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466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2-1-2(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名景欣赏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名山的种类及游览价值.2.了解中国溶洞的分布情况、旅游价值及现状.3.理解中国园林的南北差异.4掌握中国石窟的艺术价值及现状.基础梳理一、中国的名山1旅游价值:名山拥有本身的_美、生态美和深厚的_积淀.2分类(1)五岳(2)佛教名山(3)道教名山a武当山:位于_省_部,是“道教第一山”,拥有最大的_群,是_拳术发源地.b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都江堰市,有“青城天下幽”之说.(4)其他名山a庐山:位于_北部,是古老的_山,集_于一体,是著名的避暑胜地.b鼎湖山:位于_肇庆市东北,是国家级_.二、中国的溶洞1洞内地貌形态:常见的如_、石笋、_、石幔等.2

2、分布特点:我国_以南、_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广西_是我国溶洞发育良好的城市.3典例(1)芦笛岩:位于桂林_的光明山.(2)七星岩:位于桂林_,以洞内_、_丰富见长.(3)冠岩:位于桂林南约15千米处,为_名胜之一.三、中国的园林1北方园林(1)特点:多_,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_不足.(2)代表:北京_,是我国现存最完好的皇家园林,全园分_和_两大部分.2江南园林(1)特点:多官、商、文人的私园,一般规模_,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2)代表:苏州园林,以_为特色,曲径通幽,明媚秀丽,玲珑素雅.其中沧浪亭、狮子林、_、留园号称苏州

3、四大古园,分别是宋、元、明、清园林建筑的代表作.四、中国的石窟1产生背景:在岩洞石壁上_和_,以表达膜拜之情或宗教虔诚.2代表:敦煌莫高窟(1)位置:位于_省敦煌东南25千米处.(2)特点:以众多的_、壁画成为世界现存规模_的佛教艺术宝库.思维点击1“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与泰山、华山、衡山在成因上有何不同?2溶洞与溶洞内石笋、石幔等微地貌成因分析.3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园林景观是如何与自然相协调的?重难点突破一、中国的名山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漫长的沧桑演变和浩瀚的历史长河造就了众多的名山,通常可分为五岳、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和其他名山等几类.1五岳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

4、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历史上君主的登临和文人的题咏,使其特色彰显,蜚声中外.2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佛教传入中国后,其建筑与名山广泛结合,有“天下名山僧占多”之说.3道教名山以武当山和青城山等最为有名,其中武当山号称中国道教第一山.4其他名山以庐山、黄山等最为著名,庐山山水相依、云雾缭绕,集雄奇秀丽于一体,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思维拓展黄山四绝现象成因奇松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

5、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怪石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云海“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

6、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雾”“山色去来云”之说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温泉与诸多名山相比 ,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典例剖析1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佛教名山是

7、( ) A安徽九华山 B山西五台山 C四川峨眉山 D浙江普陀山答案C 解析中国的佛教名山主要有四座,即山西的五台山、四川的峨眉山、安徽的九华山、浙江的普陀山.这四大名山,也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只有四川的峨眉山.变式训练1黄山号称天下第一奇山,它集名山胜景于一身,是我国景点最多的名山之一.这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7月7日,黄山市在北京举行了暑期旅游产品说明会,为首都市民量身订制了暑期“新概念之旅”,说明会上突出了黄山“四月始知春,一岁竟无夏”的特点.读黄山云海图(图1)和中国部分区域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1)黄山位于

8、_(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级阶梯和_(地形区),为_气候.(2)这里山峰劈地摩天,云凝碧汉,气象万千;青松苍郁枝虬,千姿万态;烟云翻飞缥缈,浩瀚似海;巧石星罗棋布,惟妙惟肖;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观赏“黄山云海”的最佳季节是_,最佳天气是_,原因是_.(3)在黄山“四绝”中,观赏时需选择特定观赏位置的是_,黄山的标志与象征是_.(4)结合材料分析,黄山对首都市民推出的暑期“新概念之旅”主要是指什么?二、中国的溶洞溶洞是地下水沿可溶岩石的裂隙溶蚀、侵蚀扩大而成的地下空洞,溶洞内有多种多样的堆积形态,常见的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等.溶洞常以独特的方式,展现大自然的力量与“技艺”,

9、吸引着广大游客.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其中不少溶洞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两广一带,洞岩交错是那里山水景观的主要特色,是南方溶洞的代表.北京的云水洞、石花洞等是中国北方溶洞的上品.典例剖析2广西桂林光明山中的著名溶洞是()A七星岩 B芦笛岩 C冠岩 D云水洞答案B解析位于广西桂林光明山中的著名溶洞是芦笛岩.过去,洞口附近芦草丰茂,当地人多以芦草为笛,故名芦笛岩.七星岩位于桂林东普陀山;冠岩位于桂林南约15千米处;云水洞位于北京房山区上方山.变式训练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溶洞是由于石灰岩受到含有_的流水的_作用而形成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图中a、b、

10、c是由于_作用而形成的.其形成过程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3)图中的地貌形态主要在我国的_、_、_(写简称)等省区分布比较广泛.(4)写出两个你所知道的如图景观所属地貌类型的著名旅游景点名称:_、_.三、中国的园林我国园林建设历史悠久,足有3 000年之久.分为北方园林和江南园林两大流派,有“北雄南秀”之说.北方多皇家园林,风格粗犷,规模宏大,金碧辉煌,但幽雅婉丽不足.江南园林则多官、商、文人的私园,一般规模小,秀水奇石,院树庭花,清雅恬淡、玲珑剔透.思维拓展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构景手法做法与效果举例主配主景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配景为主景

11、起烘云托月的作用层次障景法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隔景法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象苏州园林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苏州园林借景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西借西山宝塔典例剖析3园林建筑中常用墙、廊、树篱等把景区分为层次丰富的各部分,这种构景手法是()A借景 B框景 C隔景 D障景答

12、案C解析园林中用墙、廊、树篱等将景区分层,以使景区“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此构景方式为隔景.变式训练3读“我国部分旅游胜地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旅游胜地,属北方园林的是_、_,属南方园林的是_.北方皇家园林规模_,南方私家园林规模_.(2)北方园林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色为主色调,而南方园林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请结合其人文和自然环境特征说明它们的合理性.(3)苏州古典园林位于_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其中_、狮子林、_、留园号称苏州四大古园.(4)与苏州园林位于同一省的另一处世界文化遗产是_.四、中国的石窟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并进行绘画和雕塑,以表达膜拜之情或宗教虔诚.我国有许多石窟得以很好的保留,成为反映历史风貌的艺术瑰宝.我国的大部分石窟由于风吹日晒和人为破坏,亟待保护.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