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3625008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概论(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言: 1 学时自学 医学概述 医学模式概述 现代医学的发展,临床医学的概念和分类 临床医学的含义和演变过程 现代医学的发展,第一篇 病理生理学概要 11学时,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疾病与健康 第三章 体液失调 第四章 水肿 第五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第六章 休克,第一章 绪论,概念: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结局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 学习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在医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一章 绪论,概念: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结局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 学习目的: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在

2、医学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一、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和任务 疾病与健康,体液失调,水肿,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休克 二、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基础是生理学,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等。 三、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尸体解剖,活体检查,细胞学检查,动物实验,组织细胞培养。 四、病理生理学地发展:国际病理生理学学会,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导致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即混沌系统处于亚稳态。 疾病状态是病因与机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损伤与抗损伤的过程。机体有一系列的代谢、功能、数量和形

3、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症状和体征。 例如感冒,出现咽喉痛、咽喉粘膜充血、流涕、咳嗽和发热等系列表现,患病机体运动能力、劳动能力、反应能力下降,导致心理活动改变,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等。,第二章 健康与疾病,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即致病因素。 病因或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疾病。 病因分类: 1 生物性因素;2 理化性因素;3 机体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4 遗传性因素;5 免疫因素;6 生活习惯病;7 环境因素;8 医源性疾病;9 精神、心理、社会性因素,1、生物性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肝炎,艾滋病;常年性咽炎导致心瓣膜病,肾脏疾病。,2、理化性因素: 机械力、温

4、度过高过低、大气压过大过小、噪声、电离辐射、强碱、强酸化学毒物、动植物毒性物质(河豚毒素,蛇毒等) PX:对二甲苯;,3、机体必需物质缺乏或过多:营养不良(减肥过度,婴幼儿喂养问题,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缺乏),缺氧,脱水,缺乏微量元素(如氟、碘、汞等),纤维素等;,4、遗传性因素:血友病,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5、先天性因素: 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孕期患风疹,风疹病毒导致心脏病;豁唇;,6、免疫因素:青霉素导致过敏性休克,食物药物过敏,环境过敏导致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7、生活习惯病: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疾病,肥胖,内分泌疾病; 8、环境因素:装修

5、导致支气管哮喘,白血病、癌症;,9、医源性疾病:蛙人,臀部肌肉静脉注射导致感染,臀大肌、臀小肌慢性炎症,肌肉痉挛,萎缩,导致盆骨变型,走路八字脚,股内收肌功能障碍。髋关节脱位。,10、精神、心理、社会性因素 精神分裂症、自闭症、社会环境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紊乱性疾病。,每种疾病都有病因,病因是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目前临床有些疾病病因不明是一种暂时性现象,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疾病的病因迟早会得到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为疾病发生的条件,影响机体状况,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者如过度疲劳,营养缺乏,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因素如环境恶劣,曾经患病

6、等,都因削弱机体的抵抗力而导致机体易于患病。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充分的营养、良好的生活条件、适量的体育运动,都能使人体向健康状态发展,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损伤与反损伤、疾病的局部与整体发生相应的变化,各种因素因果交替的变化过程,损伤与反损伤:损伤导致反损伤,二者同时出现,互相联系,不断变化。 例如烧伤引起皮肤组织坏死,大量渗出导致血浆蛋白和循环血量减少,动脉血压下降。机体出现应激反应,出现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心率增加,心输出量增加,以维持动脉血压。,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小动脉、微动脉持续收缩,则导致局部缺血时间过长,导致组织缺氧,细胞坏死和功能障碍。,因果交替

7、:如果全身大面积烧伤,则上述过程可引起恶性循环而猝死。 局部与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机体组织是全身互相联系的网络组织。局部的疾病可以导致全身性变化,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可以导致局部疖肿等局部病症。 例如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的原因可能是精神紧张(CNS紧张)导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所致。,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基本机制是指很多疾病发病的共同机制。 主要为神经体液性机制,包括整体、系统、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各个层次的变化。,精神和心理紧张,导致植物神经系统紊乱,进而导致内分泌紊乱,使机体进入疾病状态。 如高血压病是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血压调定点上移,进而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

8、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增多,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增加,结果导致小动脉、微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舒张压增加;心脏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增加。,肾小动脉收缩还可导致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增强,导致水和钠的吸收增加,循环血量增加,动脉血压增加。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可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导致溃疡性疾病的发生。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还可导致失眠,睡眠时迷走神经过度兴奋,通气阻力增加,导致睡眠时缺氧,引起亚健康状态。,整体水平的精神紧张导致系统水平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导致相关器官疾病。 如高血压疾病可以导致很多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冠心病,肾病,眼底视网膜

