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560022 上传时间:2019-07-2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解读【作者简介】朱平,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提出: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教育部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的提法是:“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可见,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引人注目的新问题。一、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提出的背景高校政治辅导员最早是1953年蒋南翔校长提议在清华大学设立的。清华大学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拔政治和业务优秀者担任低年级学生辅导员,一边做思想政治工作,一边学习。以后选拔范

2、围逐步扩大到研究生和青年教师。这一做法在其他高校被逐步推广。1961年9月教育部颁发的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规定:“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从而使辅导员制度化、规范化。196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政治工作条例(草案)颁发,提出在各级高等教育机构设立政治机关:即高教部和各高校设政治部,系、处设政治处或配备专职的政治协理员,教研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政治指导员,学生班级配备政治辅导员。同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班级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对政治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

3、、要求和工作方法做出了规定。政治辅导员作为面向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性质和身份得到进一步确认。改革开放以后,政治辅导员制度基本沿袭了过去的做法。1980年4月,教育部、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各校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或班主任制度。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应从政治、业务都好的毕业生中选留或从教师中选任。他们要既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坚持业务学习,有的还要担负一部分教学任务。”表明了辅导员以兼职为主的思路没有变。中宣部、教育部1984年11月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必须实行专职和兼职相结合,同时对这支队伍的基本要求

4、、来源和发展方向、培训、待遇等问题提出了意见。第一次提出要“实行正规化培训,设置思想政治工作专业,开办本科班、第二学士学位班,在条件具备时还要开办研究生班,招收攻读学位的研究生。”意见的中心词是“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或“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辅导员被纳入其中而未专门论及,但第一次提出了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的思想。1987年5月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应由精干的专职人员与较多的兼职人员组成。高等学校的每个班级均应配备兼职的班主任、导师或辅导员”,这证明了当时的辅导员仍然是以兼职为主。自从1961年提出设立专职辅导员的设想以来,

5、专职辅导员的配置一直被谨慎对待。其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其岗位的临时性和流动性带来的对出路和前途的担忧。此外,辅导员工作还被赋予了其它附加的意义。比如中共中央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在谈到从教师、研究生、高年级大学生中选拔兼职辅导员的意义时指出:这对于密切联系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结合都有好处。他们中间许多人可以成长为既能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又能兼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专家、教授。经验证明,这种“双肩挑”的做法是培养和造就符合“四化”要求的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既然是培养干部的一条途径,当然起到短期培训和阶段性锻炼的作用就可以了。1987年国家教育委员会(87)教师管字012号文

6、关于在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实施意见中第一次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作为在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中聘任教师职务的依据,同时,规定“聘任相应教师职务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列入教师编制。”这是政治辅导员第一次被正式认同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组成部分。1993年8月,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努力建立一支以精干的专职人员为骨干、专兼职相结合的政工队伍。虽然若干意见没有明确要求一定要设专职辅导员,事实上各高校大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学

7、生工作的需要,特别是政治稳定的需要。中发19949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提法仍然是“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积极支持和发展双肩挑的制度。”教育部党组在教党20002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对专职和兼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并第一次对这支队伍配备的数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原则上可按1120150的比例配备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人员。”中发2004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把辅导员和班主任与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

8、会科学课教师一起看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在这支队伍的建设上有一些引人注目的新提法:一是文件的关键词由“思想政治工作”改为“思想政治教育”,“政治辅导员”称为“辅导员”;二是提出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才培养工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强调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努力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这些提法成为包括辅导员在内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为贯彻中发200416号文件精神,教育部接连对辅导员队伍建设颁发文件。一是教社政20052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二是2006年7月颁布的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

9、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三是教育部办公厅以教思政厅20062号文印发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这些文件第一次对专职辅导员的数量提出要求,第一次对这支队伍提出职业化、专家化的建设方向。从以上回顾中,可以发现辅导员的角色要求经历了由兼职以兼职为主的专、兼结合以专职为主的专、兼结合的演变过程,由于专职化是职业化、专业化的基础和前提,可以把这一过程理解为向职业化、专业化的走向。这一过程也反映了对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认识由临时“岗位”到专门“职业”再到特殊“专业”的发展和深化。二、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内涵和意义职业对从业者来说是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职业活动具

