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7373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邵阳县石齐学校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 总分:15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啼唱(t) 肄业(y) 商榷(qu) 淇水汤汤(shng) B袅娜(n) 陪衬(chn) 弭谤(m) 将子无怒(qing) C相勖(x) 造诣(zh) 萎缩(wi) 崇山峻岭(chng) D诺言(ru) 兑现(du) 訾詈(l) 义愤填膺(y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幽辟 桑葚 祈祷 夙兴夜寐 B惦记 蜿延 峰颠 安之若素 C目眩 真缔 枷锁 曲水流觞 D箕踞 履行 疲乏 汹涌澎湃3下列

2、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朱自清在杭州、温州等地任教期间,参加了文学研究会,与叶圣陶、俞平伯等人志同道合,写出了不少讴歌江南秀丽山水的散文。 B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连连战乱,民生凋敝,读书人也居无定所,为了谋生,郁达夫辗转千里,行云流水,饱受人生愁苦与哀痛。 C“梦”“廉”“霾”在国内词中多次被提及,夺标呼声甚嚣尘上,到了网友投票阶段,“房”却一路领先,最终当选2013年度网络国内用词之首。 D“作家必须站在人的立场上,把所有的人都当作人来写”,莫言的这段获奖感言,必将抛砖引玉,引发整个文坛的思考和讨论。4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A被网友们调侃为“中国式过马路”的国人

3、集体闯红灯现象,不只是行人的错,恐怕某种程度上与“路权不平等”、与数不清的“中国式国情”之间也难脱干系。 B用“爱园”来感召年轻人投身工科没有说服力,这并不是说年轻人缺少爱国情怀,或者爱国已经成为一种大而无当,而是将“投身工科”与“爱国”扯在一起存在致命的逻辑缺陷。 C“网络水军”或”网络推手”的现象,实际上是一种营销手段。他们有时会左右舆论,误导受众,制造假民意,甚至影响政府决策,值得警惕与注意。 D昨天凌晨,嫦娥三号着陆器与“玉兔号”月球车进行了第五次互拍,并首次传回着陆器携带五星红旗的全景照片,至此,两器互拍任务圆满结束。5下列依次在处填入的句子,衔接都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说春天的花儿是

4、草本的, ,那么秋天的花儿就是木本的, 。秋光照耀在一树一树的叶子上, ,铺天盖地,人就陶醉得有些许震撼。A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B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C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叶子燃烧成花朵,花朵沉淀成醇酒D灿烂,刚毅,让人赞叹 娇嫩,柔弱,让人怜惜 花朵沉淀成醇酒,叶子燃烧成花朵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走向明天的三峡文化李禹阶在我国长江中上游地区存在着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而又特征鲜明的地域文

5、化形态,这就是三峡文化。三峡文化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作为连接长江流域上下游的咽喉要道,三峡是串接长江下游吴越文化、中游齐楚文化、上游巴蜀文化的人文走廊、信息交流渠道和物流通道,是中国东西部人类文化与信息交通的走廊要道,而峡江两岸鬼斧神工的地理奇现,雄、壮、险、奇的天然美景,又形成富有人文色彩的三峡百里画廊,构成三峡山水文化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三峡盛产的盐、丹资源,是古代社会重要的经济资源,故人们以之为中心,形成富有盐丹资源文化特点的三峡文化与社会生活特色。由于山高峡急、岭峻谷深,造成交通不便,当地民众生存条件艰辛,性格耿直剽悍。三峡文化正是在这么

6、一种地理空间和生态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性文化,是独有的大河流域走廊文化、神秘山水文化和盐丹资源文化的结合体。来源:Z&xx&k.Com从商周时期的巴族开始,三峡文化就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自两千多年前秦灭巴、蜀、楚,中原文化的融入,使三峡文化发展到新的阶段,并在历史发展中绵延不绝。明清以来,几次由东向西的大规模移民,使三峡地区的民众在人口、习俗、风尚、思想观念上均发生了重要文化,其文亿内涵也在不断发展。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在与西方文化和国内其他区域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增加了许多新的因紊,其内涵更加丰富多彩。但是几千年来,由于独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峡文化中的基本文化内涵一直保持下来,形成自

