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腧穴-上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3490545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26.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腧穴-上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经络腧穴-上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经络腧穴-上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经络腧穴-上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经络腧穴-上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络腧穴-上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腧穴-上篇(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络输穴-上篇,S 君,壹,贰,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肆,叁,伍,陸,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一、手太阴肺经,主治重点:本经腧穴均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的功效,主要治疗肺、喉及肠胃和经脉循行部位有关疾病。如咳嗽,气喘,胸部胀满疼痛,鼻塞感冒,头项强痛以及呕吐腹泻等,主要穴位: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S 君,尺泽 合穴,别名:鬼受、鬼堂 穴名释义:尺,古代以腕至肘为一尺;泽,指沼泽、低凹处,水聚之地。本穴为肺之合穴,属水,手太阴脉气至此像水之归聚处,故名尺泽。 定位: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肌腱桡侧缘凹陷中 功效:清肺润肺,肃理肺气 主治: 1.咳嗽、气喘、咯血,咽喉

2、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 2.肘臂挛痛 3.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操作:直刺0.81.2寸,孔最 郄穴,穴名释义:孔,空穴,空隙,意指通意;最,聚也,甚也。穴为肺经气血汇聚之处,刺之最宜宣通肺气,故名孔最。 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 功效:清热利咽,润肺,止血 主治: 1.咯血、鼻衄、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症 2.肘臂挛痛 3.痔血,操作:直刺0.51寸,列缺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别名:童玄,腕劳 穴名释义:列,分解、裂开、陈列;缺,器破、缺口、空隙。古称天上之裂缝:天门。穴为手太阴络穴,位于桡骨茎突上方,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手按压有分裂缺口,又因

3、手太阴经属肺,肺为脏之盖,居诸脏之上,至高无上曰天,脉气由此别裂而去,似天上之裂缝,故名列缺。一说古称雷电之神为列缺,而闪电之形有似天庭破裂而名 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 功效:宣肺通络,通调任脉 主治: 1.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等肺系热性病症 2.手腕痛 3.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斜等头面部疾患,操作:向上斜刺0.51寸,鱼际 荥穴,穴名释义:鱼,指第一掌骨侧之肌肉隆起处,状若鱼腹,称鱼,或手突;际,指边缘之意,本穴在掌后肌肉隆起状若鱼腹处之边缘,亦称赤白肉际处,故称鱼际 定位: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 功效:清热润肺

4、,利咽通络 主治: 1.咳嗽、咯血、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症 2.掌中热 3.小儿疳积,操作:直刺0.50.8寸,少商 井穴,别名:鬼信 穴名释义:少,有小、微小、末端之意;商,为五音之一,肺音属商。穴为肺经之井穴,位于四肢末端,又为肺气之始发处,喻水上之小流,故名少商。 定位: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功效:清热利咽,开窍醒神 主治: 1.咽喉肿痛、鼻衄等肺系实热病证 2.指肿,麻木 3.高热、昏迷、癫狂,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二、手阳明大肠经,主治重点:本经腧穴具有清热祛风、通经活络、消肿止痛、安神定惊的功效。主治头面、咽喉、胃肠、神志、皮肤疾患、发热以及

5、经脉所过之处的痛症与痿痹,主要穴位: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S 君,商阳 井穴,别名:绝阳、面明 穴名释义:商,五音之一,发金音。本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大肠与肺相合,行于阳分,肺属金,金音商,穴属金属阳,故名 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脚侧上方0.1寸 功效:清热消肿,开窍醒神 主治: 1.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 2.热病、昏迷等热证、急症 3.手指麻木,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合谷 原穴,别名:虎口 穴名释义:合,有交结、合拢之意;谷,指山谷。本穴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即当大指、次指相合之处,是处犹如深谷,故名 定位: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功效:清热解表,明目聪耳,通络镇痛

