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74437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社会习俗的演变》(北师大)-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会习俗的演变 教材分析社会习俗,又称风俗习惯,是在一定社会中,社会人群所约定俗成的、模式化了的生活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生活方面形成的共同习惯。社会习俗普遍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当中,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课从剪辫放足、服饰的变化、礼仪的革新三个方面,介绍了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近代中国剪发放足、服饰变化、礼仪革新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多媒体,展示反映社会生活变化的大量信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采用历史情景法,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增强他们对历史的亲切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原因,体会进

2、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近代中国剪发放足、服饰变化、礼仪革新的基本史实。【教学难点】理解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演变原因,体会进步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课前准备 1.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趋势?这些变化,给近代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那些变化呢?二、新课讲授(一)剪辫放足 随着西方的入侵以及辛亥革命后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社会掀起了革新风气。首先就是拖在男子脑袋后面的辫子没了。想一想;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为什

3、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 汉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衣冠服饰。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就不可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颁发“剃发令”,规定清军所到之处,无论官民,限十日内尽行剃头,削发垂辫,不从者斩。其执行口号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可见,清朝男子的发辫,是清代特有的激烈、残酷、持久的民族征服的象征。也是清朝子民的象征。是清代有别于汉族统治朝代的社会内容 。材料:“满虏窃国,易吾冠裳,强行编发之制,悉从腥膻之俗今者清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

4、剪除净尽,有不尊者,以违法论”。大总统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文缠足是中国古代一种陋习,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后方将布带解开,也有终身缠裹者。“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苏轼菩萨蛮“淡黄弓样鞋儿小,腰肢只怕风吹倒”辛弃疾菩萨蛮林语堂先生曾描述过女子缠足后的步态:中国女子的缠足,完全地改变了女子的风采和步态,“其作用等于摩登姑娘穿高跟皮鞋,且产生了一种极拘谨纤婉的步态,使整个身躯形成弱不禁风,摇摇欲倒,以产生楚楚可怜的感觉。”而正是这种“可怜的感觉”,膨胀了封建士大夫的自身优越感。从而滋生出其“在性的理想上最高度的诡密

5、。(二)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2.女子服饰3.中山装 中山装(Chinese tunic suit)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近现代中国革命先驱者孙中山先生综合了日式学生服装(诘襟服)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并被世人称为中山装,此后中山装大为流行,一度成为当时中国男子最喜欢的标准服装之一。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

6、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三)礼仪的革新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中国传统婚姻的六礼之仪“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民国时期,许多地区参酌中西礼法,简化了传统婚仪,创造出新式婚礼。新式婚礼简单隆重,逐渐得到推广。(四)本课小结 教学反思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