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辨证方法20159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566626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其他辨证方法20159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其他辨证方法20159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其他辨证方法20159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其他辨证方法20159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其他辨证方法20159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其他辨证方法2015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其他辨证方法20159(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要,六经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纲领,是在素问热论基础上总结而来 初衷是对外感病进行辨治 素问热论:热证、实证; 伤寒论:热证、实证、寒证、虚证,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六经辨证:以六经所系的经络、脏腑的生理病理为基础,将外感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证候,综合归纳为 三阳病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 三阴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一、辨六经病证,太阳病证 太阳经证:太阳中风证、太阳伤寒证 太阳腑证:太阳蓄水证、太阳蓄血证,太阳经证:风寒之邪侵犯人体肌表,正邪抗争,营卫失和,以恶寒、脉浮、头痛为主要表现。 太阳中风证:指风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

2、以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为主要表象; 太阳伤寒证:以寒邪为主的风寒之邪侵犯太阳经脉以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体疼痛,无汗,脉浮紧为主要表现,太阳腑证: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内传膀胱、大小肠、胞宫等 表里皆有症,太阳蓄水证: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化热入里,与水互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小腹满、口渴、脉浮或浮数为主要表现; 太阳蓄血证:太阳经证不解,病邪化热入里,与血互结与少腹(膀胱、大小肠、胞宫)以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大便色黑,脉沉涩或沉结为主要表现。,阳明病证:伤寒病邪化热入里,阳热亢盛所表现的证候,为邪正斗争的极期阶段 阳明经证 阳明腑证,阳明经证:指

3、邪热亢盛,充斥阳明经,而肠中无燥屎内结,以“四大症”为主要表现; 阳明腑证:邪热内盛,与肠中糟粕相搏,燥屎内结,以潮热汗出、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甚则神昏谵语、舌苔黄厚干燥,或有芒 刺,脉沉实(迟)或滑数为主要表现,少阳病证:指邪犯少阳胆经,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 关于半表半里证 关于主症,太阴病证: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脉沉缓或弱等为主要表现,少阴寒化证:少阴心肾阳气虚衰,以畏寒肢冷、但欲寐、下利清谷、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为主要表现。 少阴热化证:指少阴心肾阴虚阳亢,邪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

4、红,脉细数主要表现。,厥阴病证:伤寒病发展传变的较后阶段,所表现寒热交错、厥热胜复等证候的证候。 关于上热下寒证 关于厥证,二、六经病证的传变,传经: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循经、越经、表里),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经传入,而病邪直入于三阴病者。,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如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太阴合病。,并病:伤寒病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证者,如太阳少阴并病、太阴少阴并病。,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关于温病的发展 温病与伤寒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 叶天士,吴鞠通 卫、气、营、血,一、辨卫气营血证,卫分证:“温邪上受、首先犯肺” 以发热

5、,微恶风寒,口干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有咳嗽、咽喉肿痛为主要表现。,气分证: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以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为主要表现的里实热证。 根据邪热侵犯肺、胃、胸膈、肠、胆等脏腑的不同而兼有不同症。,肺-兼咳喘胸痛,咯痰黄稠 胃肠-兼潮热,腹胀痛拒按,时有谵语、狂 乱,大便秘结或下利稀水,苔黄燥,甚则焦黑起刺,脉沉实 胸膈-心烦懊恼,坐卧不安 胆-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营分证:温热病邪深入营阴,扰乱心神,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为主要表现,血分证: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血、伤阴,以发热

6、、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为主要表现 热盛动血 热盛动风 热盛伤阴,二、卫气营血证的传变,顺传:病变从卫分开始,依次传入气分、营分、血分,体现了病邪由表入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病情由轻而重,由实致虚的传变过程。,逆传:邪入卫分后,不经过气分阶段而直接深 入营、血分,病情更加急剧、重笃。,卫气同病 气营两燔 气血两燔,第三节 三焦辨证概要,一、辨三焦病证,上焦病证:指温热之邪侵袭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 卫表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咳嗽,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 邪热壅肺证-但热不寒,咳嗽,气喘,口渴,苔黄,脉数 邪陷心包-甚则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红

7、绛,中焦病证: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 阳明燥热证-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小便短赤,苔黄燥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太阴湿热-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呕,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下焦病证:温热之邪侵袭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神倦、耳聋、或见手足蠕动、舌绛苔少,脉细数或虚大。,二、三焦病证的传变,顺传:上焦中焦下焦,标志着病情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的病理进程。,逆传:病邪从肺卫而传入心包者,说明邪热炽盛,病情重笃。,伤寒与温病的联系和区别,联系 难经五十八难: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 广义-温病隶属于伤寒 狭义-温病和伤寒是平等、并列的关系,区别: 病因 入侵途径 发病 传变 临床表现特点 辨证纲领 治法方药,病案一,陈某,女,16岁,学生 病起两日,头痛,周身酸痛,恶寒,发热(39.1),不出汗,鼻流清涕,咳嗽无痰,胸闷不欲饮食。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紧,102次/分,病案二,余某,女,39岁 昨下午突起恶寒、发热、身疼,未作治疗。现发热(38.9),微恶寒,头痛,一身痛,有汗出,鼻塞,咽痛,微咳,小便略黄。 面色红,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有力,咽部充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