6、 主治: 1.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口眼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 2.发热恶寒等外感病症 3.热病无汗或多汗 4.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症 5.上肢疼痛、不遂 6.口面五官及颈部手术针麻常用穴,操作: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手三里,穴名释义:里,可作寸解,本穴为手阳明经经穴,屈肘侧置距肘端下三寸,正居大脉之处,故名 定位:肘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功效:清热明目,理气通腑 主治: 1.肩臂麻木、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2.腹痛、腹泻 3.齿痛,颊肿,操作:直刺0.81.2寸,曲池 合穴,别名:鬼臣、阳泽 穴名释义:曲,屈之意;池,水池之意。本穴为手阳明之合穴,穴在肘

7、外辅骨之肘骨中,当脉气流注其穴时,似水注入池中,且取穴屈曲之时,穴处有凹陷,形似浅池,故名 定位: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清热疏风,消肿止痒 主治: 1.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2.热病 3.眩晕,癫狂 4.腹痛、吐泻等肠胃病证 5.咽喉肿痛、齿痛、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6.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疾患,操作:直刺11.5寸,肩髃,别名:髃骨、中肩井、扁骨、扁尖 穴名释义:肩,指肩部;髃,指髃骨,为肩端之骨。本穴位于肩上髃骨处,即在肩端部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故名 定位: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凹陷中 功效:清热祛风,通利关节 主治: 1.肩臂挛痛、上肢不遂等肩、上肢病证

8、2.瘾疹,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方向斜刺,迎香,别名:冲阳 穴名释义:迎,指迎接;香,指气味。本穴位于鼻旁,主治鼻塞不通,针此可恢复嗅觉,故名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 功效:散风清热,通利鼻窍 主治: 1.鼻塞、鼻衄等鼻病 2.口、面痒等面部病证 3.胆道蛔虫症,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三、足阳明胃经,主治重点:本经腧穴具有清热、调和肠胃、舒筋活络、祛风明目、止咳平喘、安神的功效,主要治疗与肠胃有关的消化方面的疾病以及神志病、头面病、热病、哮喘病、皮肤病、本经脉循行路线上的疾病,主要穴位: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

9、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S 君,地仓,别名:会维、胃维 穴名释义:地,指鼻以下;仓,指藏谷处。本穴位于鼻下口吻之旁,口以入谷,贮入胃中,犹如仓库,故名 定位:口角旁开0.4寸 功效:祛风止痛,舒筋活络 主治: 1.口、流涎、面痛等局部病证 2.眼睑瞤动,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可向颊车穴透刺,下关,穴名释义:下,指颧骨弓下方;关,指机关、活动之意。本穴位于下颌关节前牙关处,与上关相对,故名 定位: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记之间凹陷中 功效:消肿止痛,聪耳通络 主治: 1.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斜等面口病证 2.耳聋、耳鸣等耳疾,操作:直刺0.51寸,留针时不可做张口动作,以免

10、折针,头维,穴名释义:头,指头部;维,维护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故名 定位: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功效:熄风镇痉,止痛明目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等头目病证,操作:平刺0.51寸,天枢 大肠募穴,别名:长溪、谷门、长谷 穴名释义:枢,指枢纽。脐上应天,脐下应地,本穴位于脐旁,为天地上下腹之分界,正当人身之中,通于中焦,有翰旋上下,职司升降之功,为中下二焦气化出入之枢纽,故名 定位:横平脐中,旁开2寸 功效:调理肠腑,升降气机 主治: 1.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胃肠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患,操作:直刺11.5寸,梁

11、丘 郄穴,穴名释义:梁,指高起;丘,指陵起。本穴在膝髌上外缘上2寸凹陷中,穴前骨巨如梁,穴后内隆如丘,犹如山梁之上,故名 定位:在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 功效:和胃消肿,宁神定痛 主治: 1.膝肿痛、下肢不遂等下肢病证 2.急性胃痛 3.乳痈、乳痛等乳疾,操作:直刺11.2,犊鼻,穴名释义:犊,指小牛;鼻,含凹陷之意。本穴在髌韧带外侧凹陷中,犹如牛犊鼻孔,故名 定位:膝前区,髌骨下缘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功效:消肿止痛,通经活络 主治:膝痛、屈伸不利、下肢麻痹等下肢、膝关节疾患,操作:屈膝向后内斜刺11.5寸,足三里 合穴;胃经下合穴,别名:下陵,鬼邪

