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720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业公司试生产措施培训课程(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前言11.矿井概况21.1 矿区规划情况21.2 相邻矿井概况22.矿井开采技术条件22.1煤层开采地质条件22.2矿井瓦斯32.3煤层自燃倾向32.4煤尘爆炸32.5水文地质32.5.1含水层及隔水层32.5.2断层的导水性42.5.3小窑积水52.5.4钻孔导水52.5.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及涌水量预算53.矿井主要安全生产系统63.1采掘系统63.1.1矿井开拓63.1.2采区准备63.1.3首采面布置73.2通风系统73.2.1通风方式73.2.2 主要通风机73.2.3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83.2.4通风路线83.2.5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时间83.2.6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

2、风83.3瓦斯抽采系统83.3.1抽采设备83.3.2抽采管道93.3.3瓦斯抽采方式93.3.4施钻设备选型93.3.5封孔工艺103.3.6确保抽采质量的措施103.3.7瓦斯利用103.4供电系统103.4.1井下供配电103.4.2地面供配电113.5运输系统123.5.1 井下运输123.5.2地面运输143.6矿井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43.6.1监测监控系统143.6.2人员定位系统153.6.3通信系统153.6.4 压风自救系统163.6.5供水施救系统163.6.6紧急避险系统174.矿井灾害事故预防及安全技术措施174.1瓦斯灾害防治174.1.1防止瓦斯爆炸措施174.1.

3、2防突措施194.2火灾防治294.2.1煤层自然发火的预测预报294.2.2矿井内因火灾(煤炭自然发火)防灭火措施304.2.3矿井外因火灾防灭火措施314.3粉尘防治354.3.1井下消防洒水系统354.3.2井下防尘措施364.3.3矿井地面生产系统防尘374.3.4防止粉尘爆炸措施384.4水灾防治394.4.1井下防治水措施394.4.2地表防治水措施434.5顶板灾害防治安全技术措施444.5.1采煤工作面顶底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444.5.2掘进巷道顶板管理安全技术措施484.6机电运输事故防范484.6.1电气事故防范484.6.2运输事故防范524.6.3机械事故防范534.7

4、爆破事故防范554.7.1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联锁554.7.2不准爆破的情况564.7.3爆破后工作面安全检查措施564.7.4处理拒爆、残爆的安全技术措施564.7.5其它爆破安全技术措施564.8防止边坡滑坡措施575.矿井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585.1 灾害应急措施585.1.1发生灾害事故时现场人员的行动准则585.1.2避灾自救与互救措施585.1.3各类事故应急措施595.2避灾路线60第2页 共2页前 言李子垭南(扩建)二井(以下简称李子垭南二井)隶属于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属扩建矿井,位于四川省邻水县坛同镇、椿木乡境内,属四川省、广安市及川煤集团重点建设项目,矿井煤炭储

5、量丰富,煤层构造稳定,赋存状况好,具备建设安全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矿井的优越条件。于2003年4月开始筹建,2004年4月6日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300kt/a,设计总投资3.3亿元。矿井开工建设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李子垭南二井始终坚持以创建“两型三化”矿井为目标,狠抓矿井灾害治理,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扎实开展矿井建设各项工作。经过9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完成了矿井初步设计中的设计工程量,矿井采掘、通风、供电、运输、提升、供排水等生产系统已全部形成,安全、生产、经营、政工等职能部门相继设置完毕,矿井安全设施、水土保持、消防、档案、环境保护等单项验收均全部结束,完全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现将进

6、行联合试运转(试生产)。为保证联合试运转(试生产)工作安全顺利进行,特编制本措施。1.矿井概况1.1 矿区规划情况李子垭南二井隶属于四川省华蓥山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属扩建矿井,位于四川省邻水县坛同镇、椿木乡境内,井田走向长9.39 km,倾斜宽0.0370.5 km,面积1.361 km,地质储量6754.8 kt,可采储量5742 kt。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0 kt/a,服务年限为13a。1.2 相邻矿井概况李子垭南二井属华蓥山矿区李子垭井田,井田内生产矿井有李子垭煤矿和李子垭南煤矿。与李子垭南二井西边相邻的是李子垭南煤矿,设计生产能力为450 kt/a,与李子垭南二井井田相邻的矿井有:平石板

7、煤矿、华蓥乡煤矿、四方煤矿、龙泉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50300 kt/a。2.矿井开采技术条件2.1煤层开采地质条件井田内最新地层为三迭系嘉陵江组,分布于龙王洞背斜东翼,最老地层为石炭系中统威宁组,分布于井田北端,呈天窗出露。 表1-1-1 地层划分表系统组段亚 段代号厚 度(m)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 四至三段四亚段 T1j3+4-4 15.77 三亚段 T1j3+4-3 23.59 二亚段 T1j3+4-2 138.21 一亚段 T1j3+4-1 15.77 第二段 T1j2 84.84 第一段 上亚段 T1j1-2 64.37 下亚段 T1j1-1 256.64飞仙关组第五段 T1f5 2

