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3687190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路径的探讨与实践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在于产教深度融合。笔者认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是推动很多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直接因素,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经验便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必然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路子。 一、找准校企对接路径,建立共赢新机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与学校教育的公益性存在一定冲突。二者之间只有找准合作契合点,才能合二为一,才能结出累累硕果。郑州煤矿机械制造技工学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具体如下: 1.坚持专业与产业

2、对接 学校专业设置和企业生产是否吻合是校企合作的关键。2000年以后,学校针对企业人才需求状况,陆续开设了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床操作、数控加工中心操作等专业,并根据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编制了课程计划,合理构建了课程体系。2012年,为加强专业群组对接产业需求,学校与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有关部门联合开发了自动化安装与调试、机器人、数控机床安装与调试等专业,大大提升了校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2012年年底,针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差、沟通表达能力不强等问题,学校分别增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沟通交流等公共基础课;针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低等问题,增加了职业道德规范等课程。 2.坚持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 学校始终坚持

3、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培养学生社会能力入手,制订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标准,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注重培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积极人生态度,并将这种校企对接后所需要的社会能力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与企业文化对接,培养学生具备职业人的良好形象和行为规范。 3.坚持专业教师与技术人员对接 学校聘请了一些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承担一部分实训教学任务,与教师共同开发实训教学课程,负责指导学生的技能训练。学校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设备改造,承担企业员工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专业课教师坚持每学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践。 4.坚持教学过

4、程和生产过程对接 学校加快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中厂)建设,积极探索和实践引企入校的办学模式。学校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场地、设备和环境,并结合企业工作实践,将相应的实践课程融入整个教学体系当中(如车工、焊工),由企业按生产要求提供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加工产品的原材料,帮助学校建立实训课程体系,指导师生进行与生产有关的实践和实习实训,负责实训基地有关生产和经营的管理。 教学车间(厂中校)由校企双方共建,企业按照现场教学、岗位技能训练的流程和先进工艺流程来设置功能区,形成实境化教学平台(如铸锻),从而具备教学、实训、培训和展示功能,促进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紧密对接,实现教学理论和企业实践的真正结合,从而

5、系统化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5.坚持办学理念与服务面向的对接 地缘优势和专业优势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基础。如今的河南,正迎来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全面实施,河南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作为河南本土的职业学校,应以河南产业需求为引领,在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服务等方面积极谋划和布局,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努力做好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等。 我校根据河南省工业信息化厅2013年发布的“14个工业产业升级行动计划”,联合了四维机电、宇通重工、郑煤机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等多个装备制造企业,并根据企业转型升级配套合作项目,使校企走向更深层

6、次的合作与发展。 二、实施现代学徒制,创新校企合作新路径 2010年7月,学校和郑煤机集团签订了学徒试点培养合作协议。企业将试点培养的学生预录为公司员工(我们称之为“预分配”)进行学徒培养,为每个实习学生确定帮带师傅,形成师徒对应关系,实现了学生与学徒的融合。同时,以3个月为周期试行工学交替、岗位流转实训学习。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校派教师全程参与。预分配学生在生活、工资待遇等方面和正式员工相同。学生最终的学习评价接受企业岗位考核和学校考核的双重鉴定。待学生实习结束,学历达标后签订劳动合同转为正式员工。经过近6个月的学徒学习(一般轮换2个周期),学生在实训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职

7、业素养、责任心和熟练的基础技能。 在学校与郑煤机集团合作的5年中,企业已投入2000万元资金,同时还指派高层管理人员、技术能手到学校为学生讲授企业文化、安全教育、操作规程等实用课程,使学生在就业前熟悉企业的文化、形象、设备和技术等,真正实现“零距离”上岗。 通过以上模式实践,学校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使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坚持产教深度融合,不断探索校企合作路径,把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能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共赢”局面,从而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实现职业教育新的跨越与提升。 (责编 王鹏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