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38865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物理降温、注射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降温、注射法北京急救中心医疗培训中心T_b目的要求1. 掌握物理降温(冰袋应用、酒精擦浴)的操作方法2. 掌握各种注射法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3. 熟悉酒精擦浴的注意事项4. 熟悉各种注射法的用物准备、部位选择内容介绍1. 物理降温2. 注射法T_e一、物理降温B_e物理降温是指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使皮肤的温度降低,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一)冰袋应用应用冰袋可减轻局部充血、出血及疼痛,控制炎症的扩散,降低体温、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将冰块放入帆布袋内,用锤子敲碎,放入盆中,用水冲去棱角及污垢,以免损坏冰袋,使患者不适。2将冰块装入冰袋或冰囊内量以占冰袋或

2、冰囊体积的一半为宜,驱出空气,夹紧袋口并倒提抖动,检查有无漏水,擦干后装入布套。3将冰袋放于需要部位,高热患者可敷前额及头顶、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鼻部冷敷时,可将冰囊吊起,使其底部接触鼻根,以减轻压力。4用毕整理用物,将冰袋倒置后晾干,保存时吹入少许空气拧紧袋口放于干燥阴凉处,以免橡胶粘连。 (二)酒精擦浴酒精是一种发挥性的液体,擦浴时在皮肤上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机体大量的热,又因酒精具有刺激皮肤血管扩张的作用,所以其散热效果较强。酒精擦浴多用于高热患者的降温,但是体弱、高热恶寒、对冷敏感以及风湿患者不宜采用。1.用物准备治疗碗内盛30-50乙醇溶液200-300ml(温度32左右),小

3、毛巾或纱布2 块,大毛巾,冰袋,热水袋及套,便器,必要时可备衣裤一套,备屏风。2.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向患者做好解释,关好门窗,调节室温至21-24,用屏风遮挡,协助排便。(2)头部放置冰袋,以助降温,并可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血液集中到头部,引起充血。足底放置热水袋,使患者舒适,促进下肢血管扩张,加速全身血循环,有利于散热。如系伤寒患者应在腹部冷敷,以免腹部充血引起肠穿孔和出血。中暑患者可同时置冰袋于大血管丰富处。(3)协助患者脱去上衣,露出一上肢,下垫大毛巾,将拧至半干的小毛巾缠在手上成手套式,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自颈部(侧面)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自侧胸部经腋窝沿上臂内侧至

4、手心,用大毛巾擦干皮肤,以同法擦拭另一上肢,每侧上肢各擦3 分钟。(4)使患者侧卧,露出背部,垫上大毛巾,从颈部向下擦拭整个背并按摩3分钟,擦干皮肤,穿好上衣。(5)脱去裤子,露出一侧下肢,垫大毛巾,自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自腹股沟经股内侧擦至踝部,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跟,擦干皮肤,以同法擦拭另一下肢,每侧下肢擦3分钟。(6)穿好裤子,撤去大毛巾,热水袋,盖好被子,整理床单位。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并记录在体温单上,如体温降至39以下,应取下头部冰袋,让患者休息。3.注意事项(1)擦浴中应注意观察患者情况,如有寒战、面色苍白,或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报告医师。(2)擦至颈部、腋窝、肘

5、部、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应稍用力擦拭,停留时间稍长,以助散热。一般全部擦浴时间为15-20 分钟。(3)禁擦枕后、心前区、腹部、足底。【我的笔记】二、注射法B_e将一定量的无菌药液经皮内、皮下、肌内、静脉途径注入体内,达到全身疗效的方法称注射法。(一)注射原则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1)注射前必须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2)无菌注射器及针头必须用无菌镊子夹取,针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梗与针尖均应保持无菌。2严密消毒 注射部位皮肤用棉签蘸2碘酊,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直径应在5cm,待干后用70乙醇溶液以同法脱碘,干后方可注射。3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不能在有炎症、化脓感

6、染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 4防差错(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注射前、中后三看标签仔细查对,以免遗漏或错误。(2)严格检查药液治疗,查看药液有无变质、沉淀或混浊,药物是否已失效,安瓿或密封瓶有无裂痕等现象,有则不能应用,注射药液应现配现用。(3)注意用药可供皮下、肌内静脉途径给药,应严格遵循医嘱给药途径准确无误。(4)同时注射几种药物时,应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5.防意外(1)防过敏:详细询问过敏史,尤其在做过敏试验时,要备有急救器材和药品,如氧气、盐酸肾上腺素、灭菌注射器等,以防万一。(2)防空气栓塞:注射前必须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以免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子。(3)防断针:注射前备有血管钳

7、,以保证急用。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空筒与活塞号码相一致,以防漏气、注射器乳头与针栓必须紧密衔接。针头大小合适,针尖锐利无弯曲(尤其注意针梗与针栓衔接处有无弯曲)。不宜在硬结和瘢痕处进针。掌握正确的进针方法,如肌内注射时应以前臂带腕部力量垂直快速进针,并注意留针(针梗)于皮肤外1/3。(4)防损伤神经和血管: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免损伤神经和血管。 6. 掌握无痛注射要点针尖必须锋利(无钩、无锈、无弯曲)。注射部位选择正确。肌肉必须松弛,注意说明和解释,分散患者注意力,取得合作,使肌肉松弛,易于进针。掌握“二快一慢(进针及拔针快、推药慢)”的方法: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且注药速度应均匀。同时注射多

