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邶风击鼓剖析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637701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邶风击鼓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诗经-邶风击鼓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诗经-邶风击鼓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诗经-邶风击鼓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诗经-邶风击鼓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经-邶风击鼓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邶风击鼓剖析(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文学 集体 口头语 俗文学 文人文学 个人 书面语 雅文学,1.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诗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孔子编纂说 采诗说,司马迁:“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史记孔子世家) 班固:“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汉书艺文志),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墨子公孟篇:“儒者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2、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汉书食货志),何休曰:“男女有所怨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以闻于天子。故王者不出牖户,尽知天下所苦,不下堂而知四方。”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句式以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的运用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语言质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一) 迷恋歌,迷恋歌是青少年男女对异性产生爱慕、迷恋之情时所唱的歌。,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狡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女子责备情人变心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女子思念情人,泛彼柏舟,在彼中河。 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泛彼柏舟,在彼河侧。 髧彼两髦,实维我特。 之死矢靡惹。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炽热爱情的表白与争取自由婚姻的抗争,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倾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女子待嫁,周南 关雎译歌:,一对雎鸠关关叫,上下和鸣河中洲。 美丽文静小姑娘,正是哥哥好配偶。 长长短短嫩荇菜,左拔一把右一薅。

4、 美丽文静小姑娘,醒来睡去挂心头。 像你喊你不见你,醒来睡去想不休。,周南 关雎译歌:,想来想去想不够,翻来覆去睡不着。 长长短短嫩荇菜,左采一把右一抽。 美丽文静小姑娘,弹起琴瑟解你愁。 长长短短嫩荇菜,左扯一把右一捞。 美丽文静小姑娘,敲钟打鼓洞房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追求意中人而不得,(二)亲爱歌,亲爱歌是男女相爱、定情或同居后所唱的歌。

5、,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写作背景,毛诗正义载:击鼓,怨州吁也。卫州吁用兵暴乱,使公孙文仲将而平陈与宋,国人怨其勇而无礼也。将者,将兵以伐郑也。平,成也。将伐郑,先告陈与宋,以成其伐事。春秋传曰:“宋殇公之即位也,公子冯出奔郑。郑人欲纳之。及卫州吁立,将修先君之怨於郑,而求宠於诸侯,以和其民。使告於宋曰:君若伐郑,以除君害,君为主,敝邑以赋与陈、蔡从,则卫国之愿也。宋人许之。於是陈、蔡方睦於卫,

6、故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是也。伐郑在鲁隐四年。,这是卫国戍卒思归不得的诗。此诗的时代,毛传郑笺及三家诗都认为是指春秋初期鲁隐公四年(前719年)。当年春天,卫国发生暴乱,公子州吁杀君夺位,自立为卫君。史记曰:“州吁新立,好兵,弑桓公,卫人皆不爱。”州吁即位之后,为了讨好宋国,获得支持,马上发动联合宋国、陈国、蔡国共同伐郑的战争。“围其东门,五日而还。”这首诗的作者,大概就是参加了这样一场无意义的战争。左传隐公四年记载州吁之乱时,通过鲁大夫之口评价说:州吁依仗武力,残忍无德,暴虐其民,众叛亲离。旁观者尚且如此,作为卫国军队中的士兵,对于这场战争的厌恶、反感也可想而知。,第一章,击鼓其镗,

7、 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 我独南行。,其:语气助词,补足音节。 镗(tng):象声词,鼓声。 踊跃:士兵训练时冲锋、格斗的动作状态。踊,向上跳。跃,向前跳。 用兵:使用兵器,舞动兵器。 土国:在国都服劳役。古代城墙、宫室大都夯土而成,故曰土国。土,名词用为动词,修建,营造。国,指国都。 独:语气副词,唯独,偏偏。,描写士兵训练时的情景;叙述有人在国内服徭役而自己却随军出征的幽怨,全诗贯穿着诗人对于时局的忧愤和无奈。第一章总写触目所见的喧嚣不安、到处用兵的景象。开头两句在结构上很有特色:诗人先写“击鼓其镗”、用一阵阵镗镗的击鼓声造成一种紧张急迫的气氛,然后再交待“击鼓”的原因“踊跃用兵,因为国家

8、要有战事,所以才镗镗击鼓。这种诗歌表现技巧被后来的古典文论家们总结为“逆起得势”,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王维的观猎“风劲角弓呜.将军猎渭城”、杜甫的画鹰“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用的皆是这一技巧。接下去的两句“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则是把自已的遭遇与众人作一对比.更加突出自己的不幸。,“土国”是指在国都内建筑房屋或城防工事;“城漕”是说在溥地筑城。潜.卫国的地名,在今河南滑县的东南。在国内服土役,筑城池是异常辛劳的。同为邶风的式微篇就曾对这种苛重的劳役发出慨叹和指斥:“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泥中!”但在击鼓中的主人公看来,这种差役虽然辛劳,却可以生活在国内,可以与亲

9、人相聚。比起南下陈、宋.身居异乡,骨肉分离尚好一些。正像吕东莱所分析的那样:“土国城漕,非不劳苦。而独处于境内今我之在外,死亡未可知,虽欲为土国城潜之人、不可得也。”(吕氏家垫读诗记)通过这种辛酸的对比和选择,更显出主人公遭遇的悲惨。人民的厌战和对频繁征战的统治者的怨很.尽在不言之中了。,第二章,从孙子仲, 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 忧心有忡。,孙子仲:春秋时卫国大夫公孙子仲,后世也称公孙文仲,鲁隐公四年伐郑统帅。公孙是复姓,子仲是字,文是谥号。孙子仲是简称。 平:和好。毛诗正义:“由卫州吁用兵暴乱,乃使其大夫公孙文仲为将,而兴兵伐郑,又欲成其伐事,先告陈及宋与之俱行。” 陈:古诸侯国名。建国君

