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354614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与维修教材(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设备管理知识简要 二、设备技术状态管理知识简要,设备管理与维修,一、设备管理知识简要,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我们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以及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体现上,它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设备管理是稳定生产的保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公司是设备密集型企业,设备的稳定运行,必须建立在具备先进设备及良好的管理水平之上。若疏于管理,会使生产成本

2、增加,失去市场竞争能力,造成极大的浪费。而设备管理好的企业,设备运转状态良好、效率高,市场竞争能力强,企业效益也稳步增长。,设备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安全生产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没有安全生产,一切工作都可能是无用之功。安全生产是强制性的,是必须无条件服从的,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之上。根据有关安全事故的统计,除去个别人为因素,8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设备不安全因素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压力容器、动力运转设备、电器设备等管理不好则更是事故的隐患。要确保安全生产,必须有运转良好的设备,而良好的设备管理,也就消除了大多数事故隐患,杜绝了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3、增加产量,设备是一个重要因素。加强设备管理是提高质量、增产增收的重要手段。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技术创新,确保设备有良好的运转状态;对于新设备要充分发挥其先进性能,保持高的设备利用率,预防和发现设备故障隐患,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老设备要通过技术改造和更新,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增强设备性能,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关键是要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所以操作人员多数人是围绕设备工作的。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前提是要提高设备生产效率、减少设备故障、提高设备利用率。,什么叫设备?,指可供企业在生产中长期使用,并在反复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和功能的劳动资料和物质资料的总

4、称。 企业管理中是指符合固定资产条件的,单位价值较高的(企业自定),且能独立完成或至少一道生产工序或提供没种效能的机器、设施以及维持这些机器、设施正常运转的附属装置。,设备管理的含义,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经济性,实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目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设备寿命周期(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护、修理、改造、更新报费)的全过程,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研究和管理。,设备管理的发展概况与动态,1、设备管理的发展阶段 设备管理是从维修萌发的,它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事后维修阶段 在18世纪到19世纪后半期,机械工业不是很发

5、达,机械结构比较简单,工厂采取机器坏了专业人员负责维修。特点是机器坏了再修。,(2)预防维修阶段 20世纪初到50年代初,生产方 式由单件生产发展到流程式大批生产,设备种类多、结构趋于复杂,设备故障对生产影响增大,设备维修工作量及维修费大为增加,于是产生了以预防维修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这一思想又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欧美预防维修制(通过日常检查、定期检查以及维修来实现预防);二是前苏联的计划预防修理制(按设备组成单元的磨损规律制定开机时间,在磨损极限之前,通过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3)生产维修阶段 20世纪初到50年代,美 国针对预防维修存在过剩维修和不足维修,提出了事后维修、预防维修、改善维修

6、和维护预防四种维修方式结合形成了生产维修制。同时在这个时间提出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设计及寿命周期费用等基本思想。,(4)多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20世纪初到60年代后期起,一些国家提出了设备一生综合管理的概念,使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很有代表性的有:美国后勤工程学、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全员生产维修(TPM)及中国的设备综合管理等。,2、中国设备管理的发展进程 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经历了50年的起伏曲折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阶。 (1)初创阶段 1956年引进了前苏联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基本与当时的状况相适应,同时为中国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2)曲折阶段 1958年到19

7、60年大跃进时期,设备和设备管理受到了严重破坏。三年后才得以恢复提高,并在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身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以“预防为主”为方针,以“维护与计划检修并重”、“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为原则; 建立了“三级保养制”,以及“三好四会”、“润滑五定”等一套规章制度;,在组织形式上,除了精简、健全专业管理外,还设立了“专群”结合的管理组织,实现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经常开展设备管理评比检查活动; 开展地区性设备活动,建立设备专业修理厂、精修站、备件定厂和备件总库等。,(3)振兴阶段 1978年以后,我国设备管理工作迅速发展。1981年国家经贸委设立了全国设

8、备管理部门,1982年成立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1983年颁布了“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同时开始引进了“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后勤工程学”等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研究、比较,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在学习和参照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理论和总结中国设备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设备综合管理”为中国设备管理的实践模式。198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明确提出了这一管理模式。,(4)探索发展阶段 1988年以后,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政府全面淡化了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设备管理成

9、为了企业的自主行为。市场的动态化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给企业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把握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中国设备管理的发展,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当前中国设备管理急需研究的新课题。,3、现代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化、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啦新的突破,使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出现了新的趋势,把握这一趋势,对于加强设备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 管理信息化是以发达的信息技术和发达的信息设备为物质基础对管理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全面

