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3493848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55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工程生产线论文(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摘要摘要生产线平衡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企业设备和人员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基于电子生产企业生产线的工艺平衡问题是一般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普遍存在问题,分析工艺平衡是提高生产率的关键问题,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利于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通过对装配工艺及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结合电视机生产的特点,设计出该产品的装配线平衡方案。过程中主要使用测量的工时数据及现场观察,通过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鱼骨图分析法找出影响平衡率的问题,运用工业工程手法,“ECRS”、“5W1H”“人机作业分析”、“动作经济原则”等对原产线进行优化。最后,引入缺料预警系统,将产线生产与物料供应联

2、系起来,使整个生产线的平衡率得到更大程度的保证。最终为该公司优化出一条效率更大的生产线,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关键词:生产线平衡 人机作业分析 动作经济 鱼骨图 程序分析 缺料预警 目录目录1 绪论51.1研究背景51.2问题的提出61.3国内外研究现状71.4研究的主要内容92基本理论综述102.1工作研究理论102.2流水生产线理论192.3装配流水线平衡理论203车间现状分析263.1富士康集团简介263.2车间流程分析263.3产线存在问题314 CTV车间产线优化344.1利用工序重排解决瓶颈工站344.2运用动作经济原则进行物料架改善354.3人机作业分析精简人力364.4自动化导

3、入减轻劳动强度精简人力384.5优化评价415缺料预警系统导入435.1物料供应现状分析435.2运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最佳解决方案445.3缺料预警系统工作原理及流程475.4优化评价506总结52参考文献54 绪论1 绪论1.1研究背景流水装配线这种生产组织方式于1914年诞生于美国“福特”公司,能够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在流水装配线诞生的前夕,1913年的8月,“福特”公司装配车间每个汽车底盘由一位工人操作,每装配完成一件的时间是12.5小时。数个月后,当装配线试流成功以后,完成一件汽车底盘的操作时间为93分钟,劳动生产率提高了8倍多。流水装配线创造出巨大的汽车市场,同时也使福特公司的生

4、产规模超过了通用汽车公司。可以说是福特发明的流水线揭开了现代化大生产的序幕。生产线平衡(ALB)问题是与生产线问世之日同时出现的,自从1913年,HenryFord发明了第一条装配线以后,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准确地说在1954年前,装配线的平衡技术只有Trail-and-Error方法在尝试。没有ALB问题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正式提出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的是美国人Bryton Braces提出COMSOAL(Computer Method of Sequencing Ope ration for Assembly Lines),利用简单的系统记录的方式,随机地产生分配作业元素的不同分配方式,

5、这种方法比较通用于实际的企业。RPW(The Ranked Position Weight Heuristic)另一个著名的启发式算法,把要分配的作业元素按一定的规则排序,并分配到各个工作站去。众所周知,提高系统的效益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是以增加投入来获得提高。大部分企业都倾向于走这条路子,一般都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譬如 ERP)来改善管理或者大量购进设备来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但这两种思路都会发生大量的费用而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大量购进设备固然可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得不考虑一次性引进一条生产线的投入给财务带来的压力,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配套技术的跟进高价引进的设备利用率不高本身就

6、是浪费;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虽然不用大量引进硬件设施,但购买软件和管理费用上的投入会让企业感觉力不从心,同时还有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实施者繁多而成功者甚少的局面。二是改善资源的利用来获取提高。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存在系统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增强生产线的平衡性是一种通过改善企业现有资源组合而达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其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思路,是流水线型生产企业所追求的目标,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一个流”生产。装配是产品成型的最后的环节,也是制约产量的重要地方,在制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联系型、装配型、强制节拍等多种特征的流水线装配型企业是最典型的制造型企业,受到工业界的普遍关注。富士康公司的CTV产品处主要生产ON

7、Y客户的TV产品,其中32寸的月产订单产量为210K,而目前月差能只有80*10*2*26*4=166K,无法满足订单需求。实习过程中发现,在CTV处大规模人工作业的线体,出现了线体平衡率低,人员无效动作浪费比较多单位线体人员数量多且机动性较差等等导致成本提高的现象。并将直接因此导致利润降低,公司市场竞争力降低。因此进行生产线线体现场改善,提高产线平衡率,提高产线产能势在必行。通过对生产线平衡率提升的方法研究,可以不断减少人员无效动作的浪费、提升人员效率、减轻人员工作强度、减少资源浪费,令公司更具人性化,同时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公司的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1.2问题的提出生产线平衡的意义在于,在

8、实现均衡生产后,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同时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均衡地进行生产还有利于节约物资消耗,减少在制品,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在均衡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的“单元生产”,提高了生产应变能力,对应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产系统;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运用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设备布置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工业工程相关方法,并能适当提高全员的综合素质。1.3国内外研究现状流水线生产一般可分为两种:加工生产线、装配线。加工生产线是一系列机器上制造与加工零件,例如汽车轮胎或冰箱的金属部件。装配线则是在