8、7.44 第四段 T1f4 170.67 第三段 T1f3 112.63 第二段 T1f2 69.69 第一段 T1f1 116.8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四至三段 上亚段 P2c3+4-2 52.00 下亚段 P2c3+4-1 35.00 第二段 P2c2 15.81 第一段 P2c1 41.32龙潭组第五段P2l537.83 第四段 三亚段P2l4-38.12 二亚段P2l4-25.96 一亚段P2l4-19.24 第三段P2l36.50 第二段P2l212.72 第一段 三亚段P2l1-38.38 二亚段P2l1-214.98 一亚段P2l1-17.17下统茅口组 第二段P1m296.66 第

9、一段P1m1108.81栖霞组P1g140.83梁山组P1l13.72石炭系中统威宁组C2w14.32其中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厚110.9m。岩性以泥岩、砂质泥岩为主,间夹灰岩、粉砂岩。含煤56层,其中主要可采一层(K1),煤层平均总厚2.18m,含煤系数为2.16。矿区位于龙王洞背斜东翼,属单斜构造,岩层走向N3038E,倾向S5260E,煤层倾角浅部3545、深部5055,矿区南段岩层倾角变陡为6070,矿区范围内破坏煤层的断裂稀少,对开采基本无影响,地质构造属简单类型。2.2矿井瓦斯根据矿井2012年瓦斯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26.22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

10、出量为6.24m3/min,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3煤层自燃倾向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7年4月所作的煤炭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报告,K1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为III类,属不易自燃煤层。2.4煤尘爆炸根据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2007年3月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K1煤层煤尘火焰平均长度40mm,岩粉用量65%,煤尘有爆炸危险性。2.5水文地质2.5.1含水层及隔水层本井田可采K1煤层是埋藏在岩溶化而又富含地下水的石灰岩上下,现就对矿坑充水有影响的几个含水层分述如下:(1)阳新灰岩含水层:包括栖霞组和茅口组。栖霞组厚140.83m,为深灰色至灰黑色石灰岩,泉水、岩溶很少发现,距离煤

11、层较远。茅口组厚205.47m,上段为灰白色及浅灰色石灰岩,厚96.66m,岩溶裂隙发育,含水性强,下段为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沥青质泥岩及钙质泥岩,含水性较弱。茅口灰岩广布于向斜西翼,从南到北延续11km,在龙王洞背斜轴部呈天窗广泛出露。大面积裸露的灰岩受水条件良好,漏斗,落水洞十分发育,并有溶道与之串通。泉水较多,流量较大,特别是补30号泉,补59号泉,补57号泉,分别成为禾麻湾河和双叉河的源头,全井田发现泉水26个,总流量70.85l/s,最大流量450l/s以上,岩溶38个,占全井田岩溶总数的54%。茅口灰岩属富水性强的含水层,顶界距可采煤层仅10余米,是矿井平硐及运输大巷的主要充水

12、岩层。(2)龙潭组灰岩含水层:龙潭组共分五段,成条带状分布于向斜的两翼。第一段厚30.53m,由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K1煤层组成,浅部风化裂隙发育,含风化裂隙水,井田内有老窑水及小窑22处,总流量8.85l/s,深部起隔水作用。第二段(P2l2)与第四段(P2l4)石灰岩之间的第三段厚6.5m,有的地段仅有3m,为粉砂岩、砂质泥岩组成,个别地段还夹有薄层灰岩,隔水性能差,故将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划作一个含水层,厚42.54m,第二段、第四段为石灰岩,含燧石,浅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出露泉水30个,一般流量均在1l/s以下,总流量15.13l/s,水质类型为HCOC型水及HCOSOC型水,地下

13、水位标高一般在+700mm+1000mm左右,仅背斜东翼河谷地带在标高+550m左右。(3)长兴灰岩含水层:厚144.09m,为厚层状灰至深灰色石灰岩,井田内大面积出露,构成了背斜两翼的主要山脊,如大顶梁子,刘家岩、火烧坡等。此层含水性强,岩溶发育,大的漏斗,落水洞,溶道均有出现,特别是24勘探线、912勘探线一带,发育着K34暗河入口、喀27落水洞为入口,喀8暗河出口、补60号泉为出口和以卡27天然井、卡26溶洞为补给区,卡20有水溶洞、补27号泉为排泄区的强迳流带,在9勘探线的260号孔内冲洗液漏失,从补27号泉返出。全井田发现泉水29个,流量81.37l/s,较大流量453.36l/s,

14、出露岩溶28个,占全井田岩溶总数的39%。2.5.2断层的导水性井田内断层甚多,特别是向斜两翼,受东、西方向力的作用,形成了一组走向逆断层,仅延伸大于1000m以上的就有13条,其中落差大于30m以上的有F1、F2、F3、F4、F7、F8、F9等7条。除切割龙潭组地层其导水性微弱,切割长兴、茅口两个强含水层地带无疑是导水的。此外,F5号断层,落差1025m,延伸长度1000m以上。有6个钻孔控制,破碎带具溶蚀小孔,且在禾麻湾出露有流量较大的补27、28两个泉,显然此断层是导水的。F14号断层,落差20m,延伸长度1060m,在断层带上有补6、补7两个泉出露,且流量较大,此乃茅口灰岩水沿断层出露地表所致。井田内还有20余条隐伏断层,大多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