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1744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77.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4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山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卷(考试范围:必修二7-8单元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到1918年下半年,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四分之三的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在此背景下,列宁A. 领导了十月革命B.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开展农业集体化D. 领导俄国坚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18年下半年”“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得出苏俄处于三年内战时期(19181920年)。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故A项错误;19181921年,实行“战时

2、共产主义”政策,与材料信息相符,故B项正确;1927年斯大林提出开展农业集体化,时间和人物都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俄国坚决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为了争取稳定的国际环境,不是解决“苏俄失去了主要的粮食产地”的措施,故D项错误。【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重点信息“1918年下半年”“领土落入敌手”“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的理解,可以判断出处于三年内战时期,由此思路解答。2.列宁曾说:“我们承认自己对农民是负了债的。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我们应当偿还这笔债务,恢复了我们的工业以后,我们一定要偿还。”这段材料反思的是A. 余粮收集制B. 粮食税C.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 农

3、业集体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可知,这是余粮收集制的内容,信息A正确;粮食税是农民交税,剩余粮食自由支配,这与材料中“我们用纸币从他们那里换来粮食,我们向他们借的”不一致,选项B排除。计划经济体制和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内容,与材料中“列宁”不符,排除选项C、D;3.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据此推知当时苏俄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B. 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C. 国营农庄吸引了大量劳动力D. 政府重视日用品生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01921年,苏俄许多工

4、人流往农村,还有一些则自谋生路成了小手工业者”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突破,故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自1921年3月开始实施,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营农庄是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的产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苏俄当时处于内忧外患中,没有重视日用品生产,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4.“革命前的一些富农重新获得发展,革命后出现的小富农较快地发展为富农,一些中农也渐渐成为富农,因而富农的人数和影响逐步扩大。”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一政策的影响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

5、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材料的理解能力。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在这种政策下,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不可能出现“富农重新获得发展”、“中农和贫农发展为富农”的现象,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下,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下的粮食由自己支配,而且苏维埃政府恢复了商品交换,为材料所述现象的出现奠定了前提,故B项正确;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实际上是消灭个体农业,不可能出现“富农的人数及其影响逐渐扩大”,所以C错误;D是中国所特有的,排除。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5.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

6、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A. 建立工农兵代表苏维埃B.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 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D. 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答案】C【解析】据材料“1921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农民利益,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用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故C项正确;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早在十月革命后已经建立,故A项错误;当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利益,故B项错误;推广社会主义集体

7、农庄属于斯大林时期,故D项错误。故选C。6.斯大林模式指苏联在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下列对这一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是A. 在苏联实施的时间是从斯大林开始到苏联解体结束B. 取消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从而阻止了社会经济发展C. 对20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D. 借鉴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的基础上形成这一模式【答案】A【解析】斯大林模式在斯大林执政期间开始确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针对该模式的弊端均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未能从根本上打破这一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在打破斯大林模式的同时也导致苏联解体,因此A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A项。取消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是战时共产主

8、义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这一模式在30年代对苏联工业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排除C项;这一模式与罗斯福新政无关,排除D项。7.20世纪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农户不再逐户加入农庄,而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入社,有些地区纯粹是连片划入集体农庄。这突出反映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A. 调动了农民入社的积极性B. 推动了苏联工业化进程C. 以行政命令干预强制推行D. 改变了土地的经营方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是苏联斯大林时期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根据材料信息“以整乡整区农民集体人社”、“连片划入集体农庄”等,材料信息能够体现出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的“行政干预、行政强制性比较强”,C项符合题意,

9、正确;A项明显错误;B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相符合,直接排除。故选C。考点:十月革命与苏(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运动8.1935年6月,访问苏联的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日记中写道:“我从这次旅行中得出的主要印象和感觉”是“无比高涨的生命力和青春活力的强大浪潮他们正在为全人类更美的、最好的、灿烂的未来而工作”。这一“浪潮”带来的成果是A. 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B. 推动农业蓬勃发展C. 丰富了人民物质生活D. 国民经济基本恢复【答案】A【解析】1935年6月,正值苏联“二五计划“(19331937年)期间。苏联的”二五计划“,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而工业化的实现,与苏联人民的建设热情关系密切

10、。A正确。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C错误。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结合本题的时间及斯大林模式的内容及评价即可得出答案。9.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A. 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 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C.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 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答案】D【解析】【详解】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的重点是在农业领域,并未改变片面发

11、展重工业的现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一些小修小补,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故C项错误;题干中这些措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故D项正确。10.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这里“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含义是A. 农业上大规模种植玉米B. 一味发展重工业C.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D. 未突破旧有的经济发展模式【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干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一些特点:“一只脚跨进

12、了新时代”是指赫鲁晓夫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试验,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答案选D。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11.“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以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勃列日涅夫的这一改革措施A. 突破了传统的经济体制B. 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基本关系C. 赋予企业生产

13、的充分自由D. 试图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比较、分析,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材料中“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信息说明其改革的目的是调动企业积极性,故D项正确。【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12.有学者指出:“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可以说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很相似。”这里所说的“相似”应是A. 经济发展的指令性计划B. 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C. 国家对

14、经济的全面干预D. 挽救国家危机的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戈尔巴乔夫改革和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都是在国家危机的背景下进行的,故选D项。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不是“指令性计划”,故排除A项;戈尔巴乔夫改革采用了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阻止不了苏联经济的衰退,不是解决危机的最佳方案,故排除B、C两项。13.下表为1976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其中,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年份1976198019811985198619901990社会总产值4.23.31.82国民收入4.33.21.04劳动生产率3.33.13A. 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B. 赫鲁晓夫改革导致

15、混乱C. 苏联解体导致的社会混乱D. 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答案】D【解析】据所学知,1990年经济发展出现负增长的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不见成效,在经济上的改革没有成功,戈尔巴乔夫又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故选B。14.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的是A. 雅尔塔体系建立B. 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C.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签署D.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美元是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有利于货币的稳定,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错误,雅尔塔体系是二战后期形成的,与货币无关;C项是贸易体系不是货币体系;D项是贸易体系不是货币体系。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化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