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94668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 0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康乾盛世”的开创者康熙同步练习【课程标准】 评述康煕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知识清单一、少年天子1661年即位,年号康熙,1669年智除严重威胁皇权的鳌拜,稳定了朝廷秩序。二、平定三藩1背景(1)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_、靖南王耿精忠等三藩势力日益膨胀,严重影响了全国的军政统一和清王朝的安危。(2)康熙决意削除三藩,_收到撤藩令后,公开举起了叛旗。2经过16731681年,康熙帝先后平定了耿精忠、尚可喜、_的叛乱。3影响: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_的趋势,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三、统一台湾1背景(1)1661年,_率兵驱逐_殖民者,光复台湾,台湾同清廷处于对峙状态。(2)康熙亲政后,采

2、取了_的方针,筹划统一台湾。1681年,康熙派_为福建水师提督,令姚启圣负责粮饷等后期供应,着手进取台湾。2概况(1)1683年,_率水师从福建出发,攻下澎湖岛,促使郑克塽奉表投诚。(2)在台湾设立_,隶属_。(3)影响:将台湾置于_的统一管辖之下,强固了东南海上防务,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四、抗击沙俄1背景:从16世纪中叶开始,沙皇俄国侵入中国_流域,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等地。2概况(1)康熙两次亲赴塞外,视察东北,做好了抗击沙俄的准备。(2)1685年始,康熙组织清军两次在_重创俄军。3结果:1689年,中俄签署_。内容:以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及外兴安岭至海为中俄的东段边界,岭、河

3、以南属于中国,以北属于俄国。4意义:这是双方在平等谈判基础上签订的一个平等条约,从法律和国际条约上肯定了_、乌苏里江流域都是中国领土。五、三征噶尔丹1原因:噶尔丹占据了_南麓,并从科布多东犯,兵锋直抵离北京不太远的乌兰布通,而且他还和_有所勾结。2概况(1)1690年,康熙督师亲征,取得_战役的胜利,噶尔丹逃回科布多。之后,康熙加强对喀尔喀蒙古的管辖,并举行_会盟。(2)1696年到1697年,康熙又两次亲率大军征讨噶尔丹,使其服毒自尽。3影响: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蒙古各部的管理,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点训练知识点一 平定三藩1康熙帝剪除鳌拜集团和平定三藩之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两种势力都(

4、)A拥有较大的势力 B严重威胁皇权C有称帝的野心 D不服从皇帝命令2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 加强了中央集权 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A B C D知识点二 统一台湾3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反击沙俄入侵B远征噶尔丹叛乱C平定三藩D赶走荷兰殖民者4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写道:“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他的这首诗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鳌拜集团被铲除 B清军平定三藩之乱C郑成功收复台湾 D清军进入台湾5据记载,清朝统一台湾时,“国家初设郡县,管辖不过百里”。然而,“距今未四十年,而开垦流移之余,延袤二千里,糖谷之利甲天下”。以上材料说明(

5、 )清朝统一台湾,促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 大陆移民是开发台湾的重要力量 当时台湾主要生产糖和粮食 国家统一是台湾发展繁荣的保证A B C D知识点三 抗击沙俄与三征噶尔丹6右图所示事件的最重要意义在于( )A双方平等协商,提供了处理领土争端的范例B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C用法律手段维护了领土主权D维护了中国边界170多年的稳定7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 )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 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 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 表明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

6、权A B C D8自康熙经雍正至乾隆的130多年,史称康乾盛世,但马克思称之为“奇异的悲歌”,现在有的历史学家又称之为“落日的辉煌”。能说明这一时期为“悲歌”“落日”的历史现象是( )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 重农抑商,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平定少数民族贵族的叛乱 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A BC D题号12345678答案综合提升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材料二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请回答:

7、(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名人物是谁?当时处在中国哪个王朝统治时期?(2)材料二中,郑氏的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3)根据材料二,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10阅读下列图片:读书的康熙帝 康熙帝三征噶尔丹 雅克萨之战请回答:(1)结合上述图片,分析康熙帝亲政后主要面临哪几方面的问题?(2)概括说明康熙帝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答案解析】知识清单二、1.(1)尚可喜 (2)吴三桂2吴三桂3国家统一三、1.(1)郑成功 荷兰 (2)攻抚兼施 施琅2(1)施琅 (2)台湾府 福建省 (

8、3)中央政府四、1.黑龙江2(2)雅克萨3尼布楚条约4黑龙江五、1.天山 沙俄2(1)乌兰布通 多伦对点训练1B 康熙帝采取的举措,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基本制度,该制度的核心就是皇权的至高无上。严重威胁皇权是康熙帝剪除这两种势力的主要原因。2A 三藩之乱是清朝地方割据势力发动的叛乱,与外来侵略势力无关。3D4D 从诗中的“岛”可以排除A、B两项,郑成功收复台湾时,康熙帝才刚刚继位。5D 通过题目材料中“流移”“延袤”“糖谷之利”等关键词,可判定都正确。6C 四个备选项本身都正确,但维护领土主权应是最主要的。7C 清朝第一次使用“中国”这一国号,表明

9、清朝行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的表述错误;清朝对外主要是使用“大清”这一朝号,不正确。8B 要从在政治、经济、外交、思想等领域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的角度对比思考,项属于应肯定的现象,故B项最佳。综合提升9(1)郑成功。明朝。(2)否。这样做将会使台湾与大陆分离,阻碍国家统一。(3)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解析 本题设计巧妙,把对康熙施政方针的考查和台湾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考查学生再认、再现重要历史知识的能力,又考查学生把特定历史现象放到不同的历史背景中进行分析、对比的能力。

10、10(1)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少数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者的矛盾。(2)措施:学习和创新,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汉族文化;平定噶尔丹的叛乱,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影响: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教材问题解答学习思考1康熙剪除鳌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 鳌拜的专权威胁了皇帝的权威,妨碍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试分析康熙平定三藩的历史影响。提示 消除了大一统国家潜伏的割据、分裂的隐患,加强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有助于清除积弊,促进经济发展,

11、安定民生。3清王朝在台湾设立府县,对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有什么作用?提示 在台湾设立府县,标志着台湾又重新回到中央政权管辖之下,回到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这不仅对国家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对台湾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4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到康熙时有什么变化?提示 课文中引述的康熙的话,说明随着历史的变迁,长城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实际上,长城作为防御性工程,它的作用与新建王朝的稳固与否、对边疆少数民族的政策等息息相关。清军入关是吴三桂守军没有抵抗主动放进来的,而此前满族多年用兵攻打都没有成功,可见冷兵器时代,长城确实有抵御外敌入侵的作用。康熙时期长城失去了防御外敌入侵的功能。长城

12、主要是防御来自北方的草原民族的进攻,而清朝本身就是北方的满族建立,蒙古族又通过和亲、盟旗制度等和清朝统治者有密切联系,长城修不修已没有必要。自我测评结合康熙在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等方面的主要事例,谈谈你对他的评价。提示 平叛乱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叛乱,统一西南和东南各省;御外敌主要是指康熙二十八年(1689),经过雅克萨战争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部边界;定边疆主要是指康熙二十二年(1683)降服郑克塽,统一台湾地区,并驻兵屯守,以防西方殖民者侵略;二十九至三十六年(16901697),三败噶尔丹,统一漠北地区;实行清政府统一管辖下的盟旗制度,加强中央与喀尔喀蒙古的关系。康熙的这些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抵制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材料阅读与思考结合材料,说一说清军为什么能很快取得进击雅克萨的胜利。提示 (1)知己知彼。康熙帝14岁(1667)亲政时就留心于此,研究边疆的山川形势。他两次亲赴塞外实地观察边防情况,派将领实地考察雅克萨,并向南怀仁询问欧洲及俄国的详细情况。(2)从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及早为战争作了充分的准备,以确保万无一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