9、病。糖尿病可导致动脉硬化,引起相应器官的并发症。,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就是疾病的转归。疾病的经过一般分为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 传染病这四个期比较明显。而创伤没有潜伏期和前驱期。,潜伏期是指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因的特异性、疾病的类型和机体本身的特征而不同。传染病的潜伏期有显的时间特征。所以可以根据潜伏期确定隔离时间。,例如“非典”的隔离时间。前驱期是出现非特异性症状到出现明显症状前的一段时间。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头痛、乏力和发热等一般临床表现。前驱期的及时发现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临

10、床症状明显期的特殊症状和特殊体征是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由于疾病的特异性和机体的反应性不同,导致这个时期的长短不同,轻重不同,或时轻时重。,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主要取决于损伤和机体抗损伤的力量对比 。 正确和及时的治疗有利于向康复方向转归。,康复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两种。 完全康复是指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机体完全处于健康状态,机体所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不完全康复是指主要症状消失,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可留有后遗症,或处于亚健康状态。,死亡是机体内生命活动的终止。人体内各组织器官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首先需要呼吸、循环系统供给足够的氧气和原料,尤

11、其是中枢神经系统耐受缺血缺氧的能力极差,所以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可以立即引起死亡。,复苏是先用人工的方法代替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然后再进一步采取措施,恢复有效的自主呼吸和心跳,从而保证正常生理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代谢活动。通过复苏抢救,积极纠正体液内环境的紊乱,使组织细胞有稳定的代谢环境,才能恢复机体的生命活动,逐步恢复健康。,死亡作为疾病的一种转归是生命的必然规律。但因生命自然终止而“老死”的只是极少数(据比较生物学的研究,人类自然寿命大约为140160岁左右),绝大部分都死于疾病。,因病死亡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类:由于重要器官(如脑、心、肝、双侧肾、肺及肾上腺等)发生了严重的、不可恢复的损

12、害。由于长期疾病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恶病质等以致各系统不能维持正常机能。重要器官没有明显器质性损伤的急死,如猝死、失血、窒息、休克、冻死等。,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一、正常水、盐代谢 体液:水和溶解于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溶解性蛋白质组成。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 体液:占体重,新生儿80%,婴儿70%,学龄儿65%,成人60%,老人50%。脂肪含水低。脂肪组织10-30%,肌肉组织25-80%。瘦人含水百分比高。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占体重40%,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13、 : 占体重20%,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组织液(interstitial fluid) :占体重15%,,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 细胞外液:阳离子主要为Na+,其次为K+、Ca2+、Mg2+。阴离子主要为Cl-,其次为HCO3-、HPO42-、SO42-、有机酸和蛋白质。 血浆蛋白质7%,组织液蛋白质0.05-0.35%。 细胞内液:阳离子主要为K+,其次为Na+、Ca2+、Mg2+。阴离子主要为HPO42-和蛋白质、,其次为HCO3-、Cl-和SO42-。 各部位体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的总和相等,保持电中性。总渗透压细胞内

14、外基本相等。 电解质多数游离,但钙有结合钙和游离钙。,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三)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1、水的生理功能 (1)促进物质代谢:溶剂,场所,物理溶解,化学反应,水合,水解,水化,加水脱氢。 (2)调节体温:血管内流动,呼吸、皮肤蒸发散热,热量交换, (3)润滑:眼泪,关节,口腔,呼吸道,消化道,关节囊润滑,胸膜腔。腹膜腔润滑 (4)结合水使组织坚实柔韧,心肌、骨骼肌硬度与水有关。心肌含水79%,是结合水,血液83%,是游离水,差4%,血液流动,心肌坚硬。,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15、(三)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 2、水平衡 (1)水的摄入:饮水,食物水,2000ml-2500ml。 (2)水的排出:呼吸、皮肤蒸发散热,热量交换,2000-2500ml。 (四)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 (五)体液渗透压调节,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 (一)根据体液的渗透压 1、低渗性脱水; 2、高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 4、低渗性水过多(水中毒); 5、高渗性水过多(盐中毒); 6、等渗性水过多(水肿) (二)根据血钠浓度和体液容量 1、低钠血症(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容量性) 2、高钠血症(低容量性,高容量性,等

16、容量性) 3、正常血钠性血症(等渗性脱水,水肿),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三、低钠血症 (一)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血 Na+ 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 1、原因和机制 1)经肾:连续用利尿剂:利尿酸,速尿,噻嗪类.肾结构损伤,醛固酮分泌不足,肾性酸中毒 2)肾外丢失:呕吐,腹泻,胸膜腔形成大量胸水,腹腔形成腹水,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 2、对机体的影响:易发生休克,无口渴感,有明显失水特征: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婴儿囟门凹陷。 3、防治 1)去除病因;2)适当补液,等渗液;3)休克者按休克处理,第三章 体液失调 水、电解质紊乱 和酸碱平衡失调,第一节 水、电解质紊乱 三、低钠血症 (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血 Na+ 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mmol/L),水潴留,体液增加为水中毒。 1、原因和机制 水的摄入过多,排出过少,如急性肾小球肾炎。 2、对机体的影响: 细胞外液量增加,细胞水肿。CNS水肿。 3、防治 1)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