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3494699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井下作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井下作业属野外作业,环境艰苦,工艺复杂,工序繁多,生产过程中危险性较大,保障安全生产尤为重要。,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一、触电类型,1.单相触电 (1)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工业企业中,380/220V的低压配电网络是广泛应用的。这种配电系统均采用中性点接地的运行,方式。单相触电通过人体的电流与人体和导线的接触电阻、人体电阻、人体与地面的接触电阻以及接地体的电阻有关。人体接触的电压约为220V,危险性大。,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一、触电类型,(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这种触电,在对地绝缘正常时,对地电压较低;当绝缘下降时或电网分布较广时,对地电压可能上升

2、到危险程度,这时同样是十分危险的。,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一、触电类型,2.两相触电 当人体同时接触到同一配电系统(不论中性点是否接地)的两条火线时,即发生了两相触电,加在人体上的是两相间的电压即线电压,危险性一般较大。,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一、触电类型,3.跨步电压触电 架空输电线断后落在地面上,或雷击时避雷针接地体附近。人在接地点附近行走,两脚间(0.8m)形成跨步电压。电流从一只脚.经过腿、胯流向另一只脚。,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二、触电的急救方法,触电造成的伤害主要表现为电休克和局部的电灼伤。电休克可以造成假死现象。 电灼伤都是局部的,它常见于电流迸出的接触处。,第一节

3、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二、触电的急救方法,1.迅速脱离电源 (1)拉下或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绝缘钳子截断电源线。 (2)用干木棍、竹竿等绝缘物,挑开电线或电气设备;或拉住触电者衣服(戴手套或站在绝缘的干木板上),使其脱离电源。 (3)如系高压触电,应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停电;或者带上安全用具,拉开高压开关;或者抛掷金属线使高压线短路,造成继电保护动作,切断电源。,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二、触电的急救方法,2.对症救治 脱离电源以后,应根据触电者的伤害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 (1)若伤势较轻,安静地休息12h,严密观察。 (2)若伤势较重,应进行人工呼吸。采用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 (3)若伤势严重,需

4、去医院抢救的,途中不能停止急救。 (4)对触电者严禁乱打强心针。,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二、触电的急救方法,4.人工体外心脏挤压法,5.外伤处理,3.人工呼吸法,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三、防止触电措施,发生触电事故的原因归纳为以下四点: (1)电气设备安装不合理; (2)维护检修工作不及时; (3)不遵守安全工作制度; (4)缺乏安全用电知识。,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三、防止触电措施,l.断开电源 2.验电 3.装设接地线 4.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四、带电工作中的防触电措施,1.在低压电气设备上从事带电工作 (1)应由经过训练的人员操作,并派有经验的电气

5、人员监护。 (2)工作人员应穿长袖衣服,戴手套和工作帽.并站在绝缘垫上。 (3)应使用合格的有绝缘手柄的工具。 (4)将可能碰触的其他带电体及接地物体用绝缘物隔开或遮盖。,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四、带电工作中的防触电措施,2.在低压线路上带电工作 (1)在带电的低压线路上工作时,应设专人监护,使用有绝缘手柄的工具,穿绝缘鞋或站在干燥的绝缘物上。 (2)高、低压线同杆架设时,应检查工作人员与高压线可能接近的距离是否符合规定,或将高压线停电。 (3)同一杆上不准二人同时在不同相上带电工作。 (4)上杆前应分清火线(相线)与地线,选好工作位置。断开导线时,应先断开火线,后断开地线。,第一节 安全

6、用电基本知识,四、带电工作中的防触电措施,3.高压设备带电工作 高压设备和高压线路上的带电工作,必须由专门的带电作业人员承担。,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五、井下作业井场安全用电规定,施工作业应严格执行SY5727-1995井下作业井场用电安全要求。 (1)井场所用的电线必须绝缘可靠,严禁用裸线或电话线代替,不准用照明线代替动力电线。 (2)井场电线必须架空,高度不低于2.5m。井架照明不许直接挂在井架上,探照灯电线不能在人行道上和油水坑中。,第一节 安全用电基本知识,五、井下作业井场安全用电规定,(3)井架照明必须用防爆灯,探照灯必须用灯罩。 (4)探照灯离井口应在10m之外。 (5)电源、