10、融合,实现管理过程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过程。现代设备管理的信息化应该使以丰富、发达的全面管理信息为基础,通过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设备及网络技术设备,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和信息服务业务为设备管理服务。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设备管理信息化趋势的实质是对设备实施全面的信息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设备投资评价的信息化 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一定要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指标,设备管理的信息化为设备投资评价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可靠的途径。通过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获得投资多方案决策所需的统计信息及技术经济分析信息,为设备投资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从而保证设备投资决策的科学化。,设备

11、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的信息化 由于设备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量过于庞大,很多企业都不做这方面的工作。利用计算机能够短时间内多大量信息进行处理,提高设备效益评价的效率,为设备的有效运行提供科学的监控手段。,设备使用的信息化 信息化管理使得设备使用的各种信息的记录分享容易和全面,这些实用信息可以通过设备制造商的客户关系管理反馈给设备制造厂家,提高机器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同时设备使用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享和交流,有利于强化设备的管理和使用。,(2)设备维修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趋势 设备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的实质是建立设备维修供应链,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随着生产规模化、集约

12、化的发展,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维修保养需要各类专业技术和建立完善的维修保养体系,才能保证设备的有效运行,传统的维修组织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的要求,有必要建立一种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可以提高设备的维修效率,减少设备使用位备品配件的储存及维修人员,从而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降低资金占用。,(3)可靠性工程在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趋势 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是:自动化、集成化。由于设备系统越来越复杂,对设备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势必提高对设备可靠性的要求。可靠性是一门研究技术装备和系统质量指标变化规律的科学,并在研究的基础上制定能以最少的时间和费用,保证所需的工作寿命和零故障率的方法

13、。可靠性科学在预测系统的状态和行为的基础上建立选取最佳方案的理论,保证所要求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标志着机器在其整个使用周期内保持所需质量指标的性能。不可靠的设备显然不能有效工作,因为无论是由于个别零部件的损伤,或是技术性能降到允许水平一下而造成停机,都会到来巨大的损失,甚至在严重后果。可靠性工程通过研究设备的初始参数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预测设备的行为和工作状态,进而估计设备在使用条件的可能性,从而避免设备以外停止作业或造成重大损失和灾难性事故。,(4)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趋势 设备状态监测技术是通过监测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振动、噪声、润滑油温度、消耗量等工作参数,与设备

14、生产厂家的数据相比,分析设备运行的好坏,对机组故障早期预测、分析诊断与排除,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降低设备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机组运行周期。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是一种了解和掌握在使用过程的状态,确定其整体或局部是否正常或异常,早期发现故障及其原因,并能与报故障发展趋势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发展,机械设备工作强度不断增大,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同时设备更加复杂,各部分的关联愈加密切,往往某处微小故障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设备乃至与设备有关的环境遭受灾难性的毁坏,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会危及人身安全,后果极其严重。采用设备状态检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就可以事先

15、发现故障,避免发生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事故。,这一技术的应用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维修体制,节省里大量维修费用。长期以来我国对机械设备主要采用计划维修,常常不该修的修了,不仅费时花钱,甚至降低了设备的工作性能,该修的又没修,不仅降低设备寿命,而且导致事故。采用故障诊断技术后,可以做到“事前维修”或变“计划维修”为“预知维修”。,(5)从定期维修向预知维修转变的趋势 设备的预知维修管理是现代设备科学管理发展的方向,为减少设备故障,降低设备维修成本,防止生产设备的意外损坏,通过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在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设备整体的维修和保养。在工业生产中,通过预知维修,降低事故率,是设备在最佳

16、状态下正常运转,这是保证生产按预定计划完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预知维修的发展是和设备管理的信息化、设备状态检测技术、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预知维修需要的大量信息是由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通过对设备的状态监测得到关于设备或生产系统的温度、压力、流量、噪声、润滑油温度、消耗量等各种参数,由专家系统对各种参数进行分析,进而实现对设备的预知维修。,新趋势带来的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设备管理与企业的经营活动,1、设备管理的方针 设备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效益为中心”的方针 就是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推进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的优化组合,加大企业的更新改造力度,挖掘人才资源,确保企业资产获得良好的投资效益。,设备管理”依靠技术进步”的方针 (1)是适时用新设备替换老设备; (2)是运用高新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 (3)是推广设备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等管理新手断。,坚持“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的方针 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与设备的辩证关系。 (1)设备管理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