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96650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比尾巴》(部编)(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尾巴合肥市桂花园学校西区 郭萍 教材分析比尾巴是一首极富童趣的儿歌,课文抓住各种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以“比”为主线,用问答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小动物尾巴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图文并茂,语言简洁明了,读起来朗朗上口,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教学时可以朗读训练为切入口,拓展学习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比、尾”等11个生字,会写“长、比”等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3个偏旁“尸、扌、八”。【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疑问语气。【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课文中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认识笔画“”和3个偏旁“尸、扌、八”。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背诵课文,读好疑问语气。知道课文中几种动物尾巴的特点,激发喜爱动物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今天,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特别的比赛,想请我们当裁判。那么,它们要比什么? 2组织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强调“尾巴”的“巴”要读轻声。3质疑:参加比赛的都有哪些动物?比赛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再往下读;把要求会认

3、的字和会写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有困难的向同学或老师请教。2 同桌互读,纠正读得不对或不正确的字音。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自学生子词的情况。4教师:你想先学哪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及时点拨,并及时指导认识新偏旁“ 扌八”5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认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指导读好“尾巴”“谁的”“猴子”“兔子”“鸭子”的轻声。三、指导朗读,理解内容:1教师: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这么快就把生字记住了,谁能根据这些生字把小动物们尾巴的特点再说一说?学生自由汇报。2指导课文的朗读。(1)引导:课文是怎么问的,又是怎么答的?先听老师读一读,看看有没有什

4、么发现。(2)教师范读,学生交流。(读这样的句子时最后一个字的音向上扬)(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4)学生自由练读。(5)对答练读:同桌两人对读,男女生对读,小组比赛读。(6)结合图片,师生表演读。(7)学生尝试背诵课文。3组织做游戏。(1)把六种小动物的身子与尾巴的分割图片分别发给12名学生,其他学生朗读课文,当读到“谁的尾巴长”时,拿猴子身子和尾巴图片的学生上台,拼成一个整体,以此类推。(2)教师:请拿着动物尾巴图片的同学向前走一步,同学们看一看,拼一拼,评一评,谁的尾巴最好看?(学生交流)四、 指导书写:1学生观察“长”和“比”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强调“从上到下

5、”和“从左到右”的笔顺规则。2学生交流:怎么把这两个字写得漂亮?3学生自由讨论后尝试书写。4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朗读。2指名背诵课文。3男女生分小节读,小组赛读,齐读。4播放儿歌比尾巴,学生边学边唱边表演。二、拓展延伸,创编儿歌:1教师:比尾巴大赛不仅吸引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赛。它们的尾巴在哪里?赶快找出来。(相机出示其他动物的图片)2分给学生其他动物的尾巴图,指名上台给动物贴尾巴。3学生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要求学生用“谁的尾巴( )?( )的尾巴( )”的格式编儿歌。三、指导书写:1学生观察“巴”和“把”的书写顺序,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重点指导:“把”里的“巴”要写得小一些。“提手旁”和“巴”两个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不能分开。2学生描红,然后自由练写。3组内评议,写得好的奖励一颗小星星。四、课外延伸:除了我们学习的这些动物,大自然中还有许多小动物。同学们可以看看栏目人与自然,或到动物园看一看,然后把你获得的知识与同学或老师分享。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