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胀式救生筏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568487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3.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胀式救生筏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气胀式救生筏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气胀式救生筏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气胀式救生筏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气胀式救生筏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胀式救生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胀式救生筏(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救生设备-救生筏,气胀式救生筏结构简介,1、上浮胎 2、下浮胎 3、反光带 4、筏底 5、蓬帐 6、蓬柱 7、示位灯 8、瞭望窗 9、出入口 10、雨水槽 11、登筏平台 12、充气钢瓶 13、扶手绳 14、平衡水袋,气胀式救生筏特点,气胀救生筏是一种在船舶发生海难事故时供遇险人员使用的救生设备,使用时将其从船舶舷外降落,此时救生筏依靠自身配备的CO2N2混合气体充胀成形,并浮于水面,船上及落水人员即可登入筏内,获得营救。,气胀式救生筏的快速解脱,1、拔出与存放筒绑索相连的手动脱钩上的插销,向上推出滑环,使手动脱钩与绑索松脱;2、利用释放按钮插入静水压力释放器导压孔,进行手动释放。,静水压力释

2、放器自动释放,当船舶正常下沉速度很快,来不及人工释放时,存放在筏架上的救生筏便随船舶一起下沉。当救生筏下沉到距水面24m时,静水压力释放器因受水的压力作用,自动将救生筏绑索松脱,使救生筏自由浮出水面。随着船舶继续下沉,借助救生筏存放筒的浮力,首缆绳不断从存放筒内拉出,直至打开速放阀,使救生筏充胀成形,当船舶继续下沉时,易断绳被拉断,救生筏便与沉船脱离,浮于水面,供遇险人员登乘。,气胀式救生筏使用方法1,绑索松脱后,若筏架为倾斜式,救生筏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滑落水中,气胀式救生筏使用方法2,如筏架为平抛式,则应将救生筏抬出,用人力抛落下水,气胀式救生筏使用方法3,在救生筏从船上降落入水的过程中

3、,首缆绳从存放筒内不断被抽出,当救生筏接近水面时,连接在首缆绳上的充气拉绳将贮存CO2N2混合气体钢瓶上的速放阀打开,钢瓶内混合气体便自动充入筏内,救生筏便逐渐充胀成形,浮于水面。,气胀式救生筏使用方法4,如果救生筏在船上的存放位置较低,或者由于船舶下沉而使存放高度变低,救生筏降落至水面时,充气拉绳不能打开速放阀,此时船上人员应立即将首缆绳继续从存放筒内拉出,直至打开速放阀,使救生筏充胀成形。,救生筏充胀成形后,若处于正浮状态,则通过拉动首缆绳,将救生筏靠至船边,供遇险人员登乘。 救生筏充胀成形后,如处于反浮状态,则应该登上反浮的救生筏,将其扶正(如图所示)。扶正时,人员应站在装有钢瓶的一则,

4、用力猛拉扶正带,将救生筏扶正,在操作时,若能顺着风向,则更易扶正。,气胀式救生筏使用方法5,救生筏靠至舷边后,船上或平台上人员可沿舷边绳梯或通过其它途经登入筏内。当人员所在位置距水面高度不大时,可直接跳落到筏内,此时应注意筏上其他人员的安全。 落水人员应尽力游至筏边,通过救生筏上的登筏踏板或登筏梯登入筏内。,人员登筏,1、船上人员全部登筏后,应首先解开或用安全刀割断救生筏与船舶或平台连接的首缆绳,用筏内配备的划桨,迅速将救生筏划离。 2、筏上人员应尽力搜寻落水者,并帮助他们登上救生筏。人员登筏后,若发现水面仍有人员时,应将筏上配备的系有绳索的拯救环抛给落水者,待其抓住拯救环后将其拉至筏边,帮助

5、他登入筏内。如果是夜间,则应用手电筒搜索海面,并吹哨笛以引起海面落水人员的注意。 3、用筏上配备的充气器,通过充气管接头将筏底充胀成形,以便乘坐舒适并起御寒作用。 4、在寒冷的季节或夜晚可将篷帐门关上,以防冷风侵入。 5、筏内如有积水,可取出水瓢和海绵将水弄干。 6、掌握时机,正确使用各种求救信号,以尽旱被发现并获得营救。,人员登筏后应采取的措施,1.红色焰火信号 2.绳索 3.海锚及索具 4.漂浮烟雾信号 5.捕漏用具 6.淡水 7.降落伞火箭 8.饮水杯 9.食品 10.药箱 11.救生须知 12.海绵 13.手动风箱 14.防水电筒 15.保温用具 16.水瓢 17.清洁袋 18.海水电池 19.开罐头刀 20.信号镜 21.信号哨笛 22.说明书 23.雷达反射器及撑杆 24.药及药袋 25.钓鱼用具,救生筏属具,救生筏篷帐上设有雨水沟,下雨时应尽可能多收集雨水,供人员饮用。 当救生筏随风浪漂流过急,可将海锚抛入水中,降低漂流速度。 气胀救生筏系锦纶胶布制品,充气成形后经过一段时间,筏体内气体可能有微漏,及时利用充气管人工补气。 在平台上使用救生筏时要注意风向和海水流向,避免救生筏下水后钻入导管架下方造成筏体损坏。 救生筏安装后要及时将外壳绑扎带去掉,否则入海后将无法展开。 救生筏较重,安装时尽量使用起重工具配合,避免腰部扭伤。,其他注意事项,Thanks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