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369181 上传时间:2017-10-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一、引言一百年的外语教学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法,人们热衷于寻找“万灵药”式的教学方法,以求一劳永逸地解决长期困扰外语教学界的问题,但这些“新法”并未带来人们所希望的神奇的效果,所谓“最佳的方法”其实并不存在。20 世纪 70 年代后出现了沉默法、暗示法、群体学习法以及交际法等。而以跨文化交际为目的的外语教学法最引人注目。它以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对外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经 30 多年而长盛不衰。在人们跨入 21 世纪以后,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而且也要求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便在实际的跨文

2、化交际中正确地应用文化知识。“Culture(文化) ”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Culture”,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的意思,这便是西方的文化概念最原始、最基础性的涵义。之所以将“Culture” 一词译作“文化” ,这又有其中国的的文化背景。汉语中的“文”本有“文雅” 、 “文字”等含义。作为“文化” ,其丰富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某种艺术、某篇小说、诗歌或者戏剧这种狭隘意义上的文化现象,而是含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社会道德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是一个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并积累下来的整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世界上有很多种文化2形式,甚至在一个社会的文化中还可以分裂出许多小的文化类别,这种国

3、的家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于我们进行交流是不得不加以考虑的因素。中国的学生的 cultural mistakes 常常表现在:1把中国的式的思考方法移到英语表达中去,或是把中国的文化与西方文化等同起来;2误以为文化的基本方面是共同的,因而忽略了文化的差异;3不熟悉外国的的文化,与其接触不够;4不了解外国的文化中联络感情的成份;5过分简单化或过分概括化。针对以上原因,在教学中应把跨文化交际作为比单纯地学习语言更为重要的目的,因为要真正学好某种语言,必须深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对语言形式产生的影响。正是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这种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使我们感到母语与目的语

4、之间既存在某些共同的属性又存在极大的差异,语言障碍和文化鸿沟皆因不了解这些共性和差异所致。如果对所学语方国的家的文化特征缺乏足够的认识,即使语言学得再好也难以正确运用。二、词汇的文化学习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因素,是人类语言与生活经验最紧密的衔接点。因此文化差异在词汇层次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涉及面也最3广。中国的古代妻妾等级分明,皇帝更是妻妾成群,汉语中有关妇女名称的词汇因而也多种多样,如皇后、皇贵妃、妃、嫔、贵人等。英国的是一个君主制国的家,贵族内由君主封给的爵位等级十分严明,称谓分明,如公爵(duck) 、侯爵(marquis) 、伯爵(earl) 、子爵(viscount) 、男爵(baro

5、n)等。上述这些不同的名称反映了中国的和英国的特有的文化差异。在学习英语词汇时,一定要将它们与本民族文化加以比较和对照,找出文化的异同。例如:狗(dog)在英美国的家中与人的关系是亲密无间的。它常常被用来比喻人,如:a lucky dog(幸运儿) ,a gay dog(快活人儿) ,a lazy dog(懒家伙) ,a surly dog(性情乖戾的人) ,或构成成语,如: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as faithful as dog(像狗一样忠诚) ,Every dog has its own 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等。但是在中国的,狗的命运就完全不同了

6、。中国的人不太喜欢狗,甚至十分讨厌它,城市还严禁养狗。汉语中以狗组成的词组多含有贬义,如“狗胆包天” 、 “狗急跳墙” 、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狗头军师” 、 “狗血喷头” 、 “狗仗人势” 、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 “” 、 “狗腿子”等等。另外,英语单词 dragon(龙)与中国的的“龙” ,在象征意义、美学涵义以及语言应用上均存在极大的差异。西方人把龙看成是动物中最可怖的一种。它们散播瘟疫,糟蹋庄稼,以吃人为乐,被喻为贪婪的掠夺者、嗜财如命的守财奴。而在 dragon 构成的习语中则指“恶魔、魔王” ,如“Dragon Lady(盛气凌人的女人) ”等等。与4此相反,在中国

7、的,龙是受敬重与崇拜的对象,因为它掌管河、湖、海,负责施云布雨,供奉它们的龙王庙随处可见。通过这样的了解和对比会加深学生的理解。三、熟语的文化学习语言中大量的成语、惯用语、典故、俗语、谚语、格言、歇后语、套话等明显地反映出一个民族从古到今各方面的文化状况。无论是地理、气候、历史、政治、经济、教育、卫生、宗教信仰、阶段斗争等等,都能在熟语中得到反映,不同语言之间的熟语都有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例如,四面临海的英国的历来十分重视航海事业,因而有“Any port in strom风暴到来不择港” , “Many drops of water will sink the ship.涓涓流水沉大海” ,

8、“tell that to the marines 哪有那样的事” , “on the rocks 手头拮据” , “trim the sails to the wind 顺着大势前进” ,“turn a drift 辞退” , “be in the same boat with 共患难” , “clean the deck 扫除障碍” , “sink or swim 孤注一掷” , “all at sea 茫然不知所措” , “half seas over 饮酒过多”等源自航海的熟语。中国的东临大海,烟波浩渺,急涛汹涌,因而对海洋有神秘莫测的敬畏之感,故有“海水不可斗量” 、 “海底捞针”

