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93515532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其赏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白蜀道难阅读答案及赏析蜀道难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

2、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1.对于蜀道难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

3、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请简要回答。3.诗人运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参考答案1.D2.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3.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虚写映衬:黄鹤飞不过,猿猱愁攀援。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

4、紧张,抚胸长叹。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解析】1.D项中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诗中尽管确实有一些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2.本题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3.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有层次地理解蜀道难,难在何处?同时培养我们对同一事物运用多种方法描写的能力。阅读练习二:7李白丰富和奇特的想象,充分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请结合节录的诗句。分析诗人怎样运用点面结合和夸张手法的?(4分)8诗人给畏途营造了凄情、惊险的气氛,请对此作简单分析。(4分)9结合选段,概括古老蜀道的特点。(不超过10个字)(2分)1

5、0结合选录的二段,分析蜀道难的语言特点。(4分)参考答案:7上、下四句写面,整体形象:青泥四句写点。8但见四句渲染凄清气氛;连峰四句渲染惊险气氛。9逶迤千里,峥嵘高峻。10奔放、散文化语句。使用设问,感叹句和排比句式,语势参差错落有致,又极其酣畅。阅读练习三:1本诗题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感慨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那么,诗人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蜀道之难的呢?【答案】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第三节,摹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在诗中三次出现,是不是简单的重复?有什么作用?【

6、答案】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次出现并不是简单的重复。极言蜀道之险、入蜀之难、须防据险反叛。以极度夸张语调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此句作为全诗的主线,重复出现了三次,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结构上贯穿始终、层层深入,抒情上一唱三叹,抒发了作者对游人的担忧和依恋,有强烈的表达效果。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几句的描写好在哪里?【答案】 诗人先写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倚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

7、、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其对蜀道之难的描写,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4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请结合诗句内容谈谈诗人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答案】 诗人以变幻莫测的笔法,艺术地展现了古老的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为此,诗人运用了以下手法,使文章气象宏伟:5.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答案】 宾语前置阅读练习四: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

8、全对的一项是( )A蜀道(Sh) 蚕丛(cn)鱼凫(f) 钩连(u)B峨眉() 石栈(zhn)黄鹤(h) 猿猱(no)C攀援(pn) 抚膺(yn)巉岩(chn) 雄雌(ch)D凋零(dio) 瀑流(p)喧豗(hu) 峥嵘(yn)【解析】 A项,丛应读cn;C项,雌应读c;D项,嵘应读rn。【答案】 B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危乎高哉 危:危险。B可以横绝峨眉巅 绝:越过。C使人听此凋朱颜 凋:使凋谢。D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当:把守。【解析】 A项,危:高。【答案】 A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B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

9、萦岩峦。C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D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解析】 B项,古义:回环曲折;今义:按九成折算。【答案】 B4.(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5题)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以其无礼于晋A但见悲鸟号古木B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C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D雄飞雌从绕林间【解析】 A、B、D三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宾语前置句。【答案】 B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

10、了蜀道之难。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D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蜀道上瑰丽惊险的山川,表现了蜀道的艰险;实则是写仕途坎坷,从中透露了诗人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这恰恰反映了诗人那种美好善良的情怀以及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解析】 D项,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一贯诗风错。李白的诗中有一些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内容,但这并不是其一贯诗风。【答案】 D6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地崩山摧壮士死B猿猱欲度愁攀援C以手抚膺坐长叹D所守或匪亲【解析】 D项,匪通非。【答案】 D7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开始,

11、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B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C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惊险万状,目不暇接,造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解析】 C项,比喻说法错误,应为夸张、衬托。【答案】 C整体赏析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

12、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8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9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10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

13、写,以展示蜀道之难。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11从上

14、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12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