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623486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附录前五首诗概要(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歌行,汉乐府,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听读 课文,此诗选自汉乐府。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职能是掌管宫廷所用音乐,兼采民间歌谣和乐曲。魏晋以后,将汉代乐府机关所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统称为乐府诗。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作品简介,歌行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体裁,分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行是一首汉乐府的诗歌,是为乐府的曲配的唱词。,作品简介,查字典,看注释, 理解诗句的意思。,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园圃里葵菜郁郁青青, 叶上的露珠迎

2、着旭日闪光。,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春天把雨露洒遍原野, 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最担心的是秋风乍起, 花谢叶落又是满目凋残。,江河奔涌啊东入大海, 岁月流逝啊有去无回。,人生少壮不努力奋斗, 暮年悲伤可惜悔之晚矣。,1.结合全诗的主旨,说说你对14句诗句的理解。,这四句意思是: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诗句

3、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2.“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一句揭示了怎样的规律?,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的理解。,名

4、句赏析,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告戒读者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名句赏析,小结,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时间易逝 珍惜少年 及时努力,作者通过鲜明的自然形象,道出“珍惜时间”的哲理,通俗易懂又发人深思。,意境相似的古诗句:,文嘉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

5、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流东,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李白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赠卫八处士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野望,王 绩,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祖籍祁县,后迁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县)。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曾在隋代

6、任秘书省正字,初唐时,以原官待召门下省,后弃官隐居于故乡东皋村。 贞观十八年(644),王绩病卒于家中。与陶潜的自祭文一样,生前已备有自撰志铭,并嘱家人薄葬。,诗人简介,野 望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译 文,傍晚时分,我向东边的水田遥望,徘徊不定,思索着何处是我归依的地方。,只见处处都是颇浓的山野景色,座座山峦都洒满了落日的余辉。,牧人驱赶着牛犊返回,猎人骑马带着打下的飞禽而归。,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人相识,于是,我高歌追怀一曲采微。,“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

7、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诗歌首联的意思是:秋天傍晚时分,遥望山野,一片秋意颇浓的景象,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1.如何理解诗歌首联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在下面的颔联和颈联用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2.诗人是怎样描绘山

8、野秋天的景象的?,诗人不能象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流露出一种孤独抑郁的心情。,3.诗人在诗歌的结尾,在一片秋意浓浓的景色中,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感情?,这首诗的颔联,诗人通过落日下的秋景,进一步渲染了孤独无依的苦闷。此联情景交融,对仗工整,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举目四望,漫山遍野,到处是一片秋色。诗人在这里正是在夕阳的余晖中深深地体会到秋天的萧瑟悲凉。流露出一种孤独抑郁的心情。,名句赏析,你认为这首诗的名句是哪一句,你是怎样理解诗句中流露出的感情的?,

9、早寒有怀鉴赏,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最能从哪句中可以看出其情感?,思乡之情,诵读 感知,“乡泪客中尽 ”,树叶飘落,一行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辽阔的江面上分外寒冷。我的家乡在那曲曲弯弯的襄水边上,如今被隔开在那遥远的楚天云端。思乡的眼泪已在漫漫的旅途中流尽,家中的亲人啊,也一定在遥望那一叶远天的归帆!此时,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远望,江水滔滔,与海相平,黄昏中更觉漫漫无边。,诗意:,首

10、联交待出作者写此诗的季节特征是怎样的?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北风,寒(秋季),点题,渲染,鉴赏 品味,颔联中“遥隔”有什么内涵?从中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由首联写景到颔联抒情是一种什么手法?,思乡念亲(间接抒情),触景生情,鉴赏 品味,颈联“乡泪客中尽”运用了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归帆天际看”用了一种什么手法来抒写思乡之情的?说出其表达效果。,直抒胸臆,想象(联想),鉴赏 品味,鉴赏 品味,尾联用“迷津”这个典故,表现了作者思想上有什么矛盾?,“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

11、、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既想隐居又想从政,思乡之情更显悲苦哀伤,知识链接,鉴赏 品味,这首诗,诗人借助落木、鸿雁、北风以及归帆这些意象来抒写思乡念亲之情,运用了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想象、典故等表现手法。,小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无锡市第一中学 陈春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12、。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写作背景,唐代诗人孟浩然,苦学多年,进京赶考,名落孙山。他给丞相张九龄写了一首五言律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期求得到援引推荐 ,诗歌委婉地表达了希望为圣朝干一番事业的急切心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

13、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 水天相连迷茫一片浑然一体 。,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 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译文,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 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 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写景,抒情,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描写了阔大雄壮的景象,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诗的前四句运用夸张手法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

14、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千古传诵,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这是一首请求援引的诗(干谒诗 ),是诗人游历长安时赠给当时的函相张九龄的。全诗诗人借望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白了自己渴望出仕和希望得到对方援引的心情。表现了诗人积极入世的思想。,小结,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

15、、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作者简介,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头,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历代屡毁屡建。传说费祎登仙后,常乘黄鹤于此憩息,故名黄鹤楼。这首诗描写了登楼所见所感,并抒发了久客思乡之情。,背景简介,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傍晚时分在暮色中

16、望向远处,看不清故乡在何,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黄鹤楼是著名古迹,且有费祎在此登仙的传说,因此登上黄鹤楼就不能不令人首先想起这一美丽而凄伤的神话。昔人即指费祎。昔人已乘黄鹤登仙而去,而且是一去不复返了,这里只留下了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以及那楼的上空终日飘浮无所依归的白云,何等凄冷!昔人登仙,固是幸事,然今日之凄凉,则不能不令人感伤不已。前四句两用“去”字,意在借那已逝的往昔,以衬托自身之孤独凄凉,四句一气呵成,纯用古调,既写出甫一登楼自然而生的感受,又借传说为诗境涂上神奇的色调。,诗人在前四句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五、六句描写登楼所见实景,意思是: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汉阳与黄鹤楼隔江相望,所以景物历历在目,鹦鹉洲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因此这两句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铺垫。,本诗的5、6句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变化,这两句诗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诗人在诗的末尾两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人描写了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作者从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