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来看化验单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618015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97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来看化验单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如何来看化验单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如何来看化验单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如何来看化验单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如何来看化验单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来看化验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来看化验单(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验单1 化验File0006.PDF单2,第七章 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三常规 血沉、出凝血时间 肝功、乙肝系列 肾功、电解质 血糖、血脂 风湿三项 HLB-27,肿瘤系列 甲状腺功能系列 血液流变学 关节穿刺液 脑脊液检查 病理学检查,血常规(共22项),白细胞 淋巴细胞比率 红细胞 中间细胞比率 血红蛋白 中性细胞比率 红细胞压积 淋巴细胞 血小板 中间细胞 血小板压积 中性细胞 MCV 嗜酸性粒细胞 MCH MCHC 红细胞平均宽度 平均红细胞体积 血小板平均宽度,白细胞(WBC),正常参考值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儿

2、童:(11.012.0) 109/L,白细胞升高:,临床意义:见于发热、各种炎症、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异常引起的疾病(如白血病、出血、溶血等) 白细胞总数11 109/L时,应根据白细胞分类结果分析病因采取相应处理措施,查找感染原因。 白细胞总数30109/L,提示患者有白血病的可能,应做进一步骨髓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粒细胞系统: 嗜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系统 单核细胞系统,白细胞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麻疹、伤寒、布氏杆菌病、粒细胞缺乏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结缔组织病、脾功能亢进、长期受X光照射、长期接触苯类的化学药品。 此外,药物过敏

3、、应用磺胺类药物、解热剂、抗甲状腺剂、以及长期使用抗肿瘤药物、氯霉素等药物均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在临床上白细胞 0.5109/L,病人处于极易感染的状态。 白细胞3.0 109/L时为粒细胞缺乏症,应做白细胞分类计数,并检查病人的用药情况。,白细胞生理性增高,1、年龄:初生儿白细胞较高,一般在15 109/L ,个别可高达30 109/L 2、日间变化 静止活动 早晨下午 3、妊娠和分娩:妊娠期白细胞常见增高,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常波动于(12-17) 109/L之间,分娩时可高达34 109/L,分娩后2-5天恢复正常。由于白细胞色生理波动很大,只有通过定时的反复观察才有意义。 4

4、、疼痛、剧烈运动、严寒都可出现一过性增高。,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如各种炎症: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患者的反应能力等。 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心肌梗死与心绞痛、肺梗死、肝脾破裂、宫外孕、急性溶血反应。 中毒:急性中毒、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 某些血液病:急慢性血液病和淋巴瘤等。,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减少,某些感染 ,如伤寒、 副伤寒、 麻疹、流感 某些血液病 ,如再障 理化因素,如电离辐射、 长期使用氯霉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 脾功能亢进 ,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细胞增高,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

5、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单、百日咳 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病 肾移植术后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单核细胞增高(中间细胞),某些感染,如结核、伤寒、 疟疾、 黑热病、 恶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某些血液病 :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 药物过敏 、血管神经性水肿、 过敏性紫癜 皮肤病,如湿疹、 牛皮癣 、剥脱性皮炎 某些寄生虫病,如钩虫感染、蛔虫感染 某些血液病,如慢粒、 恶性淋巴肉瘤 、霍奇金病 、多发性骨髓瘤,红细胞(RBC),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 成年女性:(3.5-

6、5.0) 1012/L 初生儿:(6.0-7.0) 1012/L,红细胞生理性变化,年龄与性别的差异 精神因素,如感情冲动 、兴奋、恐惧 、冷水刺激 剧烈的体力劳动 气压低时 生理性贫血,红细胞病理性增高,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性呕吐、反复腹泻、排汗过多、大面积烧伤 绝对性增多:慢性肺心病及某些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氏四联征),红细胞病理性减少,缺乏造血物质 如慢性胃肠道疾病、酗酒、偏食等,引起铁、叶酸、维C等造血物质缺乏。 骨髓造血功能降低,如原发性或由药物、放射线、等多种理化因素所致的再障、白血病、癌症骨髓转移等,抑制骨髓造血 红细胞破坏增加或丢失过多 如溶贫,失血后贫血 多种疾病的感染

