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616316 上传时间:2019-07-25 格式:PPT 页数:164 大小: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初三年级综合练习(一)语文试卷,第I卷(16分),一、语文基础,完成18题。下列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对应题目的选项符号填在括号中。,l加点字读音都正确的是( ),A魁梧(w) 脊梁(j) 惟妙惟肖(xio),B暂时(zn) 混浊(hn) 拈轻怕重(zhn),C强迫(qing) 狭隘(y) 随声附和(h),D掠夺(l) 提防(d) 潜滋暗长(qin),2没有错别字的是( ),A清淅 辩论 大声疾呼,B端详 干燥 别出新裁,C颗粒 蜡烛 不可救药,D惘然 竟争 与时俱进,3加点字字义解释不正确的是( ),A恳切 恳:诚恳;真诚。 好意难却 却:推辞;

2、拒绝。,B推崇 崇:重视;尊敬。 狼狈不堪 堪:可以;能够。,C竭力 竭:尽。 坚定不移 移:改变;变动。,D修长 修:长。 精益求精 益:更加。,4句中加点词词义解释有误的是( ),A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摇篮:文化的发源地。,B他之所以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西部去工作,就是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己。,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C瓦斯泄漏时,所有人员必须马上撤离现场,否则发生大爆炸,后果不堪设想。,不堪设想:事情的结果不能想像,指事情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D他们在泰国经历了惊天动地的海啸,幸运的是大家都安然无恙,平安回到了祖国。,安然无恙:平安无事。,5根据句意依次填写词语

3、最恰当的是( ),(1)煤、铁是发展工业所_的原料。,(2)去年12月26日的海啸_了印尼的部分农田、红树林和珊瑚礁。,(3)春节期间,北京市委带头调低办公室供热温度,尽量减少热能的_。,A必须 摧毁 消失,B必需 毁灭 消失,C必需 摧毁 消耗,D必须 毁灭 消耗,6对“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好成绩中考取得的前提条件。”这句话的修改,正确的是( ),A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好成绩取得的前提条件。,B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C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好成绩的前提条件。,D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条件。,7排列语句顺序恰当的是( ),要把这些

4、零乱的、细碎的镜头,就需要“联想”,通过观察和阅读得到的一些写作材料,组织成一篇文章,往往是零乱的、细碎的镜头,A B,C D,8作品均出于同一作家的是( ),小橘灯 故乡 藤野先生,背影 白杨礼赞 皇帝的新装,A B,C D,第II卷(44分),二、默写,完成911题。(共4分),9.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桃花源记),10.,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1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春和景明之时鸟欢鱼跃的句子是“,”。,三、阅读文言文,完成1215题。(共10分),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

5、“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来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砸徽健皆蚯氪印!?,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政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词语中加点字与“民弗从也”中的“从”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力不

6、从心 B投笔从戎,C欣然从命 D言听计从,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_,14文中“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_,15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第1段中曹刿与鲁庄公关于“何以战”的对话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B曹刿在“彼竭我盈”的情形下发出“逐齐师”的号令。,C“可以一战”、“故克之”和“故逐之”都表明曹刿善于把握作战时机。,D“惧”齐师在败绩之时“有伏”是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的原因。,四、阅读现代文,完成1626题。(共30分),)一个影子似的孩子,季羡林,有道是老马识途,又说姜是老的辣。意思无非是说,人老了,识

7、多见广,没有没见过的东西。如今我已年逾古稀,足迹遍三大洲,见到的人无虑上千,上万,甚至上亿。但是我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影子似的孩子。,什么叫影子似的孩子呢?我来到庐山,在食堂里,坐定了以后,正在大嚼之际,蓦抬头,邻桌上已经坐着一个十几岁的西藏男孩,长着两只充满智慧的机灵的大眼睛,满脸秀气,坐在那里吃饭。我根本没有注意到他是什么时候进来的,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我正在心里纳闷,然而,一转眼间,邻桌上已经空无一人,没有一点声息,没有一点骚动,来去飘忽,活像一个影子。,最初几天,我们乘车出游,他同父母一样,从来不参加的。我心里奇怪:这样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不知道闷在屋里干些什么?他难道就不寂

