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2288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渭南市尚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尚德中学2018至2019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中期检测政治试题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消极无为,等待神助;有人认为人能胜天,因而积极进取,不屈不挠。这两种处事方式反映了A. 不同的世界观B. 相同的方法论C. 不同的知识构成D. 相同的思维方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关知识。两种处事方式反映命由天定和人能胜天的世界观,A正确且符合题意。两种处事方式反映了不同的方法论,B说法错误;两种处事方式不能说明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相同的思维方式,

2、C、D不选。【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2.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哲学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B. 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C. 具体科学的研究活动都是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D.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答案】C【解析】恩格斯的话强调科学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具体科学的研究活动都是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C项符合题意;题意强调哲学有指导作用,AB项均与题意不符;只有马克思

3、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3.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 彻底的不可知论B. 不可知论C. 不彻底的可知论D. 可知论【答案】D【解析】【详解】世界上永远存在未知之物,但是不存在永远不可知之物。这种观点认为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属于可知论,D项符合题意;ABC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点睛】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绝大多数哲学家都对此作了肯定的回答,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存在。也有一些哲学家如英国的休谟和德国的康德,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

4、则至少是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他们的观点被称为不可知论。4.世界上第一台量子计算机在“中国制造”下诞生,这为最终实现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计算奠定了基础。这表明人们能够A. 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B. 通过意识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C.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改造客观规律D. 把握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更好地改造世界【答案】D【解析】自在事物的联系不是人建立的,A项不选;人能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不是通过意识把观念的东西变为现实的东西,B项错误;人不能改造规律,C项错误;第一台量子计算机的诞生,说明人的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存在,这说明把握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能更好

5、地改造世界,故本题答案选择D。【点睛】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是指经过实践能把主观想法变成客观现实。意识虽然具有能动作用,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把一些想法变为现实,但这种变为现实是以实践作为桥梁才实现的,故不能说意识也具有直接现实性。5.“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从哲学的角度看,与上述材料寓意相符的是理在气先郑人买履我思故我在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相关知识。材料说的是掩耳盗铃的故事,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我思故我在”

6、、“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谢”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符合题意。理在气先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不选;郑人买履讽刺的是因循守旧,不思变通,与题意无关。故本题选C。6.我国哲学家张载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一切有形象的东西本质上都是气。这种观点属于A. 客观唯心主义B. 主观唯心主义C.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可见,题干中张载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故C符合题意;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A不符合题意;主观唯心主

7、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可见,材料没体现,故B不符合题意;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可见,材料没体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哲学的基本派别:两大阵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基本观点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派别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要区别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认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就是

8、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不仅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而且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把人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作为唯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绝对观念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基本评价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可惜只是一种猜测丰富、发展了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夸大了客观精神的作用;就局部范围而言,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

9、义根本分歧是否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7.哲学的两大阵营是指A.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D. 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对于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故C符合题意,A、B、D均与题意不符。考点:哲学的基本派别8.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时都曾提到,“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 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之所以强调世界观是人的精神领域的

10、总开关,是因为世界观是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世界观的指导没有世界观的指导,人们就会失去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世界观制约着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具体判断和选择A. B. C. D. 【答案】C【解析】选项表述本身错误,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是自发形成的,是朴素的、凌乱的。选项错误,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的指导,人们就会失去处理问题的智慧和方法。题目中,之所以强调世界观是人的精神领域的总开关,是因为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世界观的指导,世界观制约着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影响具体的判断和选择;选项入选。选C。点睛: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哲学区别含

11、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形成自发形成,人人都有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特点是零散的、朴素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联系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9.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生态环境的变化发展有它固有的规律认识自然规律是改造自然

12、规律的前提 按规律办事才能实现人类的价值追求A. B. C. D.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说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要按规律办事,适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10.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 B. C. D. 【答案】

13、B【解析】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哲理与其相符合。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它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适合题意;是联系的观点,不适合题意;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不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1

14、1.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此太极之妙也。从哲学上看,太极拳运动体现了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亦静,静亦动,没有区别绝对的运动和绝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A. B. C. D. 【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太极拳是一项身体动静平衡统一的运动,动时存静势,静时寓动机,机中有势,势中成机,机势难分,可以看出太极拳运动体现了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故入选。选项中表述错误,排除。选项表述错误,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选C。点睛:全面理解运动和静止的

15、关系运动静止区别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一方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另一方面,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特征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割裂二者的关系会陷入形而上学或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12.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物质运动是永恒的物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