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93708066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l:35.5 Fe:56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20题,在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要求, 每小题2分,本题共40分) 1. 在常温下,下列溶液不能溶解铁的是 A. 稀硫酸 B. 溶液 C. D. 浓硫酸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纯碱、烧碱均属碱 B. 、均属酸性氧化物C. 凡能电离出的化合物均属酸 D. 盐类物质一定含有金属离子3. 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A. 自来水中通入少量进行消毒杀菌

2、B. 用漂白食品C. 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D. 用小苏打()发酵面团制作馒头4. 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在强碱性溶液中: NH4+、Na+、NO3-、CO32-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中:Ca2+、Fe2+、AlO2-、Cl-C某无色溶液中:Cu2+、Al3+、NO3-、SO42-D含有大量H+的溶液中:Na+、K+、Al3+、NO3-5. 将C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联系所学知识推测不会出现浑浊的是A. 溶液 B. 饱和溶液 C. 澄清石灰水D. 溶液6. 向一定量的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mL 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

3、放出224mL(标况下)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68.6% B77.8% C81.4% D无法计算7. 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A. 将钠投入到足量水中 B.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C.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8. 取16.8g碳酸氢钠固体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13.7g,把剩余固体加入到100mL2mol|L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约为A1.4molL-1 B3molL-1 C0.5molL-1 D2molL-19. 将SO2 通入 BaCl2 溶液

4、至饱和,未见沉淀生成,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仍无沉淀,则通入的气体可能是A. CO2 B. NH3C. H2SD. Cl2 10.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绿色烟雾B. 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颗粒C. 硫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D. 钠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硅材料广泛用于光纤通讯 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 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12. 下列反应属于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同时溶液颜色又发生变化的是A. 溶液与溶液反应

5、B. 通入溶液中C. 溶液与溶液反应 D. 通入溶液中13.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的强氧化性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有电子转移14. 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A. 钠与水反应:B. 铁和稀硝酸反应:C.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D. 溶液与溶液反应:15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如果SO42-的离子浓度为0.2mol/L,当加入等体积0.2mol/L KOH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K+离子的浓度最接近于A0.125molL-1 B0.2

6、25molL-1 C0.250molL-1 D0.450molL-1 16下列实验现象,与新制氯水中的某些成分(括号内物质)没有关系的是A. 将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无色气泡()B. 向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再滴加溶液,发现呈红色()C. 将溶液滴加到新制氯水中,有白色沉淀产生()D. 新制氯水使红色布条褪色()17. 已知氧化性Fe3+Cu2+,向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B溶液中一定含Cu2+ C剩余固体中一定含铜 D加入KSCN溶液一定不变红色 18.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7、 A. 氯气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电子转移2NA B. 与所含有的氧原子数相等C. 与足量水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NA D. 溶液中离子数为 19. 今有0.1mol/l溶液300ml,0.1mol/l溶液200ml和0.1mol/l溶液100ml,这三种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之比是 A B C D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有氨水可以鉴别溶液和溶液 B. 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和C. 能使水溶液褪色 D. 金属钠与溶液反应能析出单质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 (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课外活动中,对某溶液进行了多次检验,其中三次检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检验次数溶液中检验出的物质第

8、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三次检验结果中第 次检验结果不正确。(2)检验时,为了确定溶液中是否存在进行下列实验:第一,向溶液中滴加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第二,继续加入过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第三:向溶液中滴加足量的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第四: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 (填化学式)溶液,其目的是 ;22(16分)A、B、C、X均为中学常见的纯净物,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副产物已略去)。(1)若X是强氧化性气体单质,则A可能是_(填序号)。aC bAl cNa dMg(2)若X是金属单质,向C的水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X在A中燃烧产生

9、棕黄色的烟。B的化学式为_;C溶液在贮存时应加入少量X,理由是(用必要的文字和离子方程式表示)_;向C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是_;请写出此过程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若A、B、C均为含有同种金属元素的化合物,X是强酸或强碱,则B的化学式为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或_。23. (9分)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块很小的铜片,再加入少量浓硫酸,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把一小条蘸有品红溶液的滤纸放入带有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中。塞紧试管口,在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溶液的棉花。给试管加热,观察现象。当试管中的液体逐渐透明时,停止加热。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10、试管中的液体反应一段时间后,处滤纸条的变化为 。待试管中反应停止后,给玻璃管放有蘸过品红溶液的滤纸处微微加热,滤纸条的变化为 。(3)待试管中的液体冷却后,将试管上层液体倒去,再慢慢加入少量水,可观察溶液呈 色。(4)玻璃导管口处缠放一团蘸有溶液的棉花所起的作用是 ,反应的方程式 。(5)如果浓硫酸的浓度为,铜片是过量的,加热使之反应,当被还原的硫酸为。则浓硫酸的实际体积 (填写“大于”、“等于”或“小于”)。24(14分)某探究小组采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Fe粉与水蒸气的反应。 (1)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为_。(2)检验实验中生成气体的实验操作是 _。 (3)将探究小组分为两组,按题图装置

11、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喷灯、乙组用酒精灯加热,反应产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步骤操作甲组现象乙组现象1取黑色粉末加入稀盐酸溶解,无气泡溶解,无气泡2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酸性KMnO4溶液紫色褪去紫色褪去3取步骤1中溶液,滴加KSCN溶液变红无现象4向步骤3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红色褪去先变红,后褪色 乙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 甲组步骤1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乙组步骤4中,溶液变红的原因为 ;溶液褪色可能的原因是 ;验证方法为 。25. (6分)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的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的物质的量为。(1)写出氯气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所得溶液中的物质的量为 mol。(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26.(5分)已知Mg能在CO2气体中燃烧(CO2+2Mg 2MgO+C)。若将6 g镁粉在下列不同条件下点燃。求:(1)在足量CO2气体中,反应结束后所得固体的质量。(2)在CO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反应后O2有剩余,则最终固体的质量为多少克。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2014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答卷页卷 (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卷 (共60分)21. (10分)(1)第 次检验结果不正确。(2)第一: , ;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