7、闸刀应离开井口25m以外,并且安装在值班房内。 (6)井下作业发生井喷迹象时,立即将电源切断。,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一、石油火灾的特点,1.爆炸危险性大 石油及其产品能蒸发大量的蒸气。油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时,遇到明火即发生爆炸,称之为化学性爆炸。储油(或液化石油气)容器在火焰或高温的作用下,压力急剧增加,在超过容器所能承受极限压力时,容器发生的爆炸,称之为物理性爆炸。 2.火焰温度高、辐射热强 3.易形成大面积火灾 4.具有复燃、复爆性,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二、火灾和爆炸事故的一般原因,(1)大多数事故是因操作人员缺乏有关的防火知识,思想麻痹,违章作业而引起的。 (2)设备方面的原因有

8、设计不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3)物料方面的原因有可燃物的自燃,各种危险品的相互作用,运装时受剧烈震动撞击等。 (4)环境方面的原因有潮湿,高温,通风不良,雷击等。 (5)管理方面的原因有规章制度不健全。,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三、发生燃烧的条件,(l)可燃物。 (2)助燃物。 (3)着火源。 防止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或避免它们的相互作用,则是防火技术的基本理论。,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四、防火基本技术措施,1、消除着火源 2、控制可燃物 3、隔绝空气 4、防止形成新的燃烧条件,阻止火灾范围的扩大,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五、灭火基本措施,(l)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着火源隔离开来,这样燃烧就会停止。 (2

9、)冷却法, 就是将燃烧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常用水或干冰(二氧化碳)进行降温灭火。,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五、灭火基本措施,(3)窒熄法,就是是消除助燃物,使燃烧停止。可采取的措施有:将灭火剂如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剂等不燃气体或液体喷洒在燃烧物表面,将正在着火的容器设备封严密闭。 (4)抑制法,就是中断燃烧的连锁反应,从而使火焰熄灭。可采用干粉灭火剂或卤代烷灭火剂(1211)。,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六、天然气火灾与灭火,1.天然气火灾的危险性 1)燃烧性 2)爆炸性 (l)爆炸极限:可燃物与空气混合形成预混气,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最高浓度为

10、爆炸(着火)上限,最低浓度为爆炸下限。一般温度高,爆炸下限降低,爆炸极限范围扩大;氧含量增加,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天然气压力增大,爆炸极限范围扩大,容器直径小,爆炸极限范围小;能源强度越高,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则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2)爆炸危险度 (3)传爆能力,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六、天然气火灾与灭火,3)加热自燃性 4)扩散性 5)腐蚀、毒害和窒息性,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六、天然气火灾与灭火,2.天然气火灾的原因 1) 设备密封不严而产生漏气 2) 火源 (1)直接火源:明火、电火花、雷击等斗 (2)间接火源,加热自燃起火(本身自燃起火),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六、天然气火灾与灭火,

11、3.天然气火灾的灭火方法 灭火分两大类:物理灭火(冷却法、稀释法、破坏火焰稳定性)和化学灭火(抑制法)。 (1)断源灭火:关阀断气,使燃烧中止。 (2)灭火剂灭火:可选用的灭火剂有水、干粉、卤代烷(1211)、蒸汽、氨气、二氨二碳等。,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1.爆炸分类 按照爆炸能量来源的不同: (1)物理性爆炸:爆炸是由物理变化(p,T,V)引起的,爆炸前后物质的性质和化学成分不变。 。,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2)化学性爆炸:物质在短时间内完成化学变化,形成其他物质,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和能量的现象。 按照爆炸的瞬时燃速度的不同: 1)轻爆:爆炸时的燃烧速度为每秒数米以

