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712165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件2(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入新课,登临赤壁,赤壁的惊涛骇浪勾起了苏轼无限遐想,与雄姿英发,少年得志的周瑜相比,年近半百的东坡自然会生发无限的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继苏轼后的另一位豪放词派的代表辛弃疾的作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来思考登上京口北固亭的辛弃疾,又会作何感想呢?,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学习目标,1、诵读全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体会辛词用典特色; 3、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重难点:了解全词中引用的各种典故以及用典的意思;,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2、,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听朗读,整体把握词义并注意字音。,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英雄业绩),(精锐部队),(草率),(落得),(不堪 哪堪),解释下列词语,(普通),(寻找),赏析上阕,诗人登亭远眺,看到了什么景物?,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孙权,刘裕,(英雄 风流),(气吞万里如虎),【思考】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千

3、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千古】修饰【江山】,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忧虑。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慨叹孙权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用孙权典,孙权,幼承父兄之业,胸怀大志。建都京口(后迁建康),占据江东。赤壁之战联合刘备大破曹操,遂使天下鼎足三分,后又数拒

4、曹操于江北,使曹操发“生子当如孙仲谋”之叹!终为吴侯。,讽刺南宋苟安,感叹英雄无觅,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用【寻常】修饰【巷陌】,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微出身而建立了赫赫功业。 【金戈铁马】表现出刘裕统帅万众精锐部队勇战强敌的英雄气概; 【气吴万里如虎】更表现出他灭南燕、平后秦,所向无敌的气势声威。这和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构成鲜明的对比。,斜阳草树

5、,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用刘裕典,刘裕,南朝宋武帝,小字寄奴。南畿志:“丹徒旧在镇江城南,宋武帝微时宅业。” 史载刘裕出身贫寒,生活在偏僻小巷,曾两次统帅晋师北伐,先后征讨南燕和后秦,生擒燕王和秦王,收复洛阳、长安等地,成就了北伐之功业。,向往英雄业绩 表达抗金决心,思考: 辛弃疾登上北固亭,极目远眺,为什么会想到孙权和刘裕?,【孙权】 他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家园。,【刘裕】 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刘裕曾经在这里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了恢复中原,他几次大举北伐。,建功立业,仰慕英雄,思考: 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

6、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 行事。,此处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旨在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辛弃疾忧国愤时,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反对草率冒进。这首因时为事而作的词中,运用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大败的典故,当然旨在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

7、勿草率北伐。如果联系到张浚的草率北伐(宋孝宗隆兴元年,即1163年)失败,也只能从警告韩侂胄方面来理解。,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词作由前面的怀古转而伤今。词人站在北固亭上北顾中原,回忆起43年前出生入死,与金兵作战的往事。而在金占区的瓜步山上,百姓正在异族皇帝佛狸祠前迎神赛会,热闹非凡,一片平和景象!百姓斗志松懈,忘记是亡国奴,民族意识模糊,更添词人之悲叹 。,思考:诗人写佛狸祠下的迎神赛 会的一幕景象,是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 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 不迅速谋求恢复,百姓就安于异族统 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达对

8、 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抒身世之慨 叹朝廷无能 悲百姓松懈,忆烽火岁月,用佛狸祠典,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思考:用廉颇的典故,用意是什么?,以廉颇自况,虽64岁仍想为国 效力:可当政着不接受他的建议, 又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担心 像廉颇一样被弃置不用。抒写了自 己虽有远大抱负,而朝廷却不重用, 壮志未酬的苦闷。而这正是全诗的 主旨。,凭谁问:廉颇老矣, 尚能饭否?,分 析,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大好河山,孙权,刘裕,怀古伤今,时无英雄,朝廷腐败,壮志难酬,上阕:,下阕

9、:,刘义隆,廉颇,【用典】,借古讽今,前车之鉴,壮志未酬,评古论今,【用典】,【用典】,现实状况,四十三年,现实如故,神鸦社鼓,百姓麻木,【用典】,对比,主旨: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时代英雄,感叹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不能实现,因而作词抒发自己内心的忧愤。,本文写作特色,手法:,1、大量用典,借古讽今 2、叙事、抒情、写景融为一体,风格,豪放悲壮、慷慨愤世,“歌台舞榭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赏析:,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不复存在。 歌台舞榭:承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是自

10、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造成了三国鼎峙的局面,吴国出现承平气象。 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 雨打风吹:历史风云。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言外有江山寂寞,时事消沉之意。 这几句,突出萧索、凄凉之象,笔调转为哀怨、舒缓,词人感慨眼前之景象,表达了对孙权的崇拜和对当前局势的担忧。,问题探讨,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 “ 掉书袋 “ 的毛病。你认为如何?,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 “ 京口怀古 “ 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

11、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mu) ,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末句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摸鱼儿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风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12、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国家民族正处于危难之间,词人抗金主张却不被采纳,满腔报国热忱(学蜘蛛殷勤织网以挽留春天那样为国家效力)却被小人妒忌,壮志未酬却被投闲置散,抒发了报国无门的愁苦。,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卧”字确实使用最妙,(1分)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

13、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2分) 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境耐人寻味。(3分),辛赞【辛弃疾的祖父。仕金官员】 耿京【山东起义军首领】 张安国 【耿京手下将领,叛徒,后投奔金国】 【被辛弃疾以五十骑突袭其营寨,活捉之,被南宋王朝斩首】 韩侂胄 【南宋宰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听朗读,整体把握词义并注意字音

1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此处用何典故,用意有在?,理解背景:宋宁宗继位(1200年)后,韩侂胄受到重用,他很想有一番作为政治上打击投降势力,启用主战派,当时,朝野上下笼罩在一片北伐的气氛中。但军事上的准备显然不足,特别是缺乏将领,此时已经65岁的辛弃疾看得十分清楚,虽然自己表面上得到韩侂胄的重用,调防京口,但韩侂胄并未充分相信自己。,宋文帝 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他不能继承父业,好大喜功,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打没有准备的仗,结果一败涂地,北魏军队一直追到长江边,声称要渡江,都城震恐。封狼居肯是用汉朝霍去病战胜匈奴,封狼居前山,举行祭天大礼的故事。宋文帝听了王玄漠的大话,对臣下说:

15、 “ 闻王玄漠陈说,使人有封狼居前意。 “ 仓皇北顾 “ ,是看到北方追来的敌人而张皇失色的意思,宋文帝战败时有 “ 北顾涕交流 “ 的诗句。,作者用典用意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孙权其人】 曾经在京口建都的孙权是三国时吴国【东吴】的皇帝,他在南京建立吴都,并且能够打垮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赤壁之战】,保卫了家园。,【刘裕其人】 出身贫寒,曾经生活在荒僻小街巷,却讨伐桓直,平定叛乱。刘裕先灭山东的后燕,后灭陕西的后秦,光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作者态度及目的】 “ 想当年 ” 三句颂扬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辛弃疾曾呈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

16、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 “ 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 ” 如果碰到刘裕这样的国君,他的正确战略意图就能被采用的意思。,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醉里挑灯读稼轩,作者用事目的: 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族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朝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佛狸祠”景象: 佛狸祠是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的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宫。当地老百姓年年在佛狸词下迎神赛会,很是热闹。,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用廉颇典,明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志 抒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之愤,借廉颇的典故,抒发了词人老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