8、种药物时,应先注射无刺激性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并且选择针头宜粗、长,进针要深,以减轻疼痛。【我的笔记】(二)药物抽吸法1自安瓿内吸药法 将安瓿尖端药液弹至体部,乙醇溶液棉签消毒安瓿颈部,用砂轮在安瓿颈部划一锯痕,然后重新消毒,拭去细屑,用小纱布按住颈部,折断安瓿,用注射器将针头斜面向下,伸入安瓿内的液面下,抽动活塞进行吸药。吸药时不得用手握住活塞,只能持活塞柄,吸毕,将安瓿套在针头上备用。2自密封瓶内吸药法 除去铝盖中心部分,用2%碘酊、70乙醇溶液棉签消毒瓶塞,待干后往瓶内注入所需药液的等量空气,以增加瓶内压力,避免形成负压,倒转药瓶及注射器,使针头在液面下,吸取所需药量,再以示指

9、固定针栓,拔出针头。然后把针头向上,轻拉活塞使针头中的药液流入注射器内,并使气泡聚集在乳头口,稍推活塞,驱出气体。如注射器乳头偏向一侧,驱出气泡时应使注射器乳头朝上倾斜,使气泡集中于乳头根部,然后按上法驱出。 3吸取结晶或粉剂注射剂法 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或注射用水将药溶化(某些药物需专用溶媒)待充分溶解后吸取。粘稠油剂注射时可先加温(药液易被热破坏者除外),或将药瓶用双手对搓后再抽吸。如为混悬液,应先摇匀后再吸取,油剂及混悬剂使用时应选用稍粗且长的针头注射。【我的笔记】(三)皮内注射法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主要用于各种药物的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预防接种、局

10、部麻醉的先驱步骤。1. 用物无菌1ml注射器,4.5-5号针头。2. 部位(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3. 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作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师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2)用1ml 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乙醇溶液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 15刺入皮内。(4)待

11、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氯化钠溶液20 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4.注意事项(1)如果需要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侧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生理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2)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我的笔记】(四)皮下注射法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主要用于需要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

12、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1.用物无菌1-2ml注射器,5.5-6号针头。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股外侧方。3.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乙醇溶液进行皮肤消毒,待干。(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 4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2/3,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4.注意事项针头刺入角度不宜45,以免刺入肌层。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

13、下注射。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注射少于1 ml 的药液,必须用1ml 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我的笔记】(五)肌内注射法肌内注射法是将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主要用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不宜或不能作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挥疗效的情况。1.用物无菌2-10ml注射器,6-6.5号针头。2. 部位应选择肌肉较厚,离大神经、大血管较远的部位。其中以臀大肌为最常用,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及上臂三角肌。3.方法(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十字法:以臀裂顶点向左或右一侧划一水平线,从患者骼嵴最高点作一垂直平分线,将臀部分为4个象限,其外上象限并避开内角(从髂

14、后上棘至大转子连线),即为注射区。联线法:取髂前上棘和尾骨线的外上1/3处为注射部位。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以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这样骼嵴、示指、中指便构成一个三角形,注射部位在示指与中指间构成的角内。此处血管、神经较少,且脂肪组织也较薄,故被广泛使用。以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以患者自体手指宽度)为标准。为使臀部肌肉松弛,可取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坐位(坐位椅要稍高,便于操作)。4操作方法(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解释,以取得合作,协助患者取适当体位。(2)用2碘酊和70乙醇溶液消毒皮肤,待干。(3)吸取药液排尽

15、空气,用左手拇指和示指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如握笔姿势,以中指固定针栓,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快速刺入肌肉内。一般进针2.53.0 cm(消瘦者及儿童酌减)。(4)松开左手,抽动活塞,如无回血,固定针头,注入药物。注射毕以消毒棉签按压进针点,快速拔针。(5)清理用物,归还原处。5注意事项(1)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2)两种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需长期作肌内注射者,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避免硬结的发生。(3)2 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因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幼儿在未能独自走路前,其臀部肌肉发育不好,应选用臀中肌、臀小肌处注射。 【我的笔记】(六)静脉注射法静脉注

16、射法是将药液进入静脉的方法,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并且需要迅速发生药效时,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他注射方法;试验及诊断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输液和输血,静脉营养治疗。1.用物注射盘内无菌注射器(根据药液量选用),针头6.2-7 号或头皮针,止血带,治疗巾或一次性纸巾。按医嘱备药物。2.部位肘窝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或手背、足背、踝部等处浅静脉。3.操作方法(1)将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核对,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2)用注射器吸取药液,排尽空气,套上安瓿。(3)选择合适静脉,以手指探明静脉方向及深浅,在穿刺部位的肢体下垫治疗巾或纸巾,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约6cm 处扎紧止血带,用2碘酊消毒皮肤,待干后以70乙醇溶液脱碘,嘱患者握拳,使静脉充盈。(4)穿刺时,以左手拇指绷紧静脉下端皮肤,使其固定,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针头和皮肤呈20角,由静脉上方或侧方刺入皮下(图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