12、内。 2爆炸:传播速度在每秒10m至数百米的爆炸。 3)爆轰:传播速度在10007000m/s的爆炸,突然引起极高压力,并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2.构成爆炸的要素 (1)可燃物与助燃物事先混合好。 (2)变化速度非常快。 (3)产生大量的热。 (4)产生大量的气体。,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3.石油天然气的易爆性 (1)评价石油及石油产品燃爆危险性的参数有: 闪点。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饱和蒸气压。饱和蒸气压越大,火灾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 电阻率。电阻率高,易发生电火花引爆。 粘度。粘度越低,越易渗漏及流动扩

13、散。 受热膨胀系数。系数越大,受热后易造成容器的膨胀,甚至爆炸。,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2)评价天然气燃爆危险性的参数有: 自燃点。自燃点越低,危险性越大。 爆炸极限。范围越宽,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 密度。与空气密度相近者易与空气均匀混合;比空气轻者易使火灾蔓延扩展;比空气重者易窜入沟渠和死角而积聚,造成爆炸隐患。 扩散系数。扩散系数越大越易扩散混合,其爆炸及火焰蔓延扩展的危险性越大。 爆炸威力指数。指数越高,破坏性越大。,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4.石油防爆的基本原则 (1)防止或消除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形成。 (2)在有爆炸危险的场所,严格控制火源的进入。 (3)一旦

14、燃爆,应及时泄压,使之转化为单纯的燃烧,以减轻其危害。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威力及冲击波对附近人员、设备及建筑物造成的伤害和损失。 (6)检测报警。,第二节 防火与防爆,七、 防 爆,5.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 爆炸过程首先是可燃物与氧化剂的相互扩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即开始爆炸;连锁反应的发展,爆炸范围的扩大和威力的升级;完成化学反应,爆炸力造成灾害性破坏。防爆的基本原则应为:阻止第一过程出现,限制第二过程发展,防护第三过程的危害。,第三节 井下作业的防喷,一、发生井啧的原因,引起作业施工过程中井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原因 (1)多数油、气井中有高压层

15、和漏失层。 (2)井口设备装置、井身结构、油层套管、技术套管等内在质量问题。 (3)井下工具、封隔器胶皮失灵,解封不开,起钻时造成抽汲油层。,第三节 井下作业的防喷,一、发生井啧的原因,2.人为责任原因 (1)由于地质、工程设计的失误。 (2)无预防措施或措施不当。 (3)误操作以及在施工中使用的压井液质量不合格,不按设计施工。 (4)防喷设备、工具不配套,设备故障等。,第三节 井下作业的防喷,一、发生井啧的原因,3.不可预见原因 (1)由于电测解释等技术问题,造成资料分析失误。 (2)压井液体受高压气流的影响,气侵速度加快,预防措施及手段满足不了地层突发变化的需要。 (3)自然灾害等人们不可

16、预见的因素。,第三节 井下作业的防喷,二、井下作业的防喷准备,井喷通常很少突然发生,大多数井在喷前都有一些先兆: 当地层压力大于井筒内液柱压力时,地层内高压流体就会从井底流出,压井液密度下降,气体含量增加,逐步出现井涌至井喷;当地层漏失时,井筒内液面下降,造成压力不平衡,引起井喷;上提管柱时,由于大直径工具上提的抽汲作用,更易造成井喷。,第三节 井下作业的防喷,二、井下作业的防喷准备,1.施工设计的安全要求 (1)施工目的明确,有关防喷措施的要求具体。 (2)新井和试油、试气井施工设计的制定,认真选择好合理的压井液。 (3)在编制工程设计时,对射(补)孔层、气层、高压层的方案编制更要周密考虑。 (4)严格设计的逐级审批手续。,第三节 井下作业的防喷,二、井下作业的防喷准备,1.施工设计的安全要求 (5)对井内带有大直径工具(工具外径超过油层套管内径80%以上)的井,设计中应规定上提钻具的速度以及详细的防喷措施。 (6)对防喷装置和消防设施的配备数量要有明确要求。 (7)选择使用有利于防止和控制井喷的井下管柱和工具。,第三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