12、穴名释义:三里,指三寸。本穴位于膝下三寸,故名 定位:犊鼻下三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 主治: 1.胃痛、呕吐、噎膈、腹胀、腹泻、痢疾、便秘等胃肠病证 2.下肢痿痹 3.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 4.乳痈、肠痈等外科疾患 5.虚劳诸证,为强壮保健要穴,操作:直刺12寸。强壮保健常用灸法,条口,穴名释义:条,指长;口,指出入经过之处。本穴位于上、下巨虚之间,胫、腓骨间隙中,当足尖上翘时,是穴处肌肉凹陷,有如条口形状,故名 定位:小腿外侧,犊鼻下8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理气舒筋,祛湿温经 主治: 1.下肢痿痹,转筋 2.肩臂痛 3.脘腹疼痛,操作:直刺11.5

13、,丰隆 络穴,穴名释义:丰,有满之意;隆,指隆起、盛而言。本穴属足阳明经,而足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谷气隆盛之脉,同时本穴所处肌肉丰满而隆起,故名 定位: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 功效:化痰定喘,宁心安神 主治: 1.头痛、眩晕、癫狂 2.咳嗽、痰多等痰饮病证 3.下肢痿痹 4.腹胀、便秘,操作:直刺11.5寸,内庭 荥穴,穴名释义:内,人也;庭,指居处。本穴当足背第2、3趾间缝纹端,两趾如门,犹如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 定位:足背,第2、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功效:健脾和胃,清心安神 主治: 1.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五官热性病证 2.热病 3.吐酸、腹泻、

14、痢疾、便秘等肠胃病证 4.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四、足太阴脾经,主治重点:本经经穴主要用于防治脾胃功能失调的消化系统疾病、妇科、肝胆疾患、各种血症和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主要穴位: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S 君,公孙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穴名释义:该穴是脾经的络穴,从此通向胃经,昔有肝木为公,脾土为孙之说,故名 定位: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功效:健脾化湿,和胃理中 主治: 1.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脾胃肠腑病证 2.心烦失眠、狂证等神志病证 3.逆气里急、气上冲心(奔豚气)等冲脉病证,操作:直刺0.61.2寸,三阴交 足三阴经交会穴,

15、别名:太阴、承命、下三里 穴名释义:穴在内踝上3寸骨下陷中,为足三阴经之交会穴,故名 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 功效:健脾化湿,肃降肺气 主治: 1.肠鸣腹胀、腹泻等脾胃虚弱诸证 2.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遗精、阳痿、遗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患 4.心悸,失眠,眩晕 5.下肢痿痹 6.阴虚诸证 7.湿疹,瘾疹等皮肤疾患,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地机 郄穴,别名:脾舍、地箕 穴名释义:地,土为地之本,意指足太阴脾土。机,要也,穴属足太阴之郄,为足太阴气血深聚之要穴,故名地机 定位:小腿内侧,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缘后际 功效:健脾渗湿,调理月经 主治: 1

16、.痛经、崩漏、月经不调等妇科病 2.腹痛、腹泻等脾胃病证 3.小便不利水肿等脾不运化水湿病证 4.下肢痿痹,操作:直刺11.5寸,阴陵泉 合穴,别名:阴之陵泉,阴陵 穴名释义:膝之内侧为阴,胫骨内侧髁高突如陵,髁下凹似泉。穴为足太阴之合,属水,故谓之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髁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凹陷中 功效:健脾渗湿,益肾固精 主治: 1.腹胀、腹泻、水肿、黄疸等脾湿证 2.小便不利、遗尿、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疾患 3.膝痛、下肢痿痹等下肢病证 4.阴部痛、痛经、带下、遗精等妇科、男科病证,操作:直刺11.5寸,血海,别名:百虫窝、血郄 穴名释义:脾主统血,温五脏。穴为足太阴脉气所发,气血归聚之海。穴主妇人漏下,血闭不通,逆气胀。为妇人调经要穴,故名血海 定位:在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 功效:健脾化湿,调经统血 主治: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妇科病 2.瘾疹、湿疹、丹毒等血热性皮肤病 3.膝股内侧痛,操作:直刺11.5寸,五、手少阴心经,主治重点:本经腧穴均有宁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