10、主陈胡公,相传为舜后裔,姓妫(gu)名满。周武王灭商后封于陈而立国。元前478年为楚国所灭。 宋:古诸侯国名。子姓。开国君主是是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前286年被齐湣王发兵所灭。不我:“我不”的倒装说法。以:语气助词,无实意。一说,不给我回去的期限。毛诗正义郑玄笺:“以犹与也。与我南行,不与我归期。”一说,“不我”是“不让我”的省略说法。 忡(chng):忧虑不安的样子。,交代出征目的,抒发不能归家的忧愁,第二章感叹自己所参加的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跟随着一个叫做孙子仲的将领,走在好几个国家联盟的队伍中,让人不禁极大的担忧。这样的战争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孙子仲,这次南征

11、的卫国将领。如果说上一层中所说的“土国城漕,我独南行”是主人公独特不幸的话,那么在这一层中不幸又增加了一层:即不但要背井离乡.独下南征,而且还要长期戍守异地“不我以归”。这种“不我以归”.将造成什么样的结局?它又将造成戍守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本诗用“忧心有忡”四字来直接表现征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历代的反战诗中对此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各呈异彩的表现手法。杜甫的兵车行从后方经济的萧条和妻儿的衣食无着来直接指斥这种穷兵默武政策的后果:“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棘。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高适的燕歌行则从前方与后方、征人与思妇这两个侧面来反映征人远戍所造成的双方情感上的创伤:铁衣远

12、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应当说,这两种种处理方式和表现手法都受了诗经中类似题材的启发和影响。,第三章,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爰:语气助词,用来补足音节。一说相当于“于”,介词,“在”的意思。一说“疑问代词,何,何处,哪里。 居:停留,安营。处:停止,临时驻军。一说歇息。 爰:语气助词,无实在意义,用来补足音节。 丧:丢失。 于:通“迂”,迂回,绕路,喻指寻找走失的战马时很费周折。 以:连词,相当于“而”。一说疑问代词,何,何处。 求:寻找。 于:介词,在。,描写军旅生活片段,暗写军旅生活艰苦,第三章继续描述所在军队的纪律涣散、毫无斗

13、志。队伍叛离,四分五裂,自己甚至掉了队,连马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到哪去找他们呢?或许在前面的树林里?可谓张皇迷茫,孤苦无依。至此文情哀苦,更为动人。这一层表现对统治者发动战争的谴责,但却非常含蓄。它不是内心独白,而是通过设问设答来进行的:爱居爱处?爱丧其马?在寻找宿营地的一阵忙乱中,战马给丢掉了。在古代的阵战中,战马可以说是战士最得力的助手和最亲密的伙伴。我们只要读一读小雅采燕中对战马的赞颂:“驾彼四牡,四牡骚骚。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就可以知道它在征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此时此刻,却把赖以“所依”、“所腓“的战马丢掉了,这支出征部队秩序的混乱.军纪的涣散可见一斑。更为奇妙的是主人公的战马又失而

14、复得:战马并没有丢失,原来它跑到山林下面去了。如果说战马的丢失,意在暗示这支部队军纪的涣散,那么这场虚惊更突出地反映了征人的神思恍惚、丧魂失魄之状。征人的这种精神状态固然与这支军队的疲于奔命、士无斗志有关,但更重要的恐伯还是由于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亲人的挂牵而造成的。这也是对第二层“忧心有忡”的具体说明。,第四章,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契:聚合。阔:离散。毛诗正义:“契阔,勤苦也。” 与:介词,同,与,和。 子:对人的尊称。 成说:相互爱悦。说,通“悦”,喜爱。朱熹诗集传:“成说,谓成其约誓之言。从役者念其室家,因言始为室家之时,期以死生契阔不相忘弃,又相与执手而期以偕老

15、也。” 一说“成言”,是指士兵之间约定誓言。孔颖达疏:“言与是军伍相约之辞,则此为军伍相约,非室家之谓也。” 执:握,牵,拉。 偕:同。一说,偕,俱也。,抒写爱情誓言,暗寓思亲思归之情,第四章是由严酷的现实转入对往事的回忆。诗人回忆当年离家南征与妻子执手泣别的情形:当年,两人曾立下誓言,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临别盟誓,既反映了两人感情的深沉,爱悄的坚贞,但也包含着对未来的隐隐担心。可怕的是,这种担心终于变成冷峻的事实:征人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了。当日执手相誓、相约白头偕老的情景,对比眼前战乱分离、生死未卜、孤独无依的绝望境地,更显出此日情状的可悲。,第五章,于嗟阔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16、 不我信兮。,于嗟(xji):吁嗟,感叹词。阔:分离,久别。 不我:“我不”的倒装结构。 活:生,生存。一说“活”是“佸”的通假字,相聚。 洵(xn):久远。一说疏远。一说孤独。 信:动词,践行诺言,信守诺言。一说同“伸”。,抒发别离的痛苦和久役难归的怨恨,译文,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 (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 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 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 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 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第五章唯有长呼浩叹,抒发内心的痛苦怨愤。“悲莫悲兮生别离”,人生最大的痛苦莫如相知却无法相守、信誓旦旦却终究落空的残酷一幕。“于嗟”的长叹,表达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