析:当水流速度与船速相等时,船就无法逆水行进,说明水流速度7、解析: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率逐渐减小,到最高点时速率为零,在下落过程中速率逐渐增大速率没有方向只有大小所以正确答案是 D 项9解析:百米赛跑中甲都比乙提前 10m 到达终点,即甲跑完 100m 与乙跑完90m 所用时间相同,则有 ,得 v 甲 v 乙 让甲远离起跑点 10m 而乙100mv甲 90mv乙 109仍在起跑点,则甲跑 110m 到达终点的时间 t 甲 ,而乙

2、跑到终点110mv甲 99mv乙的时间 t 乙 t 甲 ,所以甲先跑到终点100v乙10、答案:230m解析:为确保行车安全,要求列车驶过距离 L 的时间内,已越过停车线的汽车的车尾必须能通过道口汽车从越过停车线至车尾通过道口,汽车的位移为x l x0 x(15526)m46m汽车速度 v236km/h10m/s,通过这段位移需要的时间t s4.6sxv2 4610高速列车的速度 v1180km/h50m/s,所以全行车的距离为L v1t504.6m230m.物理必修 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知识要点复习例题答案1、解析:A车由原点出发, 4 小时末到达 120 千米处,故位移为 120 千

3、米,可见 A 是正确的。B车在 25 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km/h ) (负号表示与出发时的速度01254反向) ,可见 B 是正确的。C车在 02 小时内是做匀速运动,故其在 1 小时末的速度等于在 02 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km/h) ,可见 C 是正确的。16D车在 45 小时内也是做匀速运动,故在 5 小时末的速度(km/h) ,可见 D 正确。020E车在 10 小时内所走路径为 120120120120 = 480(km )位移为 0,故平均速率为 (km/h) ,平均速度为零,可见 E 是正确的。481F理由同 D,如图012545x.所以 (km) 。可见 F 是正确的。x6答

4、案:A、B、C、D、E、F 均正确。2、解析:(1)010 秒末图线下的梯形面积为 ,1020 秒末图1240214()线与时间轴所围的三角形面积为 ,故 020 秒物体通过的路程为1257(m) ,所通过的位移为 140-75=65m。475(2)020 秒物体的平均速率为 215/20=10.75(m/s) ,平均速度为 65/20=3.25(m/s)(3)04 秒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等于速度图线的斜率,为(m/s 2)5(4)由图可知,2 秒末的物体的即时速度为 10 m/s。(5)10 秒末物体速度减为零,开始转向。3、解:(1) 图线时间轴之间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 的面

5、积与vtJKL面积相等表示上升与下降的距离相等,火箭总位置为零。LMN(2)K 点所对应的时间为火箭燃烧完毕的瞬间,直线 JK 为燃烧期内的速度图线,其斜率表示燃烧期内加速度的大小,故 (米/秒 2) 。a103(3) (米)h12053(4) (米/秒 2)a1(5)L 点所对应的时间表示火箭到达最高点的时刻,最大高度与 的面积大小相JKL等,故 (米)H1205034、解:设火车长为 L,通过 A 点时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由任一时刻火车上各点速va度相等,根据匀加速运动规律可得:va21L2由两式联立解得 。vv12答案:本题答案应是 C。5、解析:甲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设经时间 t

6、二车速度相等且未相撞,则以后永不会相撞。由匀减速运动规律可知:V t=V0 a t,4102t解得 秒3在此时间内甲车前进的距离 (米) ,乙车前进的距离dVtt10214321为 (米)dVt2042可见 (米)即不会相撞。196、解析:设运动最大速度为 图形的斜率表示加速度。vtm, 即由 vttm有 12tvm12图的面积表示位移,即tdtvm21()由、得(1)经历时间 td12()(2)平均速率 vt12()(3)最大速率 dm7、解析:先求 30 秒后气球的速度及高度:(米/秒)vatt125307.(米)h562.物体刚掉下时,具有竖直向上的初速度为 37.5 米/秒,由 可得:

7、hvtg12562371982.tt解上式得 秒。8、解法一:两车相遇前距离最大时两车速度必然相等,则运动时间 为:t(秒)tva201 statm022012032( 米 )解法二:两车间距离 与时间有关,其关系式为svtatt0221可见, 有最大值:s(米)m30点拨:该题中两汽车运动,乙车追甲车,开始乙车初速度为零,做加速运动,甲车在前以恒定速度做匀速运动,在开始一段时间里,甲车速度较乙车速度大,不难想到,只要乙车速度小于甲车速度,两车间距离必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反之,如乙车速度在某时刻开始较甲车速度大,则两车间距离随时间延长而变小。显然当两车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大。可见,在追赶过程中,速度

8、相等是一个转折点,要熟记这一条件。在诸多的物理问题中存在“隐蔽条件”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一般是根据物理过程确定。该题中“隐蔽条件”就是当两车速度相同时距离最大。解析后,问题就迎刃而解。9、解:当 时,乙车落后于甲车的距离为最大。v乙 甲乙车达到速度 所需时间为ta0故此时两车相距为 svttva()()02021两车同时,以同一处开始运动,经一段时间,再次相遇,它们的运动路程、运动时间都相同,那么,它们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甲车作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 ,乙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为: 。v vt02由此可知,必须有 ,即 ,此时乙车追上甲车。vt02t0乙车达到速度 所需