9、、 “海枯石烂” 、 “海阔天空” 、 “海誓山盟” 、 “海市蜃楼” 、 “海外奇谈” 、 “四海之内皆兄弟”等体现汉民族对海洋的心理状态的熟语。人类最先关注气象变化,因为气象与农业关系密切。不列颠岛5西北山区潮湿多雨,而东南平原相对干燥,因而与气象农牧业有关的谚语有“An English summer, three hot days and a thunder storm英国的夏季三天火热,然后一次雷雨。 ”“Under water, famine, under snow, bread水没庄稼,来岁饥荒;雪覆农田,面包在望。 ”中国的地处东亚,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别很大,因而有各种各样相应

10、的气候谚语,如“瑞雪兆丰年” , “水穴一条线,旱灾一大片” ,“二月二,龙抬头” , “春雨贵如油”等等。英国的历史上长期受教皇和国的王统治,因而反映对国的王和教皇表示愤怒、鄙视、厌恶的熟语比比皆是,如:“The king and people, the lion and wolf国的王教皇,狮子豺狼” 、 “The King sends his carriage囚车来了” 、 “Kings have long hands勿与帝王争” 、“more loyalist than the king 比极端分子更极端” 、 “The pleasure of the mighty are the t

11、ears of the poor.富豪纵欲,穷人流泪” 。中国的人民长期遭受封建社会的帝王将相统治和压迫,受贪官污吏、地主奸商的剥削。因而有谚语,如:“富家一席酒,穷人半年粮”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 “黑漆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 “为富不仁” , “无官不贪,无商不奸” , “官逼民反” , “官官相护”等等。欧美信仰基督教,因而有不少来自圣经的成语,如:“a covenant of salt 不可背弃的盟约” , “gird up ones loins 准备行动” , “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家徒四壁” , “bear ones cr

12、oss 背十字架” , “the forbidden fruit 禁果” , “No coming to Heaven with dry eyes 眼无泪水,6难进天国的” , “The way to Heaven is by weeping Cross 忏悔受难,得升天堂” 。佛教和道教是汉族文化的主要部分,因而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 “不看僧面看佛面” , “阎王要你三更死,哪能留你到五更”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灵丹妙药” , “点石成金” ,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等等。英国的历史上乱战频繁,资产阶段崛起以后

13、又不断对外军事扩张,因而有不少源出于军事方面的熟语,如“make time 踌躇,犹豫不决” , “make ones batteries 掩盖敌意” , “stick to ones guns 坚持立场” , “carry the war into the enemys country 提出反控诉” , “have been in the war 在生活中吃过苦头”等等。而中国的源出于军事方面的熟语是:“知几知彼,百站不殆;围魏救赵;暗渡陈仓;过五关斩六将;进退维谷;背水一战;投笔从戎;投鞭断流;步步为营,坚壁清野:运筹帷幄;破釜沉舟;城下之盟;临阵磨枪;临阵逃脱;重振旗鼓”等等。英语的“M

14、eet ones Waterloo”源自拿破仑的Waterloo 之战,与之相应的中国的成语 “一败涂地”出自史记高祖本纪 。由于历史背景不同,同样含义,表现各异。汉语中形容一般事物的迅速发展和大量产生用成语“雨后春笋”,而在英语中却用习语“Spring up like mushrooms”这是因为英国的不出产竹子,但英国的森林里的蘑菇很多,所以英国的人没有以竹笋作习语的形象比喻。中国的盛产竹子,与之有关的成语有“胸有成竹” 、7“势如破竹” 、 “节外生枝” 、 “寄人篱下” 、 “功亏一篑”等等。源自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的成语明显地表现出一定民族文化传统的特色。基督教圣经中的故事、伊索寓

15、言、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等在英语中留下了大量成语。如:“A sword of Damocles 达莫克勒之剑” , “the mote in anothers eye and the beam in ones own eye看得见别人的小毛病,却看不见自己的大缺点” , “the Gordian Knot难解之处” ,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腹背受敌” , “sour grapes酸葡萄” , “Pandoras box 灾难之源” , “the cats paw 猫爪子,被别人利用作为工具的人”等等。而汉语中却有“此地无银三百两” ,“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

16、” , “逼上梁山请君入瓮” , “天衣无缝” ,“铁棒成针” , “画龙点睛” , “愚公移山” , “杞人忧天” ,等等。四、句法的文化学习文化差异在句法(syntax)中的体现,是第二层次上的差异。英语是形合(hypotactic)语言,汉语是意合(paratactic)语言。英语属于屈折语(inflected language) ,它以形统意,用严密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语法范畴的语义信息。具体地说,英语以限定动词为核心,从而支配句内各种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句子主谓结构的复杂化只是通过扩充句内成分的丰满度来实现,前呼后拥,递相迭加。凡是主谓结构都是句子,也只有主谓结构才是句子。而且英语句子中拥有大量的连接词,如:介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副词、指示词等。而汉语的特点是语句强调内容或表意的完整性,以“神统形”8,以“意投形” ,按逻辑事理横向铺排,意会、流动、气韵三位一体,没有复杂的变位、变形、形态,任何相关联的语段,只要语义搭配合乎事理,就可以联结在一起组成句子。汉语这种松散的结构表达清晰完整的意义是凭借句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