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717255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学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选修一单元检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检测1(2019咸宁重点高中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锰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

2、改革的原因。(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可得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根据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可得出秦朝完成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可得出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和巩固政权的需要等。第(2)问,根据材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并联系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等作

3、用。答案:(1)原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各行币制,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2)意义:便利了地区之间商品交换,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便利了经济管理和赋税征收;密切地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政权巩固。2(2019河南中原名校质检)(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代初期,延续北朝和隋代的均田制,把政府控制的田地平均分配给失去土地的农民,但政府分配给失地农民的田地只是全国土地的一部分,王公贵族和官员在土地分配上占有绝对的特权,土地占有的不均现象依然非常严重。唐初,普通农民的税收主要为租、庸、调三种类型。“租”就是均田制下对农民所得土地所征收的田

4、税;“庸”是劳役;“调”则是对农民家庭经济作物征税。唐初的“租庸调”,不管农民资产的多寡,都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来纳税。即按照人口纳税,而非按照个人或家庭的资产来纳税,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土地兼并愈来愈严重,愈来愈多的田产都集中到那些不用缴纳田赋的官僚、豪强、大地主手中,但“租庸调”的税制却依然没有进行相应的调整,个人田产的占有量存在着巨大的悬殊。唐德宗建中元年,鉴于“租庸调”税制极为严重的弊端,实施了“两税法”改革。所谓的“两税”,并非是指两种税收,而是指田赋在夏、秋两个固定的时间统一征收。而“两税法”实施之前的“租庸调”,往往较为混乱,征税时间过长,效率很低。“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不管是本地人还

5、外地人,只要在当地拥有田产,就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且“两税法”是以钱计税,然后再换算成实物来缴纳,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梁盼唐代的税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租庸调”税制的弊端,并指出相比于“租庸调”税制,“两税法”的不同之处。(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实施“两税法”改革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弊端,材料“不管农民资产的多寡,都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来纳税”,带来的税收的严重不公平;“愈来愈多的田产都集中到那些不用缴纳田赋的官僚、豪强、大地主手中”, 影响政府财政收入。第二小问不同点,材料“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而以前按照人

6、口纳税;“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而以前是以实物来计税。第(2)问,从当时看,材料“必须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缴纳田赋”,既改变了税收的严重不公平,缓和了社会矛盾,又扩大征收对象的范围,增加了税收收入;“开了以货币计税的历史先河”,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从长远看,为后世税制改革提供历史的经验。答案:(1)弊端:土地分配不均并由此带来的税收的严重不公平;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不同:以前按照人口纳税,现实行按照田产的多寡来纳税;以前是以实物来计税,现则是以钱计税。(2)影响:提高了政府的征税效率;扩大了征收对象的范围,增加了国家财税;缓和了纳税不公造成的社会矛盾;以钱计税,推动了古代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7、为后世税制改革提供了历史的经验。3(2019江西五市八校联考)(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初为便于统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废除了南京为留都的地位。康熙初,改布政使司为省,因认为全国区划为十五省,其制过大,所以分湖广省为湖南、湖北两省,分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分陕西省为陕西、甘肃两省,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在东北地区设奉天(盛京)、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其民

8、族的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 清代省以下的各级行政区划单位基本上是沿用明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下领散州和县。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清代行政区划设置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行政区划的历史影响。(8分)解析:第(1)问,“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仅改北直隶为直隶,南直隶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清承明制,略有损益;“汉地被析为十八省”,分化汉地省;“在边疆,清朝施行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区划制度”,边疆因俗而治;“蒙古则采取其民族的盟旗制”,具有民族特色;“乃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突出满洲地位。 第(2)

9、问,材料“为中国现代省的政区划分奠定了基础”;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保持中华民族文明多样性;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关系上促进民族交流等方面分析。答案:(1)特点:清承明制,略有损益;分化汉地省;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2)影响:奠定现代中国行政区划基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交流;保持中华民族文明多样性。4(2019河南中原名校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庚子之役的惨败,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洋务运动以来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因而企图通过改革政治,以求自强之路。1901年1月,光绪帝通谕

10、京内外,变通政治,以图自强。这次“新政”,改革官制,最为重要的是始设商部。1902年11月,庆亲王奕勖奏设商部,以图振兴商务。1903年9月7日,正式设立商部,作为清政府统辖全国工商实业的最高领导机关。此外,还设有律学馆商、商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注册局等。“新政”移植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相继设立商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近代工商管理机构,顺应了时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摘编自近代经济史专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朝工商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工商管理制度改革带来的影响。(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庚子之役的惨败,

11、使清政府深刻认识到,洋务运动以来徒学西艺之皮毛,未学其富强之始基,以致强敌压境,无力抵御,因而企图通过改革政治,以求自强之路”“新政移植西方工商管理制度”得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洋务运动失败;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的传入。第(2)问,根据材料“近代工商管理机构,顺应了时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得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适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商管理制度的近代化。答案:(1)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洋务运动失败;西方工商管理制度的传入。(2)影响: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强,

12、为以后的改革奠定了基础;适应了近代经济发展的潮流,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工商管理制度的近代化。5(2019淄博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启动经济改革计划。1932年8月,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制定的兵工整理计划,一方面,对全国的兵工厂提出了三个原则:对地处沿海的兵工厂进行迁移;对靠近前沿的兵工厂亦应迁移;其位置颇适于国防之地位的兵工厂则加以扩充。另一方面,“济南、金陵二厂,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1935年4月,国民政府成立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其主要任务就是

13、创办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1936年3月,资源委员会根据国防需要和可能的经济能力,拟定了一项重工业建设计划,预定于三年之内,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根据抗战前国民政府经济备战的军事价值整理(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政府经济改革的主要活动。(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国民政府上述经济改革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以国防上见地,固应移于安全地点,以因迁移而致绥靖所需的弹药减少供给起见,除必要者外,暂不迁移”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国民经

14、济体系;根据材料“在中部的湘、鄂、赣等内地建设与国防需要直接相关的重工业和矿业,奠定我国冶金、燃料、化学、机器及电器工业的基础”得出推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答案:(1)活动:扩建改造军工企业;成立“资源委员会”;发展与国防有关的工矿企业;在内地开展重工业建设。(2)意义:推动了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的发展,为抗战提供了物质保障;促进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和国民经济体系。 6(2019石家庄模拟)(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清末各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

15、一律改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各种教科书务必合于共和国宗旨,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凡内容与形式具有封建性而不符合共和国宗旨者,即予改正;废止小学读经;注重小学手工科”随后,教育部又颁布文件明确规定了小学校所需要学习的课程以及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如“第一条:小学校应该遵小学校令第一条之宗旨教育儿童,凡与国民道德相关事项无论何种科目均应注重指示,知识技能宜择生活上所必需者教授之,务令反复熟习应用自如,儿童身体宜期其发达健全,凡所教授必适合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度,对于男女诸生应注意其特性及将来生活施以适当之教育”摘编自民国初期的小学教育改革的历史经验与借鉴(1)根

16、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小学教育改革的特点。(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时期小学教育改革的意义。(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中普通教育暂行办法的各项规定可知特点有近代化目标明确;由“禁用清学部颁行的教科书;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凡内容与形式具有封建性而不符合共和国宗旨者,即予改正;废止小学读经”可知特点有清除封建性,渗透共和国宗旨;由“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可知体现男女平等;由“注重小学手工课”可知注重实用技能;由“第一条小学校应该遵小学校令第一条之宗旨教育儿童,凡与国民道德相关事项无论何种科目均应注重指示”可知强调道德教育。第(2)问,根据民国初期小学教育改革的内容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近代化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