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71214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广场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蚌埠百乐门国际文化经贸广场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二一二年四月蚌埠百乐门国际文化经贸广场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责 任 表总经理:金 其 军总工程师:高 强项目经理:栾 庆 林编 写:审 核: 审 定:批 准:目 录第一章 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三、设计、施工技术质量要求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第二章 施工准备第三章 施工场地安排及平面布置图一、 施工场地安排及平面布置二、 地上地下的管线的保护与处理三、 场内外交通组织第四章 施工组织机构 第五章 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一、施工顺序控制二、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一)支护桩(二)管井及降排水

2、施工(三)放坡复合土钉墙施工(四)钢筋砼圈梁(围檩)施工(五)土方工程挖土、现场倒运、运出的方案及措施(六)基坑监测(七)材料试验(八)施工现场管理(九)技术管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及质量标准三、机械设备配制及进场计划四、施工进度计划(一)工程进度安排(二)工程进度计划横道图(三)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五、工程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六、保证安全、文明施工及减小扰民、降低环境污染和噪音等环境保护措施七、冬雨期施工措施第六章 施工不利点及解决办法一、本工程特点、重点、难点、特殊部位处理方法及措施二、施工中突发事件的预防及应急措施第七章 出现险情及发生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及抢险措施第八章 施工质量环境、职业健

3、康安全保证措施第九章 工期保证措施第十章 安全、文明施工及创标化工地措施 一、安全施工措施二、文明施工及创标化工地措施第十一章 工程竣工验收及资料提交冶金工业部华东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 蚌埠百乐门国际文化经贸广场基坑支护和降水程施工组织设计 蚌埠百乐门国际文化经贸广场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蚌埠百乐门国际文化经贸广场基坑支护和降水工程建设单位:蚌埠百乐门置地有限公司勘察单位: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建设地点:东海大道和延安路交叉口基坑设计:安徽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工期要求:满足甲方要求 60 天。质量目标:使用材料送检合格率100%,最终产品合格率100%

4、安全目标:杜绝重大伤亡、火灾事故、食物中毒和重大交通事故,工伤轻伤频率控制在5以内。环境指标:不发生肆意破坏自然环境事件及粉尘、噪声达标排放和施工泥浆定点排放,均达到100%,严重的相关方投诉1%。达到“标化工地”要求,达到业主满意。质量标准:符合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标准。二、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详见本区工程地质报告本工程基坑部分影响范围内土层自上而下依次为:场地地基土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一览表岩土编号名 称颜色状态岩性一般特征描述厚度(m)最小最大杂填土杂色松散以混合土块碎石、碎砖及等物夹粘性土组成。1.005.70粉质粘土青黄杂色可塑硬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稍有光泽

5、,摇震无反映。2.0016.80粘土褐黄色硬塑-坚硬干强度及韧性高,具油脂光泽,摇震无反应,底部夹分化岩屑。0.007.20砾质粘性土灰白、灰绿、褐黄色坚硬 以粘性土夹混合花岗岩风化而成的高岭土和长石等构成。0.004.80全分化混合花岗岩灰白色、褐红色致密以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为主,上部岩芯为高岭土化,按坚硬程度分为极软岩。0.0029.70强分化混合花岗岩灰白色、褐红色致密以石英、正长石、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等为主,上部岩芯为高岭土化,按坚硬程度分为极软岩。0.0012.00(二)、水文地质条件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承压水,分两个含水层组。1、第一含水层组含水介质为第1层

6、表土层,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该层地下水水量较小,具有自由重力水面,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季节性较强等特征。大气降水是本含水层组的主要补给源,其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和人工开采。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初见水位在0.60-4.50m之间。2、第二含水层组含水介质为第5、6层全、强分化混合花岗岩,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承压水。该层地下水水量较大,单井出水量多位100-500m3d左右,径流补给是该层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主要排泄方式为人工开采。本场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大气降水和侧向径流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出现在6-10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翌年2月。3、建筑场地处于2类环境的半湿润气候区,无工业废水、废

7、渣、废气污染。依据勘察报告,本场地地下水为弱碱性水、极硬水、淡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具有微腐蚀性。其它详见本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三. 基坑支护设计、施工技术质量要求一)、支护结构选型本基坑周边环境一般,综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基坑开挖深度,以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可行、方便施工的原则。沿基坑周边采用7001200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杆、土钉墙作为支护结构。二)、基坑降水设计 1、基坑内侧布置43口深20m的管井疏干地下水。 3、基坑外侧和坑底四周分别设置排水沟。三)、施工要求(一)、支护钻孔灌注桩 1、施工要求 (1) 钻孔灌注桩工艺流程:测量放线埋设护筒