7、,如炎症、结缔组织病,血红蛋白(HB),参考值范围 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儿童:120-150g/L,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同红细胞。但血红蛋白能更好的反应贫血的程度。而某些贫血,由于单个红细胞血红蛋白的含量不同,血红蛋白减少与红细胞的减少程度不成平衡关系。所以如果要确定贫血的类型,还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贫血程度,HGB 90-120g/L 轻度贫血 HGB 60-90g/L 中度贫血 HGB 30-60g/L 重度贫血 HGB 30g/L 极重度贫血 临床上血红蛋白测定值45g/L的患者应

8、给予输血,血红蛋白95g/L应查找贫血的原因。,血小板(PLT),正常参考值: (100-300)109/L 生理性增高:早晨低于午后 春季低于秋季 平原低于高原 静脉高于毛细血管 月经前低于月经后 妊娠中期升高,分娩后降低 运动后高于休息后,血小板病理性减少,血小板100109/L ,可无异常出血;血小板50109/L,可有出血症状,应采取增加血小板的措施或直接输入浓缩血小板。 1、血小板生成障碍性疾病: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 2、血小板破坏增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 3、血小板消耗性疾病,如DIC,血小板病理性增多,血小板数大于400109/L 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

9、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 脾切除术后 血小板大于600109g/L 就应该考虑高凝状态。,如何来看化验单,尿分析化验单,尿分析化验单概述,尿分析化验单通常有四部分组成:干化学部分、沉渣部分、直方图部分和散点图部分。 干化学共有十一个检测项目: GLU、WBC、隐血、尿蛋白、PH、比重、亚硝酸盐、酮体、胆红素、胆红素、维生素C,葡萄糖,正常参考值:阴性 正常人尿液中可有微量葡萄糖,尿内排出量8.8mmol,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肾糖阈),即可出现糖尿。,葡萄糖生理性增高,生理性糖尿(良性暂时性糖尿) (1)摄食性糖尿(高糖饮

10、食、静点) (2)妊娠性糖尿,葡萄糖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库兴氏综合症、慢性肝炎、下丘脑病变 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家族性肾病、糖尿病肾病等。但是肾性糖尿的患者血糖测定和糖耐量试验正常。,尿糖测定的影响因素,机体在应激条件下,如精神刺激、剧烈运动、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死也可出现暂时性高血糖和尿糖阳性。 干扰因素:对尿糖测定有干扰作用的药物较多,如异烟肼、大量青霉素、链霉素、对氨基水杨酸、水杨酸、维生素C、阿司匹林可使尿糖测定呈假阴性。,白细胞,检测原理:粒细胞胞浆内含有特异性酯酶,这种酶作用于模块中的吲哚酚酯,与重氮

11、盐反应形成紫色化合物,出现阳性反应。干化学和镜检结果出现不一致的原因就是完整的白细胞和破坏的白细胞都会与重氮盐反应,而镜检时看到的是完整的白细胞,所以我们要求送检的尿标本必须新鲜,以免尿液中的白细胞破坏。,白细胞测定的影响因素,正常参考值 阴性 使用呋喃坦啶可出现假阳性 使用先锋霉素、庆大霉素时或尿液污染甲醛时可产生假阴性结果,隐血(潜血),原理:通过血红蛋白的类过氧化酶的作用,使模块颜色变化,模块即可与完整的红细胞反应,又能测定游离的血红蛋白含量。 因此在临床诊断的时候,要综合分析。如肾病的患者尿中红细胞可因各种变形裂解可使血红蛋白溢出,可使仪器法和目测法出现差异。 使用大量的维生素-C或尿

