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69478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7.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所有医务工作者必备! ?血液和体液暴露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威胁,一旦被感染,将会导致很多疾病。目前,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很多新发传染病也悄然来袭,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标准预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总结医院23个科室人员标准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当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标准预防在实际工作中有三个基本原则: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保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

2、至病人。3、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微粒隔离。以下是医院23个科室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急诊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诊查、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急诊病人需缝合、包扎时,按传染病人对待,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

3、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6、用后的污物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ICU标准预防措施1、入住ICU的患者常规监测HBsAg.抗-HCV、

4、抗HIV、梅毒抗体,感染患者应加强防护措施。2、进行侵袭性操作时,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并尽量减少创口出血。3、用过的一次性注射针头严禁复帽。4、在创口缝合时,要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创伤。5、理所有锐器物品时应特别小心,勿将锐利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内,应直接放入锐器盒;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6、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7、进行抽血、注射、清洁伤口、换药、处理污物等工作估计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时,若自己手上有伤口(包括皮肤损伤)则应戴双层手套。8、合理使用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血液体液,根据可能接触血液体液量的多

5、少,决定采取适当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防护镜、一次性手术衣。9、隔离监护室病人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保护性监护室病人要做好环境消毒、严格洗手和手消毒流程等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病人与医务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10、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1、若意外遇到手部有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并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NICU标准预防措施1、入住NICU的患儿常规监测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遇感染患儿应加强个人防护。2、医务人员

6、在给患儿进行诊查、喂奶、换尿布等各种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在给两患儿之间进行的操作一定要洗手,防止医院感染发生。3、在为传染病患儿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具有防渗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种诊疗穿刺、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

7、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6、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也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内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

8、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戴口罩、帽子、必要时带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诊疗、穿刺、护理操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种穿刺、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防止被针头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6、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分类

9、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外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诊查、护理操作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如果有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

10、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3、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换药、缝合等无菌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护眼镜;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4、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6、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进行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7、使用后的一次性注

11、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8、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9、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眼科标准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眼部诊查过程中,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自己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2、进行眼部治疗时,应戴口罩、帽子、手套,为传染病病人进行穿刺、换药、缝合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帽子、外科口罩、防护眼

12、镜;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3、在进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穿刺头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4、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5、可循环使用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用后的污物进行及时处理,以防止医源性感染的发生。6、不要在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上盖针头套,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在眼科诊疗过程中若遇到急诊病人,按传染病人对待,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

13、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血液净化室标准预防措施1、按规定血液净化前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感染患者应在隔离血透机上进行透析,并做好个人防护。2、凡进入血液净化室的工作人员须在指定区更衣换鞋,戴好口罩、帽子。3、进行透析前严格洗手和手消毒。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做各项操作时应手套,在监护各个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5、一次性注射器针头严禁复帽,也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勿将锐器混入其他废物内,应放入锐器盒内。6

14、、每次透析后所有用过的一次性透析器和管道等应按医疗废物放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内,有专业人员回收;复用的透析器做好消毒工作。7、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8、若意外遇到手部接触血液、体液时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并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手术室标准预防措施手术室医务人员因本身工作性质决定其暴露于污染血液或体液的频率和强度明显高于其他人群。因此,标准预防在手术室医务人员感染的预防及控制中尤为重要,特制定标准预防措施如下:1、为杜绝或减少医源性经血源

15、性传播疾病,择期手术病人手术前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遇感染患者应安排在隔离手术间手术,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区域更换衣服、鞋、戴好帽子、口罩,口罩须罩住口鼻,头发须用帽子完全罩好。2、手术中尽量减少应用锐利器械,采用一次性刀片,尽量减少尖锐手术器械在手术人员之间的传递。3、在手术中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光线,进行创口缝合时特别注意减少意外创伤,尽可能减少创口出血。4、在手术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应戴手套、外科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应当穿防渗漏性能的一次性手术衣。

16、5、如果手部皮肤破损情况时,应尽量避免接触血液、体液或粘膜,如果无法回避接触时应尽量将有破损的皮肤用做创可贴等保护好后再戴双层手套进行操作。6、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勿将锐利废物同其他废弃物混在一起。7、使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严禁复帽,不要用手毁坏用过的注射器,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由专人回收。8、可循环的医疗器械,初步清洗后,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采用密闭方式回收。9、按照手卫生规范做好洗手和手消毒,不发生自身因素引起的院内感染。10、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意外受到病人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肥皂及清水冲洗,如同时有损伤则应把血液从伤口挤出,严格消毒并妥善包扎;眼睛和口腔受到血液或体液污染时要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干净,若接触传染病病人的体液和血液还应追踪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计划生育手术室标准预防措施1、按规定进行人流术前常规检测抗-HIV、抗-HCV、HBsAg,梅毒抗体,遇感染患者应安排在隔离手术室手术,同时加强个人防护。2、凡进入手术室的工作人员必须在指定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