7、己独特的文化主线与传统。在三峡神秘山水间,云遮雾罩,烟雨朦胧,霞蔚虹霓,常常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源自三峡的巫文化、易理哲学与山水文学,均与这种奇幻、浪漫的山水文化有关。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以“巫山云雨”为题材而至今为人思念;唐代诗人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将巫山云比之沧海水,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正是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产生出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和浓郁深厚的人文特色,对于中国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涡漩千回百转,惊心动魄,又使得诗人游子望而生悲:在三峡的山水文学、易理哲学,乃至纤夫的川江号子之

8、中,常常表现出那种悲怆之情。最典型而奇特的,是自古以来流传甚多的三峡咏猿诗。如唐代诗人杨炯“山空夜猿啸,征客泪沾裳”;高适“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元人赵孟颊“古今离恨拔难平,惆怅峡猿声”等,皆借猿的悲鸣声来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怀与境遇。因此,在三峡文化中,奇幻山水产生的浪漫主义与万丈狂涛、千回百转的惊心动魄共同组成了其人文情怀的特性,使浪漫性与沉郁性、悲怆性同在。(选自中国文艺2013年7月,有删改)6下列关于三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三峡文化是一种地域性文化,它是在区域特殊的地理、生态环境与人文氛围中孕育、发展起来的。 B三峡文化具有盐丹资源文化的特点,是

9、与三峡盐、丹资源丰富且人们以之为中心密不可分的。 C三峡文化自开始形成起就不断与其他文化碰撞、交融,但是几千年来,它的基本文化内涵却一直得到保持。 D三峡文化历史悠久,向上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巴族,它是在巴、楚、蜀等文化的交融中开始形成的。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巴、蜀、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峡文化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相对稳定和特征鲜明等三大特点。 B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三峡地区艰险的自然环境和艰辛的生存条件,养育了当地民众耿直剽悍的性格。 C宋玉神女赋高唐赋中“巫山云雨”的题材,与三峡神秘的山水带给人奇幻、缥缈的感觉有关。 D明清以来,三峡地区的民众因为移民而发生了几

10、次重要变化,但三峡文化仍保持了稳定的文化形态。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三峡雄、壮、险、奇的自然景观,三峡山水文化中的奇幻性、神秘性、浪漫性特征也就不复存在。 B近代以来,三峡文化张开它的双臂,与外来文化碰撞、交融,这使得三峡文化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彩。 C三峡神秘、奇幻的山水滋润着诗人,唐代诗人元稹写下了“曾经沧海难为水”这样的千古名句,将霞蔚霓蒸的巫山云雨诵到极致。 D三峡的艰难险阻,万丈狂涛,激发了诗人游子的热情,比如,唐代诗人高适就借“巫峡啼猿”来抒发自己的浪漫主义情怀。 三、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

11、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

12、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

13、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 危:端正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 C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渚:江边 D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友好10下列对选文第一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B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的手法,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感情和思想变化,写得具体可感,如“寄蜉蝣于天地”。C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看,苏轼并没有沉浸

14、在这种苦闷之中。D作者描绘了“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景象,意在抒发自己才智过人、足称“一世之雄”的豪情。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投入大自然怀抱之中,尽情领略其间的清风、白露、高山、流水、月色、天光之美。这是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B一曲洞箫,凄切婉转,其悲切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韵感情骤然变化,由欢乐转入悲凉,文章也因之波澜起伏,文气一振。C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古迹作答,客人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浪漫主义思想,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和积极进取的一面。D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的人生无常的感慨而

15、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这里表现了苏轼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王羲之兰亭集序)(3分)(2)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罕至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分)(3)尽吾志也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13-14题。(10分)山雨翁卷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13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雨”的?请简要赏析。(5分)14本诗写了什么内容?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分)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2)昔我往矣, 。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