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及上肢痛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495001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肩及上肢痛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颈肩及上肢痛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颈肩及上肢痛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颈肩及上肢痛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颈肩及上肢痛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肩及上肢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肩及上肢痛(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肩及上肢痛,多为急、慢性劳损及颈椎关节、肩关节退行性变、外伤等因素引起。 常见病:颈肩肌筋膜炎、项韧带炎、颈椎病、胸廓出口综合症、肱骨外上髁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神经炎、动静脉疾病、各种感染及牵涉性疼痛,颈椎病(颈椎骨型关节病),因颈椎骨、软骨、韧带或颈椎间盘的退行性病变、压迫或刺激临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因此产生颈、肩及上肢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脊柱颈段构成,脊柱颈段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横突孔,其间y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段脊柱不稳定,或椎体侧方骨质增生时,可刺激椎动脉使其痉挛,继发颅内缺血。颈椎椎体上缘之侧后方有嵴状突起,称为钩突,椎体下缘之侧

2、后方呈斜坡状。下一椎体的钩突与上一椎体的斜坡构成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当其退行性变而增生时,反可刺激侧后方的椎动脉,或压迫后方的颈神经根,颈椎之间的连接特点,颈椎之间的连接有以下特点: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和两侧关节突关节;前、后纵韧带,后纵韧带在颈段较宽,经常退变钙化,是导致椎管前后径狭窄,脊髓受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颈部之棘上韧带特别坚强,形成项韧带,其退变钙化也是颈痛原因之一,钩锥关节的毗邻 后方: 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 后外侧: 构成椎间孔前壁,与神经根相邻 外侧: 通过横突孔的椎动、静脉,交感神经丛,颈脊柱的活动,颈部屈伸主要发生在下颈段 。任何一

3、节段因病活动受限后,相邻节段颈椎各关节及韧带所承受的压力均明显增加,从而产生关节、椎间盘、韧带的变性,第一节 颈椎病,病因与病理 体积小、强度差、活动大、频率高、单位面积承重大。 年龄增长、慢性劳损。 退行性变:增生的骨赘、骨刺、突出的椎间盘的刺激压迫。 先天性狭窄。,分型,1、颈型颈椎病 2、神经根型颈椎病 3、脊髓型颈椎病 4、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视 物模糊、视力下降;心跳加速、不齐,心前区痛;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耳鸣、听力下降等。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5、椎动脉型颈椎病 眩晕头痛视觉障碍猝倒其他 6、混合型

4、颈椎病 7、食道型颈椎病,颈型临床表现,最常见韧带关节囊性颈椎病 颈椎或颈椎间盘退变使椎间盘、韧带、关节囊及骨膜等处末梢神经刺激导致颈肌痉挛 睡姿不当、受寒、颈部突然扭转 颈部疼痛、酸胀、沉重不适,急性发作-落枕(晨起后发病)颈部肌肉紧张、僵硬、活动受限。棘突、椎旁或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压痛 鉴别:颈肩肌筋膜炎、肩周炎、项韧带炎、枕神经痛,神经根型临床表现,常见、发病率高 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 多为颈肩痛,向上肢放射,在相应皮节 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 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 突然牵拉患肢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神经根型临床表现,患

5、侧颈部肌痉挛,头喜偏向患侧 病程长者上肢肌可有萎缩 在横突,斜方肌,肱二头肌长、短头腱,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 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 上肢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阳性 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确的定位体征,神经根型临床表现,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 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类似于腰突症的直腿抬高试验,神经根型鉴别诊断,臂丛神经损伤、肩周炎和腕管综合症 胸廓出口综合症 颈椎结核、神经根炎 颈神经根肿瘤,脊髓型临床表现,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后突之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

6、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脊髓受压易发生在下颈段 脊髓受压早期,压迫物多来自脊髓前方,临床上以侧束、椎体束损害表现突出 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 中央型(上肢型)、周围型(下肢型)、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体征,肢体远端感觉障碍、肌萎缩、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病理反射(Hoffman、Babinski sign、髌反射、跟腱反射)阳性 屈颈试验 电击样酸麻胀痛感 奎氏试验(Quecken test),脊髓型鉴别诊断,与颈椎骨折、脱位,结核和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鉴别 后纵韧带骨化症 当骨化的后纵韧带厚度超过颈椎椎管的30%时,即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 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对称性发病感觉