9、时间为20vtava0()点拨:根据运动相对性,当 时,乙车相对甲车后退,故两车相距越来越大;当乙 甲时,乙车相对甲车前进,故两车相距越来越小。v乙 甲必修 1 物理 相互作用 知识点总结 复习重力1、答案:AC 解析:力的物质性决定了任一个力必和两个物体相联系,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且同时发生的2、答案:C 解析:要研究的是汽车,直接对汽车产生拉力的是绳索而不是壮汉,汽车所受拉力是绳索和汽车之间的相互作用,故其施力物体是绳索,受力物体是汽车3、答案:D4、答案:A5、答案:改变运动状态发生形变6、答案: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7、答案:(1)选取标度选取 5 mm 长的线段表示 5 N

10、的力,如图所示(2)从力的作用点 O 沿竖直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取 4 倍于标度,即取20 mm 长,并在线段上加上刻度(3)在线段端点加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如图所示8、答案:在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相同的情况下,竹梯越高,从离开平衡位置到某一偏离位置需要的时间越长这样,尽管竹梯长,重心高对稳定性不利,但是由于它开始倾倒时的速度很慢,因而在基底可以移动的情况下,就有充分的时间来调整竹梯的平衡,就能变不利为有利,竹梯越长反而越容易保持平衡弹力1、答案:B2、答案:D 解析:此题根据弹力的产生条件,接触和弹性形变缺一不可判定A、C 都只有弹力产生条件一个方面,而 B 只说有“有相互吸引” ,只能

11、证明有力存在,不一定是弹力,故选 D.3、答案:B 解析:图中小球一定受重力,判断绳子拉力是否存在,可以假设将图中绳与球断开,则 A 球不能再静止因此,绳对 A 球有拉力作用判断斜面对 A 球有无弹力作用,可假设将斜面撤去,图中 A 球则会由图中位置向右摆因此, A 球受到斜面的弹力4、答案:BCD 解析:首先 P 对 Q 物体的压力一定作用在 Q 物体上,所以选项B、D 错另外,压力的方向应垂直于接触面指向 Q 物体,所以选项 C错故只有选项 A 正确,所以选 B、C、D.5、答案:20100 解析:(1)由图可知 L020cm(2)K 100N/m.F L 20N0.2m7、解析:采用假设

12、法可判定(1)受到绳的拉力;(2)受到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3)受水平面的支持力;(4)受斜面的支持力及竖直挡板的弹力8、答案:竖直向上。解析:篮球与水平地面接触时发生形变,产生弹力如果认为球的一点与地面接触,则属于点与面接触问题,弹力应垂直于面(即地面),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1 解析:C 与桌面不接触,因此 C 对桌面无压力,A、B 间无挤压,也就没有弹力;D 与斜面仅接触而无挤压,故 D 与斜面间无弹力答案:D2、解析:有许多同学认为计算时应用到木板与水平地面的动摩擦因数 1,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此题的一大陷阱就在于此如下图所示,由于长木板始终处于静止状态,木板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应当是静摩

13、擦力,静摩擦力不能用 1FN来求解,而是要通过受力分析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来求木块对木板在水平方向的作用力是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 F f2 2mg,对长木板来说,水平方向除了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Ff2 2mg 外,还受到水平地面对它向左的静摩擦力 Ff1,这两个力平衡,因此长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2mg.答案:A3、解析:首先研究木板和木块组成的整体,不考虑其内部作用力,对整体而言,其静止于水平地面上,没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所以和地面之间没有静摩擦力;再单独研究小木块,因为弹簧压缩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弹簧对小木块有一个向左的推力,根据受力平衡,得出 M 对 m 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选项 A

14、、D 正确4、解析:假设 B 端和水平面是光滑的,则杆 AB 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绳子拉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能够保持静止状态,则 B 端和地面无相对运动趋势,即不受摩擦力答案:D力的合成1、解析:因为这六个力中,各有两个力方向相反,故先将任意两个方向相反的力合成,然后再求合力。由图看出,任意两个相反的力合力都为 3N,并且互成 120,所以这六个力的合力为零。因为这六个力的合力为零,所以,任意五个力的合力一定与第六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此得,去掉 1N 的那个分力后,其余五个力的合力为 1N,方向与 1N 的分力的方向相反。答案:零;1N;与 1N 的分力的方向相反2、解析:本

15、题可用作图法和计算法两种方法求解。(1)作图法 用 lcm 长的线段代表 1N,作出 Fl的线段长 4cm, F2的线段长 3cm,并标明方向,如图 1 所示。图 1 以 F1和 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连接两邻边所夹的对角线。 用刻度尺量出表示合力的对角线长度为 5.1cm,所以合力大小F=1N5.1=5.1N。 用量角器量得 F 与 F2的夹角 =53。即合力方向为北偏东 53。(2)计算法分别作出 Fl、 F2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并作出平行四边形及对角线。在直角三角形中F= = N=5N,合力 F 与 F2的夹角为 ,则 tan = =查表得 =53。图 2点评: 应用作图法时,各力必须选定同一标度,并且合力、分力比例适当,虚线、实线分清。 作图法简单、直观,但不够精确。 作图法是物理学中的常用方法之一。 请注意图 1 与图 2 的区别。 3、解析:本题可采用特殊值法分析:若 F1=2N, F2=3N,则其合力的大小范围是1N F5N,故选项 A 错误, B 正确;当 F1与 F2反向时, F=F2 F1=1N,若增大F1至 Fl=3N,则 F=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