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延安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致辞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93783561 上传时间:2019-07-2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延安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致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习延安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致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延安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致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延安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致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延安精神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致辞XX年X党委处级干部暑期延安培训班正式开班了,我有几点意见和建议与同志们共勉。一、切身体悟共产党人的“延安精神”延安是思想的摇篮,革命的圣地。我们党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延安时代是的伟大转折时期。自1935年10月至1948年3月,我们党在陕北和延安这13年里,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彪炳史册、决定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这13年奋斗历程中,孕育和塑造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引领着“山沟里走出的土八路”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国民党统治集团,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战略性胜利。“延安精神”是共产党人的

2、精神支柱,不管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为我们党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不竭动力;“延安精神”也成为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开展思想建设的理论和实践起点和源头。体悟“延安精神”,“追寻精神传统,对话革命初心”,我认为这是我们这次学习培训的主要内容。“延安精神”是什么?我想起毛泽东同志1942年12月在一次陕甘宁边区高干会上赞扬延安县同志们的讲话,“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完全是布尔什维克的精神,他们的态度是积极的,在他们的思想中、行动中,没有丝毫消极态度。他们完全不怕困难,他们象生龙活虎一般能够征服一切困难.在这种精神下,延安同志们没有一件事不是实事求是的,他们对于他们所领导的延安全

3、县人民群众的情绪、要求及各种具体情况完全是了解的,他们完全和群众打在一片,他们有很好的调查研究工作,因而他们就学会了马克思主义的领导群众的艺术.”在这里毛泽东同志赞扬了延安县同志们不怕困难、征服困难的无畏精神,实事求是、联系群众的负责精神。我想这应该是延安精神的集中体现。当然,以上是我读史料追寻“延安精神”的初浅认识。延安有许多现场红色资源,我们可以近距离用心去触摸“延安精神”,切实把保存好、传承好、发扬好“延安精神”作为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二、透过历史联系实际有所收获“延安精神”属于历史,“延安精神”更指向未来。为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延安精神,这次培训学院为我

4、们作了精心安排,不仅有课堂教学,而且充分利用延安红色资源现场教学、体验教学,我们也安排了交流环节,形式生动,内容新颖。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次机会,切实把自己摆进去,透过历史联系实际保存好、传承好、发扬好“延安精神”,努力在党性修养上有新增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四个自信”,进一步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信念具体到“办好教育、办好X”的实践中;在作风上有新提高,抗大精神、整风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都是延安精神的原生态和具体体现,在新时代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把延安精神转化为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的精神动力。在工作能力上有新提升,象党的先辈那样,把握历史发展趋势,讲大局,讲策略,

5、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有不怕困难、征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三、确保本次学习培训取得实效一要端正学习态度,以积极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培训。刚才说了,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的培训任务暑期期间特别繁重,为做好这次培训,学校做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和服务保障工作。大家平时工作非常忙,组织这次培训不容易,尽管时间短,但也要倍加珍惜,端正态度,抛开杂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参与此次学习培训中来。二要团结协作,多交流沟通。这次学习培训,大家是一个集体,在集体活动中要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班委会和各组组长要多辛苦,服务好大家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参加这次培训多来自不同部门和学院,平时工作有联系,交流可能不多,所以借这次培训,跳出工作束缚,多交流,多一些思想碰撞。三要严格要求自己,严肃学习纪律。党校在学员手册里把中组部加强学员培训的有关规定放在最前面,明确了具体要求。首先要明确,来延安不是休假,不是旅游,大家无论在教室,还是在现场教学,包括休息时间,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服从组织安排,维护X的风貌和形象。特别是遵守时间安排,在现场教学慎发朋友圈,培训期间不准请假,特殊情况提前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