7、正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亦正常无神经根性疼痛,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 头痛 视觉障碍 猝倒 不同程度运动、感觉障碍及精神症状,检查方法,引颈试验 椎间孔分离试验 旋颈试验 彩超、DSA,交感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 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心跳加速、心率不 齐、血压升高;出汗异常、耳鸣、听力下 降、发音障碍等 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 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X线平片、CT、MRI,椎动脉、交感神经型鉴别诊断,能引起眩晕的疾病 眩晕可分为脑源性、耳源性、眼源性、外伤性及神经官能症等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锁骨下动脉缺血综合症,非手术治疗,颌枕带牵引:适

8、用于脊髓型以外的各型颈椎病 颈托和围领:限制颈椎过度活动,而病人行动不受影响 推拿按摩 理疗 促进循环、解痉、抗炎消肿 自我保健疗法 药物治疗:营养神经、消炎止痛、活血化瘀等,局部注射:局麻药+糖皮质激素痛点注射 神经阻滞:颈丛、臂丛、枕大神经、星状神经节阻滞等 硬膜外阻滞:较普遍 糖皮质激素+局麻药+B族维生素 具有抗炎、促进吸收、消除水肿、减少渗出、免疫抑制、营养神经、减轻疼痛、分离粘连等作用。,微创与手术,减轻椎间盘压迫的物理化学方法:射频、胶原酶、臭氧、激光、介入等 手术治疗 其他以上治疗无效、症状严重者。,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肩肌筋膜炎、肌肉风湿病、慢性颈肌痉挛),病因病理,颈

9、、肩、背部软组织因急性损伤未愈或长期慢性劳损导致肌、筋膜、韧带、关节、骨膜、脂肪、肌腱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创伤性无菌性炎症反应,临床表现,症状:颈、肩、背部疼痛、酸胀、沉重、麻木感,可向头部及上臂放射,晨起加重,活动减轻。有时可有弹响感 体征:局部压痛(颈、胸椎上位棘突及椎旁、斜方肌、菱形肌等),鉴别,颈椎病 肩周炎 项韧带炎 其他如肩胛肋骨综合征、肩胛带综合征等,治疗,一般治疗 针灸、推拿、按摩 理疗 促进循环、解痉、抗炎消肿 中西药物治疗:消炎止痛、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等 微创治疗 针刀治疗 神经阻滞 痛点 星状、颈丛、肩胛上N,针刀治疗原理,用针刀对粘连、瘢痕、挛缩等病变(压痛点)进

10、行切割、剥离、松解,解除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由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新鲜血液进入,开始有氧代谢,而原无氧代谢蓄积的酸性代谢产物及致痛物质被血流带出。所以局部顿觉松散、舒适,同时功能恢复,作用力平衡,应力也随之均匀。原已增生的骨质渐趋减弱甚至消失,已疏松的骨质也渐趋纠正。此治疗原理符合中医的通过活血化瘀、软坚散结、通经活络等方法,达到“通则不痛”、“松则治痛”的目的。,肩关节周围炎,发病原因(1),大多是由于急性肩关节扭伤未彻底治愈而留下的非细菌性慢性炎症, 也有因肩关节过度劳累使局部肌肉劳损所致。 多发生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可能与组织退行性变、年老体弱、结节间沟内骨质

11、增生、过度劳损,或局部受风、寒、湿引起肩部疼痛影响关节活动,导致本病的发生。 由于颈椎病、心脏病、肺尖癌、膈下疾病等及肩肌痉挛,从而发生活动受限和肩关节粘连。,发病原因(2),任何有关盂肱关节附近结构的炎性改变,均可成为导致肩周炎的诱发原因。如为急性炎症表现期,能适当合理地进行治疗,消除炎性病变,即可早期治愈,不再继续发展。如未能进行有效治疗,其炎性病变蔓延扩散,可侵犯至关节囊、滑囊、韧带等附近软组织。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诱发者最为常见。 肩部或上肢的手术、创伤、骨折,导致长期固定肩关节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临床表现,肩周炎初期为某一肩或上臂疼痛,并向颈部肘部放散,活动后加重,夜间痛醒。 后期以

12、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肩不能向外展开,也不能上举,不但影响工作,也影响生活起居, 最后连吃饭、写字、穿衣和梳头都感到困难。,肩关节周围炎诊断,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以50岁左右者最多,女性略多于男性,左侧多发,多发单侧,偶而有交替或双侧同时发病者。 病人多伴有退行性变疾病,如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此病起病缓慢,初期轻度疼痛,继而进行性加重,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受限,呈持续性疼痛,夜间影响睡眠。平卧时不能向患侧侧卧。若患侧上肢无意被触碰则剧痛难忍,以致洗脸、梳头、穿脱衣服、系腰带等均感困难。 体格检查时可见患肢肩部肌肉萎缩、肩关节活动范围严重受限,主要是外旋、内旋、外展、上举受限。病人上肢外展时,须

