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上传人:aig****42 文档编号:934948 上传时间:2017-05-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7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2015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四、临考文化常识集萃 (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肌四、临考文化常识集共 古戏曲音乐知识1 曲: 宋元以前指可入乐的乐曲,如乐府、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宋元以后渐成为戏曲和散曲的合称,北方亦以此称“元曲”。2. 元曲: 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产生于金末元初的中国北方。条剧分角色演出,分折,有故事情节,属戏剧。散曲是曲的一种,同诗、词一样抒情、绘景、叙事,包括套数、小令两种.无宾白科介,便于清唱。3. 曲牌: 元明以来南曲、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调名的泛称,俗称“牌子”。如“要孩儿”“点绛恨”等,总数有数干之多。每一曲牌都有固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八,可以据此填写新词 。4. 宫调: 古代单阶声调的统称。历代以言、商、角人ug

2、、变征(zhD、币、羽、变言为七声。其一曲皆以一声为主,构成调式,以言声为主的调式称“宫”,其余称“调”,以七声配十二律,理论上可得十二宫、七十二调。但隋、唐燕乐仅二十八襄调,南宋词仅七言十二调,元北曲六言十一调,明清南曲五言八调。5. 引子: 宋元时说唱艺术中的第一个曲子或戏曲中重要角色登场时所用的第一个曲子;6. 模子: 元条剧在四折之前所增设的独立段钞,作为全剧的“序曲”,有时也用在折与折之间,街接剧情,类似现代戏曲中的过场戏。一般一部剧只有一个模子。7. 折: 元杂剧中剧本结构单位的名称,大体相当于现代话剧剧本中的幕。和8. 出: 明清时传奇剧本的结构单位,类似“折”。9. 宾和白:

3、亦称“白”,古代戏曲剧本中的说白。分对白、独白、旁白和带白。10.科介: 古代戏曲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效果的舞台说明。元杂剧多称“科”,南戏和传奇剧多称“介”。11. 末: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行当,在杂剧中扮演男子。末又有正末(扮主要男性人物)、副末(扮次要男性人物)、外来(扮中老年男子)、小末(扮年轻男性人物)。12.旦: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行当,在杂剧中扮演女子。主要人物为正旦,次要的称副旦,老年的称外旦,年轻的称小旦。13.净: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行当,俗称“花脸”。14.丑: 古代戏曲中的角色行当,俗称“三花脸”,有文丑、武丑之分。15. 杂剧: 唐代已有此名。元条剧亦称元曲,剧本分四折,

4、以北曲演唱,每折用同一语调若干曲牌组成套曲,必要时另加模子。只主角演唱,其他只有宾白,正末主唱称“末本”,正旦主唱称“旦本”。另有打杂剧、温州杂剧、南条剧等。16. 小令: 元曲中散生的一种过演形式,通常以一支曲子为独立的单位,可以重复地唱。17. 散套: 亦称“套数”,元曲中散曲的一种表演形式,通常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子组成,长短不论,一韵到底。18. 散曲: 小令和散套的合称,无宾白科介,多由一人扮演各种角色。19.五音: 古代音阶中的言、商、角(u龟、征(zhD)、允五个音级。20.乐府: 古代音乐官署的名称。始于秦,至汉规模较大,掌管朝会衰给(xiing)、道路游行时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

5、诗歌和乐曲。21. 羡才: 唐代著名的证意师,后泛称惟剖师为蓉才。22. 丝竹: 古代对弦乐和竹制管乐的总称,泛指音乐。23. 雅乐: 古代帝王祭礼天地鬼神祖先或朝贺宴享等大典用的乐舞。周代的雅乐为儒家奉为最高典范。24.阳春白雪 : 相传为春秋时晋音乐家师旷作的高雅琴曲。25, 下里巴人: 古代楚国民间歌曲。后泛指通俗之作。古教育科学知识1.察举: 汉代选拔统治人才,有察举的制度,被荐举的吏民经皇帝“策问”后按等第高下授官。魏晋以后,地方察举孝廉、秀才的制度基本未废。2.策问: 有对策和射策两种。对策是将政事或经义方面的问题写在简策上,发给应举者作答 。射策则类似抽签考试,由应举者用矢投射简

6、策,并憩释里中的简策上的疑难问题。后来“策问”的形式定型化了,所以后世把它看成一种文体,文选称之为“文”。3. 科举: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七年(587)设进士、明经二科举士。唐在隋的基础上,增设明法、明字、明算诸科。武则天以后,进士科最为社会所重,以考诗赋为主,还考时务策等。宋神宗时改试儒学经义和论策,礼部考试合格后,再由皇帝典试复审,然后分五甲(五等)放榜,授予官职。明清时正式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4. 贡生: 清代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康生入国子监生业的,称岁贡: 送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恩贡: 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保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拔贡; 乡试取入副榜直接送往圈子监的,称副贡。5. 乡试: 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又称为大比。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冰。秀才在参加乡试前先要通过本省学政巡回举行的科考,成绩优良的才能选送参加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6. 会试: 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义称春疝、礼冰。参加会试的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7. 殿试: 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十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三易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