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5183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控设计】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1单元测试:专题二 商鞅变法 测评 Word版含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专题二测评(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郭沫若曾指出:“东周列国的社会制度变革到春秋末年时达到质变。” 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春秋争霸战争B.“战国七雄”出现C.各国通过变法废除奴隶制度,确立了封建制度D.周王室更加衰微解析:题干中的“质变” 是指社会制度的变革,春秋末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开始形成。A、B、 D 三项均不涉及社会制度变革,故选 C 项。答案:C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 有“初税亩”的

2、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解析:材料中“初税亩” 是一种赋税制度,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故选 A 项。答案:A3.战国时代的商鞅是法家著名的代表人物,他强调严刑峻法,制定了连坐法。下列对该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连坐法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B.连坐法很可能会株连无辜C.连坐法反映了法家思想的偏颇D.连坐法能有效地消除犯罪解析:连坐就是株连邻里,这种做法不仅不能消除犯罪,反而会激化社会矛盾,造成民

3、怨沸腾。答案:D4.战国策记载,赵国谋得秦人围攻的上党之地后,秦赵处于临战状态。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 秦以牛田, 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秦国强大的原因,不包括( )A.秦国采用了先进的牛耕技术B.秦国军粮水上运输极为便捷C.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秦国法令严厉,行政效率高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在平阳君赵豹看来”“牛田”“ 水通粮”“令严政行”可推断出,A、B、 D 三项都是秦国强大的原因。 C 项与题干材料无关,因此选 C 项。答案:C5.有学者认为,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私有奴隶被废,农民可以自由买卖土地。这样普通农民可以摆脱

4、地方贵族的控制,但作为交换,他们要受到秦国政府的直接控制”。商鞅为实现对农民的直接控制而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实行重农抑商B.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C.普遍推行县制D.建立军功爵制2解析:建立军功爵制,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不同的爵位,贵族没有军功不再授爵,这实际上是鼓励军队奋勇作战,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而不是为了实现对普通民众的直接控制。故选 D 项。答案:D6.战国策 秦策 :“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商君“正度量、调轻重”的措施客观上有利于()A.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B.农耕经济的繁荣C.商品经济的发展D.中央集权

5、制度的加强解析:“正度量、调轻重” 使商品的流通有了一定的标准,因此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答案:C7.“商君遗礼仪,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 ,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发展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中社会习俗的变革的积极意义。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户口的增加,便于国家征收更多的户口税。故选 C 项。答案:C8.战国时,荀子游访秦国后,在强国篇中谈道:秦民风淳朴,官吏忠于职守,士大夫

6、效忠王室,朝廷办事效率高,“故四世( 自秦孝公起的四位国君)有胜 ,非幸也,数也”。荀子的观点可以说明()A.秦国的四位国君很有作为,秦的强盛是必然的B.秦国军事上的胜利是偶然因素所致C.由于秦国统治政策得当,其强盛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D.封建经济发展是秦国强盛的根本原因解析:由荀子的所见可知,“非幸也,数也”的意思为不是幸运的、偶然的,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答案:C9.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主要体现为()“为田开阡陌封疆” 重农抑商法律严酷剥削严重A. B.C. D.解析:题干强调的是商鞅治理秦国不重视百姓、不以百姓利益为重。重视农业,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百姓利益;是商鞅变法的

7、局限性,体现了对百姓的压迫。答案:B10.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大臣用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这些史实反映的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D.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的规律解析: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在生产力发展,奴隶主的国家土地所有制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的背景下出现的。吴起和商鞅顺应历史趋势,掀起变法运动,但由于变法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因此才出现题干中所述现象,故 C 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 ,每题均 15 分,共 60

8、 分)311.(2014 浙江自选模块 ,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模块阅读材料:材料一商鞅是著名法家,坚持变法,富国强兵,故“商鞅虽死 ,而秦卒行其法” 。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主流观点有:“商君之法,使民务本力农”;“然其民见刑而不见德,知利而不知义”( 苏轼商君功罪); 商鞅相秦“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要领(司马迁商君列传)。据中国古代史改编材料二人说惠王(即秦惠文王) 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请完成:

9、(1)根据材料一 ,指出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 ,并简析该理论在历史上的作用。(9 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为什么商鞅遭车裂而“ 秦人不怜”。(6 分)答案:(1)法家思想。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2)商鞅变法侵犯了贵族利益;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加重对百姓剥削与压迫。1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今异家者各推所长,穷知究虑,以明其指,虽有蔽短,合其要归,亦六经之

10、支与流裔。使其人遭明王圣主,得其所折中,皆股肱之材已。汉书艺文志材料二秦地民风质朴,强悍尚武,诗经中就有不少篇章反映了这种习俗风尚,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子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吴子料敌 也称“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教而自战”。请完成:(1)依据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 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的原因。(8 分)(2)依据材料一、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如果你是秦国统治者,你应当如何改革,以引导“这种习俗风尚 ”有利于秦国发展?(7 分)答案:(1)原因: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趋于崩溃,政治氛围较为宽松;各国诸侯为在争霸、兼并战争中获

11、得有利地位,支持或采用不同学说;封建经济的发展,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士阶层活跃,并受到诸侯重用);私人讲学的兴起,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为“ 百家争鸣”的出现创造了条件。(2)采用法家思想 ,制定秦律, 规范社会风尚习俗,加强中央集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严禁私斗;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织。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

12、,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1)材料一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这一标准对材料一的结论有何影响?(4 分)(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 否定了什么?指出评论者的基本立场。(6 分)4(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 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5 分)答案:(1)主要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变法后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因此不能全面地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13、。(2)肯定了变法对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即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评论者的基本立场是肯定商鞅变法。(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 一个“落后” 。三个“低下”,一是生产率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 “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个方面下重手。摘编自“商鞅变法” 精神实质的再思考材料二商鞅变法的主要手段就是从三个方面来弱民,通过弱民使国家崛起。这三个方面分

14、别是愚民、辱民和穷民。摘编自秦国是怎么崛起的重读商鞅变法请完成:(1)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商鞅是如何解决三个 “低下”、一个“落后” 的。(7 分)(2)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商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实现“ 愚民、辱民和穷民”。(6 分)(3)上述材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基本理念是什么?(2 分)答案:(1)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推行县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一措施既提高了农业生产率,也使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革。(2)愚民:焚毁诗书,禁止民众阅读、传播;辱民:实行严刑峻法 ,建立连坐制度;穷民: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将山林和湖泊收归国有。(3)将国家和人民对立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