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25004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5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满分100分 选择题60分 材料题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建立2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3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以“仁”作为人类正义的基本标准,也提出了理想国家的范式“仁政”。

2、孟子“仁政”思想施行的基础是( )A统治者发善心 B民本思想 C以德治民 D人性本善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循序渐进5西汉前期,董仲舒建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武帝根据他的建议采取“独尊儒术”的措施包括( )兴办太学 规定“四书”、“五经”为教科书 诏令全国各郡设立学校 太学生员经考试合格即可任官A B C D6“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

3、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是清代弟子规中的句子,反映了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全面发展 B注重儒家伦理教育C提倡进行家庭教育 D渗透天人感应思想7“董仲舒是自汉代以来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因循守旧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这一观点( )A肯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B肯定董仲舒的“独尊儒术”主张C否定董仲舒的“大一统”学说 D否定董仲舒的“三纲五常”学说8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包含的向近代社会演变的因素有( )男女平等 议会至上 工商皆本 实行众治A B C D9“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

4、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0清朝乾隆年间的状元秦间在游杭州西湖时,走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的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这反映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是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11下列观点中,最有可能得到李贽赞同的是( )A“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B儒家经典是“万世之至论”C“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并” D“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12一位明清之际的学者,自青年时代起,断然弃绝科举帖括之学,一生走遍许多州县

5、,实地考察,写成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位学者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李贽13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韩非子 孟子 黄宗羲 李贽A B C D1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 )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求在不断的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宗教思想始终没有得到广泛传播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15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

6、收孔子的智慧。”下列体现孔子智慧观念的主要是( )A社会和谐是社会的本质特征 B依法治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C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因素 D改革开放是时代的主旋律 16宋代梦溪笔谈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17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学研究的主要组织者B实用技术发达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18清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内在原因是( )。科举制度的束缚 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重经验总结、轻理论探究的影响 闭关锁国政

7、策的消极影响A B C D19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尚意书法、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文学艺术( )。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20京剧深受人们喜爱的根本原因是( )。A产生在全国政治文化中心 B融合并吸收多种剧种和曲调的优点C广大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其他剧种的衰落21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的具体反映。下列能够反映明清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有( )。传统科技没有发展成为近代科技 红楼梦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命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京城的繁华 黄宗羲批判

8、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A B C D22中国古代文学主流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城市经济的繁荣A B C D23(2012陕西咸阳期中)李鸿章在1876年强调“筹办海防,欲与洋人争衡,非治土寇可比,必须时加戒备。方今强邻环逼,藩属倾危,岂可稍存侥幸无事之心。顿忘厝火积薪之诫。”这表明( )。A洋务派筹划海防的主要目标是应对西方列强的入侵B李鸿章筹办洋务的重心在于对内镇压C建立强大海防,借之与列强妥协谈条件 D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24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

9、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这表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质上要求( )。A改革社会风尚 B吸纳世界文明 C发展近代交通 D主张机器生产25以下著作、杂志代表的历史运动中,最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基础的是( )。26.近代中国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 C中西文化交融 D反对专制统治27新文化运动使中国近代思想界得到了空前解放,其表现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促进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弘扬 马克思主

10、义的传播成为时代主流A BC D28.“革命”一词的古义是顺应天命改朝换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赋予“革命”以现代意义,其含义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恢复汉人的统治B.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消除贫富不均C.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俄国式的社会D.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近代法国式的社会29.有学者认为,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而亡于孙文,原因之一是孙文的“三把利剑”(见右图)。三剑一击,清王朝就灭亡了。关于清末这“三把利剑”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三把利剑”指的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B.“三把利剑”反映了中国

11、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C.“三把利剑”虽然不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但能够彻底解决封建制度下农民的土地问题D.“三把利剑”推动了当时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30.下列著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作了说明的是(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 B. C. D.31.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33.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A. B. C. D.341956年,毛泽东两次观看昆曲名剧十五贯,之后人民日报首次为一场戏剧演出刊发社论,称赞其“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当时昆曲复兴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贯彻 B昆曲名剧的涌现C大众舆论吹捧宣传 D“教育大

13、革命”的推动35一部分青年“紧跟统帅毛主席”,“满怀豪情下农村”,投入到一场伟大的“上山下乡”运动中。这一现象主要发生在()。A过渡时期 B“大跃进”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恢复高考后36“,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插队。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此人的履历反映了()。A“教育革命”对他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B1977年恢复高考为他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他成为学者至关重要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他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37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为推进教育发展采取的重大举措有()。A实施“教育革命” B恢复高考招生制度C颁布义务教育法 D开始推行扫盲教育38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双百”方针、“教育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