10、有社会性(职业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的)、稳定性(其活动对象、内容、方式都是相对稳定的)、专门性(有专门的经验或技能要求,需要专人去做)、长期性(人们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的)、公认性(被社会和舆论所公认)等特征。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称不上是一种职业。无论是社会还是辅导员自身都没有把它看作是可以长期甚至终身从事的工作。普遍的事实是,专职辅导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在工作实践中摸爬滚打,付出了很多代价而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可在带完一届学生后往往转岗。经验不能积累,专业知识不能传承,使得辅导员队伍整体上长期处于“无梯队、无层次、无结构、无积累”的“实习”状态。大多数辅导员凭热情和责任忙碌于日常管理和稳

11、定秩序的工作,至于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就力不从心了。工作的临时性势必造成临时观念和短期行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源无疑是:辅导员,无论这一工作多么光荣和重要,但还不是一个职业。提出辅导员的职业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制约辅导员教育职能实现的根本问题。专业划分的基本依据则是生产劳动所凭借的知识领域或学科门类。专业化是对职业或工作知识性、技术性的要求,是对该职业、工作的复杂性、创造性的肯定。我国高校职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教研人员(教育、教学和研究)、管理人员(党务和行政管理)、教辅和后勤服务人员(图书资料、食宿、基建维修、安全保卫、医疗保健等),其与高校人才培

12、养、科学研究的基本职能相联系的知识性、专业性的要求有着明显的差别。长期以来,政治辅导员无论从名称还是从实际所从事的工作性质都属于党务工作者,后来提出“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其专业化、专家化要求由此而来。辅导员到目前为止,还不能被称为专业技术人员。一是从辅导员的来源看,专业背景很杂;二是从实际工作和承担的角色看,辅导员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的是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三是从工作的稳定性、连续性看,辅导员普遍“从业”时间短,流动性大,难以进行长期、持续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提出辅导员的专业化,正是希望辅导员能从事务型、管制型的工作模式中摆脱出来,把主要时间和精力转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来,并通过

13、不断提高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增强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从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关系上看,职业化是专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辅导员首先成为一种稳定的、可长期从事的职业,才谈得上专业化的问题。而专业化的过程也有助于辅导员职业的形成。特别是在高校,知识性、专业性是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因素,专业和学科的支撑也因而是辅导员成为公认职业的一个重要条件。根据以上分析,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可以理解为:以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目标,以教育的专业性、科学性为基本要求,以角色的稳定性和长期性为基本特征,使辅导员作为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逐步走向专门职业和特定专业的发展趋向和过程。辅导员职业

14、化的本质要求是辅导员工作的长期性、连续性、稳定性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性。长期性是指辅导员不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而是在大学生教育和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连续性是指辅导员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客观上需要长期经验的积累,而且辅导员个人也需要有一个逐步熟悉、了解、适应和进入角色的过程。稳定性、长期性不仅指一个社会角色和分工得到社会普遍承认而获得稳定性的存在,而且指可能并事实上能够成为许多人愿意选择终生从事的、赖以为生的特定活动即生计。辅导员专业化的实质是辅导员工作的科学化、专门化、专家化。科学化的基本意蕴是承认并尊重辅导员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努力按规律办事。专门化的基本内涵就是辅导员

15、对大学生的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包括对辅导员从业资格、素质等要求,是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上岗,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胜任的。这里所说的专家化,一是指辅导员的基本职责客观上需要有一批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规律,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教育艺术的专家,二是指辅导员能够像高校中其他专业教师一样具有培育专家、成长为专家的环境和条件,并事实上能够涌现出一批这样的专家。 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意义可以概括为:第一,有利于正确定位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辅导员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工作的性质和最基本的职责是什么,特别是和自己的工作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在辅导员工作中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辅导员长期被赋予单

16、一的政治角色,归属于管理工作者,和学生处于管与被管的关系。但常见的管制和说教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又往往陷入被学生敬而远之的尴尬。辅导员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高校中与学生联系和接触最多的,学生的尊重和信服程度既是辅导员最关心的,也是最敏感的。但学生普遍关心和面临的学业、交友、恋爱、就业、人生规划以及由此产生的学习、经济、心理压力等,在辅导员这里得不到关心和帮助,学生怎么会尊重和信服你呢?许多辅导员困惑:为学生付出的很多,得到学生的尊重却很少。原因其实不是很清楚吗?现在,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得以明确:“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和学生关系的也得以理顺:“成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要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指导者和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