8、寞吗?一直到了前几天,我们去游览花径、锦绣谷和仙人洞时,谁也没有注意到,车子上忽然多了一个人,他就是那个小男孩。他一句话也不说,?挥幸坏闵挥幸坏闵辆驳刈谀抢铮成细肿盘鹈畚滤车男猓匀幌褚桓鲇白印?,从花径到仙人洞是有名的锦绣谷,长约一公里,左边崇山峻岭,右边幽谷深涧,岚翠欲滴,下临无地,目光所到之处,浓绿连天,是庐山的最胜处。道狭人多,拥挤不堪。我们这一队人马根本无法走在一起。小男孩同谁也不结伴,一个人踽踽(jj)独行。有时候,我想找他,但是万头攒动,宛如汹涌的人海,到哪里去找呢?但是,一转瞬间,他忽然出现在我们身旁。两只俊秀的大眼睛饱含笑意,一句话也不说,一点声息也没有。可是,又一转瞬,他又不

9、知消逝在何方了。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飘忽又飘然而至,不声不响,活像?俏颐亲约旱挠白印?,又一次,我们游览龙宫洞,小男孩也去了。进了洞以后,光怪陆离,气象万千。我们走在半明半暗的洞穴里,目不暇接。忽然抬头,他就站在我身旁。可是一转眼又不见了。等我们游完了龙宫,乘坐过龙船以后,我想到这小男孩又不知道跑得哪里去了。但是,正要走出洞门,却见他一个人早已坐在石桌旁边,静静地在等候我们,满脸含笑,不声不响,?只钕袷俏颐堑挠白印?,我有时候自己心里琢磨:这小男孩心里想些什么呢?前两天,我们正在吃饭的时候,忽然下了一阵庐山式的暴雨,白云就在门窗间飘出飘进,转瞬院子里积满了水,形成了小小的瀑布。我们的餐厅同寝室

10、是分开的。在大雨滂沱中,谁也回不了寝室,都站在那里着急,谁也没有注意到,这小男孩已经走出餐厅,回到寝室,抱来了许多把雨伞,还有几件雨衣,一句话也不说,递给别人,两只大眼睛含满笑意,默默无声,像是我们的影子。我心里和眼前豁然开朗:在这个不声不响影子似的孩子的心中,原来竟然蕴藏着这样令人感动的善良与温顺。?也唤哉飧銎降奁娴暮映渎司匆饬恕?,我从来不敢倚老卖老,但在下意识中却隐约以见过大世面而自豪。不意在垂暮之年,竟又开了一次眼界,遇到了这样一个以前自己连做梦都不会想到的影子似的孩子。他并没有什么惊人之举,衣饰举动都纯朴得出奇,是一个非常平凡的小男孩。然而,从他身上,我们不是都可以学习到一些十分可贵

11、的东西吗?,16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小男孩“活像一个影子”?,_,_,17第段画线句是对小男孩的外貌描写。请你根据下文,说说这个小男孩的聪明机灵表现在哪些地方。,_,_,18小男孩脸上浮现出的笑意,在文中反复出现。作者这样描述的用意是什么?,_,19作者说“我已年逾古稀,却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影子似的孩子”,你认为这话是否有些夸张?说说你自己的看法。(不少于30字),_,_,(二)海水中的盐是从哪里来的,杨建新,海水中的盐究竟是从哪里来的?绝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海水中的盐绝对不会来源于单一方面,不过他们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一些人认为,海盐主要是海洋中的“原生物”。在地球刚形成时,有过大降雨和火山爆发

12、。火山喷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气和岩浆里的盐分随着流水汇集成最初的海洋,海水天?坏鼐陀辛讼涛丁还鞘钡暮挥邢衷谡庋獭:罄矗孀藕籽沂扇苄匝卫嗖欢先芙猓由虾撞欢嫌谢鹕脚绶鲅畏郑涞迷嚼丛较獭硗庖恍思岢郑沃饕锹降厣虾恿髁飨虼蠛耐局校欢铣逅嗤梁脱沂讶芙獾难畏执搅舜蠛小莨兰疲澜缑磕甏?河流带入海洋的盐分,十分可观。仅美国每年随河川入海的就有17.38亿吨的泥土沙石。而据世界环保组织提供的数据,澳大利亚平均每年每平方公里有6吨的土壤流失,欧洲则高达120吨。通观全球,地表径流每年给大海送去了约400万吨的盐分。自开天辟地第一场降雨以来,地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已经经历了数亿年的水流冲刷,大量的矿物质随之入海,海水必然变得越来越咸。,可是这两种解释都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海盐主要来自陆地河流输入”的理论。因为人们曾经对海洋物质组成和江河输入的各种矿物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两者之间的数值差非常大。海洋中按含量多少排列的盐类是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而在河流中,上述物质排列顺序正好颠倒。在含盐的土壤中或盐湖中,积累硫酸钙和硫酸镁较海洋多,而氯化镁则比海洋少得多。科学家们为了说明这些差异,曾提出过种种理论加以解释,但都不能令人信服。,到20世纪70年代后,人们从新发现的海底大断裂带上的热液反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