9、一系列工作台上将制造出的零件组合在一起,包括部件装配线与产品总装线。生产线平衡是这种生产方式评价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生产线平衡问题(Line Balancing Problem,简称LBP)伴随着流水生产线的产生而产生,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时间。但这一问题的正式提出是在1954年,美国人B.Bryton在他的硕士论文连续生产线平衡中第一次提出生产线平衡的问题并着手解决这一问题,在此之后,许多科研人员都研究了这个方面的问题,并发表了各种各样的求解方法。随着产品需求量的增长,大部分企业都以增加投入来提高产量最常见的一种投入是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来改善管理或者大量购进设备来

10、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但这两种思路都会发生大量的费用而效果并不一定理想,大量购进设备固然可以提高企业生产能力,但对大部分企业来说必须考虑一次性引进一条生产线的投入给财务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没有配套技术的跟进高价引进的设备,利用率不高本身就是浪费采用新的管理方法虽然不用大量引进硬件设施,但购买软件和管理费用上的投入也会让企业感觉力不从心,同时还有思维方式的影响造成实施不一定成功的局面除了增加投入,企业还可以通过改善资源的利用来获取提高几乎所有的制造企业都存在系统能力不平衡的现象,增强生产线的平衡性是一种通过改善企业现有资源组合而达到充分利用并提高,其效益的行之有效的思路,是流水线型生产企业所追求

11、的目标,其最高境界是实现:“一个流”生产。虽然目前国内外大量的著作对此论述不少,但目前国内外很多对生产流水线平衡问题仅见于理论上的研究,其基本研究方法是将一个实际的流水生产线按一定方式进行简化,以建立一个可以模拟实际流水线情况的数学模型,然后采用适当的方法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求解,以得出若干个理论上的可行解供流水线的设计者参考。由于影响流水生产线平衡的因素很多,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把所有影响因素都考虑进去的数学模型,而且考虑的因素越多,理论设计的模型就越复杂,当数学模型中的作业元素和约束条件过多时,甚至难以找到合适的算法进行求解,因此,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除了建立数学模型外,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运

12、用算法解决装配线平衡问题,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这些算法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装配作业的重组,是基于作业时间已知的条件下进行设计。所以,这些方法都是优化时间分配的方法,而不能研究操作改进给装配线带来的利益。但随着工业工程影响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工业工程的力量,也出现了很多关于应用工业工程技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研究著作,而且大量实践也证明工业工程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生产线平衡问题是典型的NP-Hard组合优化难题,目前,针对生产线平衡问题,主要的解决方法可以分为四类:工业工程方法、数学分析法、启发式方法和仿真优化方法。本文主要运用工业工程方法。现国内外正经历着新的产业革命精益生产, 重

13、新定义企业价值, 消除一切不必要的浪费。在实际加工生产中, 浪费主要表现在:不必要的工序; 原料或半成品或成品盲目地搬运; 因上道工序的不及时,下一道工序只能等待等。这些会造成无谓的工时损失, 生产线平衡即是衡量产线工序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也能反映出企业综合管理水平的高低。生产线平衡问题直接关系到设施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且影响到产品的质量,此外,生产线平衡给员工带来的公平感,有助于员工间的合作,因此也是企业关注的热点。1.4研究的主要内容本论文通过对生产线平衡研究发展历程的认识,运用工业工程的相关知识对烟台富士康CTV处TV生产线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同时应用平衡理论对该生产线进行了分析和优

14、化,希望通过这些研究能够提高自己对工业工程基本理论的认识和对这些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篇论文为青岛红旗电机公司的小电机生产线起到一定的指导和借鉴作用,从而使该生产线能够真正达到高效率、高品质生产的目标。51 基本理论综述2基本理论综述2.1工作研究理论工业工程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工作效率,工作研究是工业工程体系中最重要的基础技术,起源于泰勒提倡的“时间研究”的吉尔布雷斯提出的“动作研究”。“时间研究”是用科学法则代替经验法则,确定一名工人每日公正合理的工作量,并采用秒表测定,制定工时定额。“动作研究”是通过研究

15、改进操作和动作方法,提高生产效率。1936年“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结合为一体。随着动作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延伸到对操作和作业流程的研究,逐步形成了“方法研究”(Method Study)的完整体系,时间研究的技术也日益丰富和完善,尤其是20世纪40年代以后,出现了众多的预定时间标准,它们可以说是动作研究与时间研究的完美结合。到了40年代中期,“时间研究”则更名为“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至此,“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部分结合在一起统称为“工作研究”。工作研究的对象是作业系统。作业系统是为实现预定的功能、达到系统的目标,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所形成的有机整体。作业系统的目标表现为输出一定的“产品”或“服务” 。作业系统主要由材料、设备、能源、方法和人员等五方面的因素组成,其结构如图2.1所示。为了使作业系统达到预定目标,在系统转换过程中需经常检查测定作业活动的时间、质量、成本、柔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