8、桩机就位(钢筋笼制作)成孔一次清孔吊放钢筋笼安装砼导管浇注砼。 (2)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应保证桩径偏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偏差小于0.5%,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3) 钻孔灌注桩作为支护桩时桩底沉渣不超过150mm。 (4) 排桩应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砼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5) 钻孔灌注桩进入圈梁内50mm,砼保护层厚度50mm。 2、检测要求 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应采用低应变测法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5根。(二)、钢筋砼工程 1、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主筋间距允许偏差不大于10mm,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不大于20mm,钢筋笼直径不

9、大于10mm,钢筋笼长度不大于100mm。 2、钢筋笼搬运和吊装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就位后应立即固定。 3、支护桩主筋应插入冠梁内35d。 4、钢筋混凝土梁轴线(包括水平方向及垂直方向)允许偏差不大于8mm,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进行养护。 5、钢筋砼结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焊接方式,钢筋连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关规定。 6、需焊接的钢筋施工之前,应清除钢筋、钢板焊接部位以及钢筋与电极接触处表面上的锈斑、油污、杂物等;钢筋端部当有弯折、扭曲时,应予以矫直或切除。7、支护桩及立柱桩砼保护层厚度

10、为50mm,冠梁、腰梁、支撑梁和连系梁砼保护层厚度为35mm。 (三) 管井施工要求 1、管径800,下入360/300水泥井管,孔内填15mm绿豆砂。 2、严把施工质量关,施工中对管井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 3、管井施工时应尽量采用清水钻井,如采用泥浆护壁,在成孔后应用稀泥浆置换,下入井管后,应清洗至出清水。 (四)、土方开挖要求 1、支护桩施工、土方开挖,应充分了解周边各有关道路、管线等设施的保护要求,实际开挖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基坑监测数据,并及时根据监测数据调整施工流程或方案,强调信息化施工。 2、在正式施工前,应由施工方会同业主、设计、监测、监理及各有关分包单位对各种可能发生

11、的情况进行预估和对策分析,制订详细、可行的施工应急措施和方案。 3、土方开挖前施工单位应编制详细的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并取得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认可后方可实施。 4、钻孔灌注桩需养护28d龄期方可进行土方开挖。 5、基坑开挖的基本要求:挖土应分层、分区进行,严禁超挖;挖土单位应提出具体的挖土方案,需经基坑设计人员认可后方可实施。6、在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边坡土及动态土坡的稳定性;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基坑内部临时坡体应不大于1:2.5,且在土方开挖过程中挖土高差不得大于2m。慎防土体的局部坍塌造成主体结构桩位移破坏,现场人员损伤和

12、机械损坏等工程事故。7、待地下室底板垫层施工完毕后,逐个掏挖基坑周边的承台、集水坑、地梁。 8、基坑底30cm土方应由人工清除,不得超挖;开挖到位后及时施工砼垫层(至支护桩边),随挖随浇,即垫层必须在见底后24小时内浇筑完成。 9、基坑内所有垫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绑扎底板钢筋,浇筑地下室底板。 10、基坑四周严禁堆土或堆载,地面超载应控制在20kPa以内。11、由于机械进出口通道均位于坑边,应铺设路基箱扩散压力,或设置配筋混凝土面层,不得在桩墙顶部压顶板上碾压。基坑监测: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期间必须加强基坑监测。本基坑西侧距已建建筑物和火车轨道较近,为保证周边建筑在基坑施工期间的安全,该支护

13、方案的实施应有施工监测配合实施,实行信息化施工;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及时的调整施工方案及施工进度。详细监测点布设及监测要求见基坑监测平面图。其它详见设计图纸四.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4.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

14、3)9.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基坑施工图;1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施工期间,若有新的国家规范规程及标准和地方规定颁布,按新的规范规程、标准及规定实施。第二章 施 工 准 备1. 开工前施工现场做到“三通一平”,做施工场地水泥地坪,特别是场地内运行道路的设置与修建至关重要,同时确定定位放线方案。2. 做好一切控制点,轴线等测量资料的交接备案工作。3. 做好一切机械设备的保养试运转工作,确保设备完好进入施工现场,做好第一批施工机械的进场工作,并进行试运转,同时做好一切备用设备的调运工作。4. 做好一切材料采购供应,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确定材料供应商,组织部分材料进场,并按指定地点存放。提前做好各种材料的抽检工作,即钢筋原材料和焊接强度试验,水泥安定性和强度试验。5. 做好设计单位(外部)及施工单位(内部)三级技术交底工作,认真学习领会设计图纸及质量要求。与监理进行沟通,按照业主及质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