12、液用甲醛防腐可呈假阴性反应。,尿蛋白,正常参考值 定性实验:阴性 定量:100mg/24h 原理:蛋白质与染料结合形成的复合物使模块产生颜色的改变,特别是白蛋白要比球蛋白、血红蛋白、本-周氏蛋白和粘蛋白敏感。,尿蛋白,生理性增高:见于发热、寒冷、高温、剧烈劳动,出现一过性阳性。 病理性蛋白尿为原发或继发性疾病所致的蛋白尿,电荷屏障消失,通透性增高,大量蛋白漏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的能力,如各类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病变,肾淤血、淀粉样肾病、糖尿病肾病、肾缺血或缺氧等或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降低,如各种肾小球疾病,慢性失钾、急性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SLE、肾小球损害以白蛋白为主,肾小管损害则以小分子蛋

13、白为主(2-微球蛋白)。,尿蛋白阳性见于,肾外疾病:如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心力衰竭、糖尿病、肝病、败血症等疾病均可产生蛋白尿。 但蛋白的检测只能做肾功能的初筛实验,要准确反应肾功能的状态,还需要做肾功。 奎宁、嘧啶类等药物改变PH值造成假阳性,青霉素会造成假阴性结果。,PH,参考范围:正常5.0-7.0,正常PH值主要由肾小管分泌H+ 尿PH受饮食的影响较大,进食蛋白质较多,如吃的肉类较多PH值较低,而进食蔬菜PH常大于6.0,服用药物,如服用碳酸氢盐和有机磷盐,尿PH值增高,服用氯化氨、氯化钙等,尿PH降低。尿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素生成氨,尿PH升高,故尿PH应用新鲜尿测定。,

14、PH,增高 :见于钾正常的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泌尿道感染、严重呕吐丢失胃酸、输血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服用碱性药物,如草酸盐、磷酸盐与碳酸盐结石。 降低:见于酸中毒、糖尿病、慢性肾小管肾炎、痛风、尿道结核、服用氯化铵、氯化钙、稀盐酸、蛋白质分解增加、尿酸盐等。,尿比重,正常参考范围:1.003-1.030 尿比重由使用尿素、氯化钠的含量所决定 尿比重增高提示尿液浓缩,尿液内的溶质增多,见于腹水、糖尿病、心力衰竭、高热及脱水、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统梗阻、妊娠中毒症等 。 尿比重降低提示肾脏的浓缩功能降低,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尿崩症。,尿胆原,参考范围:弱阳性或

15、阴性 服用咖啡、磺胺类药物(吡啶、噻唑、嘧啶)、氨苯磺胺、氨基水杨酸、安替比林等药物可产生假阳性;使用大量的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可产生假阴性结果。 尿胆原由结合胆红素从肝脏排泄进入直肠后,在小肠下部和结肠内被细菌还原作用后产生,大部分进入体内循环,由肾脏排出体外。,尿胆原,阳性见于肝实质性病变及溶血性黄疸,组织出血、肺梗死、严重灼伤、发热或便秘时亦可出现阳性。 阴性除见正常人外,还见于完全阻塞性黄疸,尿胆原反应正常时不能排除肝病。 临床上利用尿胆红素、尿胆原2项指标来鉴别黄疸的类型有重要价值,溶血性黄疸尿胆原阳性而尿胆红素阴性;肝细胞性黄疸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阳性反应;梗阻性黄疸尿胆原阴性,

16、而尿胆红素阳性。,亚硝酸盐,正常参考值:阴性 检测原理:细菌感染时,感染细菌内的硝酸盐还原酶还原成亚硝酸盐。 维生素-C25mg/dl可出现假阴性反应。使用某种药物如盐酸苯偶吡啶或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可呈假阳性反应。 标本要求:尿标本已在膀胱内停留4小时以上,且食物中需要含适量的硝酸盐。 临床意义:阳性标本见于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绿脓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泌尿道感染。,酮体,正常参考值:阴性 酮体包括:乙酰乙酸、-羟丁酸、丙酮 当糖供应不足和组织中葡萄糖氧化分解降低时,脂肪氧化加强,肝脏酮体生成增加,酮体生成的速度超过利用的速度,血中酮体增加,出现酮血症,并且会随尿液排出,尿酮体阳性。 安替比林、酚红等可导致假阳性结果。,酮体,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强阳性) 非糖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