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1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3143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硫代硫酸钠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课题2是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的因素,教材中的实验是如图所示(投影),此装置加液时会把空气排出,影响实验数据。所以我们把分液漏斗该成恒压分液漏斗。(投影)实验时,先在50ml量筒中盛满水,并倒置于水槽中,再通过分液漏斗把5ml6%的H2O2溶液加入到具支试管中,然后进行有关实验。按教材中的表格要求记录各时间段收集到的O2体积。(投影实验数据的表格),另外采用CuO、Fe2O3、FeCl3、KI、活性炭作催化剂作了比较,CuO、Fe2O3加入H2O2后充分振荡,无明显现象。FeCl3、KI产生比较慢,活性炭中加入H2O2后充分振荡,有气泡产生,但难收

2、集。拓展课题4-2:探究酶的催化作用,采用新鲜的猪肝,催化效果很明显。但当对溶液进行酸化或碱化时催化程度降低。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6%H2O2溶液,将一支试管放在50水浴中加热片刻后取出,分别放入大小相同的新鲜猪肝,观察两者放出O2 的速度差异不明显拓展课题4-3蔗糖的燃烧,此实验使用烟灰比砻糠灰效果要好,抽的烟灰比燃烧后的烟灰效果要好。用量只要一到两根烟就可以。白砂糖与小苏打的混合物一定要研细,并要堆成尖,否则出来的物质会堆成一团。(观看实验录象)课题3 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氯化钴溶液颜色的变化此实验主要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加Cl-的浓度和减少Cl-的浓度使平衡移动后溶液的

3、颜色发生变化。书本中建议用3ml。(投影采用3ml后所做实验)假如开始用3ml,那加浓盐酸后使最终溶液的体积大于试管的二分之一,不规范。事实上只要1ml现象就比较明显,(投影图片)所以改用1ml。采用起始1ml,滴加15滴就可变紫红色,25滴蓝紫色,40滴蓝色。分一半后加水25滴变浅红色。(投影图片)另外此平衡移动可以改用减少水的量和增加水的量来促进平衡的移动,课本采用的是CoCl2的乙醇溶液加热和加热后加水这种方式,事实上采用在0.5mol/L的CoCl2溶液中滴加浓硫酸或加CaO固体也可以使溶液变蓝。(2)探究影响乙酸乙酯水解程度的因素取三支试管,分别编号1、2、3。再分别注入4ml蒸馏水

4、、4ml2mol/L硫酸、4ml4mol/LNaOH溶液。并在1、2号试管中加甲基橙,3号试管加石蕊试液,使三支试管的溶液分别呈橙色、红色、和蓝色。再在三支试管中加2ml的乙酸乙酯,振荡再静止后,用条状标签纸对液相界面做好标记,(由于在加试剂的过程中总存在着一定的体积偏差,且反应后体积变化不大,肉眼观察也会有偏差,所以我采用标签纸对液相界面做标记,最终只要观察最后上升的液面的多少就好。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在60-65的水浴中加热约5分钟后,取出试管观察液相界面情况。试管1液相变化不大,试管2液相界面略有上升,试管3液相界面明显上升(投影图片)。加指示剂是为了区别三个试管分别加了水、酸或碱。假如不用

5、指示剂,而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对有机层润色效果也一样。现象比较明显。3、拓展实验:淀粉与碘显色现象的探究:我们采用了三个方面来研究不同温度下对淀粉与碘显色灵敏度的研究:在试管中加入3ml的淀粉溶液,加入1滴碘水,观察现象,现蓝色。再将试管在热水浴中加热,再观察现象,蓝色慢慢褪去。不同浓度的淀粉与碘显色灵敏性的影响:在试管1中加3ml的淀粉,试管2中加3ml的水再滴加3滴淀粉,再分别加一滴碘水,观察现象。试管1为深蓝色,试管2为淡蓝色。酸碱度对淀粉与碘显色灵敏性的影响:取三支试管,分别编号1、2、3。再分别注入2ml蒸馏水、2m1mol/L盐酸、2m1mol/LNaOH溶液,再各加三滴淀粉,再滴一滴碘水。观察编号123试剂水盐酸NaOH现象浅蓝色深蓝色无色结论:淀粉遇碘在酸性条件下现象更明显。解释:碘淀粉显色反应可表示为淀粉+碘=蓝色络合物,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升温,淀粉链延伸,络合剂碘与其脱离而挥发,平衡左移,蓝色变淡以至消失;酸度增大,碘单质相对稳定,淀粉络合力远大于水解性,二者形成较为稳定的蓝色络合物;在强碱性(pH12)溶液中,I2会发生歧化反应:3I2+6OH-=IO3-+5I-+3H2O,平衡左移,蓝色消失;小结:在室温且pH12时,淀粉遇碘显色现象比较明显,且随溶液酸度增大、pH减小现象更明显。温度升高可使淀粉遇碘显色的灵敏度降低,建议碘量法滴定在常温下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