13、侧身耸肩以代偿。结节间沟处有明显压痛,有时在肩峰下有明显压痛点。,肩周炎治疗,(1)早期治疗主要应用消炎痛药物控制疼痛和肌肉痉挛,鼓励病人循序渐进有规律的做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锻炼。 (2)急性期需用吊带以保证肩的充分静止,配合止痛剂、理疗、湿热敷、针炙、推拿、按摩、局部药物封闭治疗等,急性期过后仍需坚持的活动锻炼。 (3)对于其他如颈椎病引起的肩周炎,应治疗其原发疾病。,治疗,一般治疗 针灸、推拿、按摩 理疗 促进循环、解痉、抗炎消肿 局部阻滞 肩关节腔内注射 微创治疗 针刀松解 神经阻滞 痛点 腋N、肩胛上N、星状N结,肱骨外上髁炎 (网球肘),一、概述 定义:指由于急、慢性损伤造成肱骨外上

14、髁周围软组织的创伤性炎症。 慢性者居多 多发于前臂运动强度较大者,与职业关系密切。,二、病因病理,肘半屈位时, 前臂过度旋动,直接外伤性炎症,肱外髁及周围退变,伸腕肌起点 处受到牵拉,1.伸肌附着点骨膜下出血及继发性骨膜炎性反应 2.伸肌附着点部分纤维撕裂 3.局部软组织粘连和炎症反应 4.伸肌总肌腱与肱桡关节间滑囊炎性改变,三、诊断,(一)临床症状 肘后外侧酸痛(最主要症状) 大多起病缓慢,疼痛在旋转背伸、提拉、端、推等动作时更加明显 如拧衣、扫地、端茶壶、倒水等,同时沿伸腕肌向下放散,轻者 症状时隐时现,经数月或数日可自愈 重者 反复发作,呈持续性疼痛,前臂旋转及握物无力 (二)检查 1.

15、 肱骨外上髁肌肱桡关节处压痛明显,局部微呈肿胀,2. 前臂伸肌紧张试验阳性 令患者握拳,屈腕,检查者按压患者手背,患者抗阻力伸腕,若肘外侧疼痛则为阳性。 密耳试验(Mill)阳性 前臂稍弯曲,手呈半握拳,腕关节尽量屈曲,然后将前臂完全旋前,再将肘伸直。若在伸直时,肱桡关节的外侧发生疼痛,即为阳性 3. X线片: 一般无异常,个别可有钙化阴影或肱骨外上髁粗糙,治疗,一般治疗 红花油、休息制动 非甾体类药物 理疗 局部阻滞 局部注射 微创治疗 针刀松解 手术,滑囊炎,滑囊的作用: -减少肌肉与骨之间的摩擦; -减少肌腱与骨之间的摩擦; 滑囊的位置:关节附近。 人体的主要滑囊: -肩关节:肩峰下滑囊

16、、肩胛下滑囊; -肘关节:肘后滑囊、鹰嘴突滑囊; -膝关节:髌上滑囊、髌下滑囊、髌前滑囊、 膝外侧滑囊,损伤机制,急性损伤 -跪倒,膝部髌骨滑囊炎; 多见急性损伤; -肘后部撞地,鹰嘴突滑囊炎; 多见足球守门员;,慢性损伤,-膝部:膝外侧滑囊损伤;多见于关节屈伸运动; -肩部:肩峰下滑囊炎;多见上臂反复外展、外旋运动。,征象及处理,急性滑囊炎: - 急性闭合性损伤的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 处理:止痛、制动、消炎、消肿、抽液; 慢性滑囊炎: - 滑囊肿大,可形成肿块、结节并伴有压痛。 - 处理:理疗、药疗、手术切除。,腱鞘炎,腱鞘的作用: - 减少肌腱之间的摩擦; -防止肌腱被拉紧时向侧方滑移; 腱鞘的位置: -经过关节的肌腱上; -经过骨隆起的肌腱上;,损伤机制及征象,由于肌肉反复收缩,肌腱与腱鞘发生过度摩擦引起肌腱腱鞘创伤性腱鞘炎。 1.桡骨茎突部腱鞘炎 -机制:拇指与腕部活动过多。 -征象:茎突部疼痛; 轻者:拇指及腕部活动时 重者:可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