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

上传人:gsy****95 文档编号:93669841 上传时间:2019-07-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政治权利和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习题一、选择题1.下面漫画厚此薄彼中人物的做法() 割裂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没有正确履行义务 维护了公民的合法权利 说明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说明义务可以放弃,权利不可放弃 A. B.C. D. 2.20恩格斯说:“当个人隐私与重要公共利益发生联系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私事,而是属于政治的一部分。”这告诉我们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财产应该依法受到监督 义务高于权利,权利必须服从义务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 掌握公共权力人员的私事都应该受到公民的监督 A.B.C.D. 3.18党的十八大以来,惩治腐败一直保持高压态势,老虎苍蝇一起打

2、。、及多位副部级以上高官被依法查处。这说明我国 A.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B.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C.公民的任何权益都受到法律的保护D.公民平等地适用法律,平等地执行法律 4.16了解,支持,关心国家发展,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为此每个公民都应 自觉维护国家荣誉和利益 提高公民意识,增强国家观念 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A.B.C.D. 5.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 ) A.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和标志B.所有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C.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的政治权利D.公民都具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 二、简答

3、题6.简答2011年“”召开前夕,在与网友交流时,温总理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阐述什么是“幸福感”。总理说,实现人民的愿望,让人们感到幸福,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请从国家、政府和公民权利等角度简要说明总理为什么要关注人民的“幸福感”。 【答案】一、客观题1.C2.C3.A4.B5.A二、主观题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要尊重和保障人权,让人民生活幸福。(2分)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工作原则,(2分)依法履行政府职能,着力改善民生,让人们生活得更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2分)批评和监督政府是人民的权利,政府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是对公民

4、权利的尊重。(2分)【解析】1.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公民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漫画中主人公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 符合题意,与题意不符,观点错误。故答案选C。2.当个人隐私与重要公共利益发生联系时,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个人私事了,说明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求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财产应该依法受到监督,正确。权利和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地位是平等的,说法错误;“都”说法过于绝对,错误。故答案选C。3.材料表明,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

5、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这是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现,A项正确;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平等地履行义务,不是享有相同的权利和履行相同的义务,B项错误;只有公民合法的权益才受到法律的保护,C项错误;公民不具有执法资格,执法者是相关国家机关,D项错误。故答案选A。4.此题可使用排除法。设问指向的主体是公民,项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对应的主体是政府,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项。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的基础和标志。A正确符合题意入选。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

6、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B表述错误排除,错在“所有公民”。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还得未被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表述错误排除。D表述错误排除,错在“公民都具有”。综述选A。6.试题分析:本题以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关注人民的“幸福感”为背景,审读设问,主体是国家、政府和公民。考查学生运用政治生活中国家性质、政府性质、宗旨原则职能、公民的监督等相关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分别运用以上知识回答即可。 考点:政府为什么干某事。 点评:解答原因类材料题:一、把握设问指向,从知识指向、主体指向来明确回答角度。二、依据设问指向,抽取主干信息,对应知识范围。三、围绕核心问题,整合答案,注意知识的先后与条理,注意答案的序号化和段落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