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8312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以校为本现代教研制度(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立以校为本的现代教研制度,一、校本教研的内涵,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的简称,它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二、校本教研的特征,特征之一 以校为本 (1)“基于学校”:校本教研的基点是学校,研究要扎根于本校的实践,以本校教师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为出发点,解决现存的问题。校本教研不同于学术性的专业研究,它基于学校,为了学校而进行,重心在学校,基地也在学校。,(2)“在学校中”:校本教学研究的主体是教师,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教师对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地加以反思、改进,获得教学创新和

2、质量提高。 教师即研究者,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研究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以便顺利达成教学目标。,(3)为了学校 校本教研的目的是: 落实新课程理念 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校本教研的特征,特征之二 行动研究 “校本教研” 是一种研究方式,它的内涵是行动研究,它区别于一般的科学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行动研究法的起源,1933 年至1945 年,美

3、国的柯利尔在担任美国印第安人事局局长期间,安排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结合一起研究改善印第安人和非印第安人关系的方案。在这一过程中他得到启发,他认为: 1.专家研究的结果还须靠实际工作者执行和评价,倒不如让实际工作者根据自身的需要,对自身工作进行研究,或许效果更好。 2.专业性的研究需费较长时日,注重实际应用者等待不了取得研究结果后再来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对迫切问题的解决,难以采用全面研究的方式。更合适的是就已有资料提出改革措施,一边实施,一边观察分析结果,随时调整修改行为。 他称此法为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对实际问题解决的这种适宜性使它很快得到发展。,行动研究法的发展,70 年代以后,行动研究法发

4、展很快。在教育领域,许多国家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行动研究,学者们提出了“教师即研究者”等思想。这为行动研究增添了新的见解,也为广大学校教师参与到教育科研中来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条件。,行动研究法的倡导者,社会心理学家 勒温 勒温作为行动研究的创始人,曾确立了行动研究的基本思想。他认为,行动研究的开始是对问题的介定和分析;行动研究中应该有对计划及其实施情况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行动研究的整个过程应该是螺旋式发展的过程。,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柯雷 1953 年,柯雷把行动研究法介绍到教育界, 在其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措施一书中指出:“所有研究上的研究工作,经由应用研究结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

5、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及集体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思考,指出应用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并须讲求方法,有系统收集资料,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柯雷的五步骤 柯雷在 50 年代初提出了行动研究过程的五个项连步骤: ( 1 )明确问题; ( 2 )确立解决这个问题的行动目标与过程; ( 3 )按设计行动,对行动做记录和收集资料; ( 4 )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概括出关于行动与目标关 系之间的一些一般原则; ( 5 )在实践情境中进一步检验这些原则。,行动研

6、究法的倡导者,澳大利亚迪金大学 凯米斯 凯米斯对行动研究过程步骤的描述更多地继承了勒温的传统,认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式发展的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都包括了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行动研究法的特征,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 传统上的研究目的在于发现普遍规律,是“为理论而研究”这种研究目的一方面使教育第一线中对教育最有发言权的广大教师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又使美好的教育理论仅仅停留于文字记载。尽管有人试图让教师成为使教育理论变成教育实践的中转站,但这种观点把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估计得过于简单了。理论与实践的最好结合要求行动与研究的紧密结合。行动研究打破了传统

7、研究目的的局限性,它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理论上的产出和普遍规律的发现,而是为了行动的改变、实践的改进。,2.从研究的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行动研究是抓住行动中值得关注的对象作为研究的问题。其他研究也会对行动进行研究,但它们没有行动研究这么专一。行动研究关注学生行动的改进,但它是通过关注教师或其它学校教育人员行动的改进来实现学生行动的改进。它要分析问题之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但是其它种类的研究往往只针对某一方面。有的只调查分析现状;有的可能还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但谁去解决问题,能否解决问题,则不管。而行动研究是一条龙服务,它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8、,2.4.4 教师目光的分配 量表设计:郑超(浙江余杭高中华东师大崔允漷) 观察维度:课堂文化-关爱;教师教学-机智 研究问题:教师的目光如何分配?,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研究”。 行动研究的环境是教师工作于其中的实际环境。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行动中发现问题、分析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进自身工作。“问题课题化”、“课题问题化”,注意研究“小问题”是行动研究通常采用的做法。,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的人就是学校的教育行动者广大学校教育工作者。他们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研究的结果又运用于改进自己的工作。研究结果产生者和应用者同集于一身,这比起其它研究来说是绝

9、无仅有的。,5.从研究范围看,是研究者行动所涉及的范围 研究者研究的是自己工作中涉及的人、事物。其研究结果问题的解决及由此得到的经验只限于自己特定的工作范围内有效,不一定能普遍应用。,6.从研究进程和方法看,是边行动边调整 行动研究要通过研究者行动上的干预来达到对对象的改变。行动干预的进程和方法没有一个严格的程序,也无法预先完整的设定。它具有弹性和动态性,由研究者根据情况边实践边修改。因此它要求教师要有对实践问题的敏感能力、适时调节研究方法或侧重点的应变能力。这类上类似于中医治病,通过病人吃药后的反映和变化,多次调整处方,最后达到治愈的目的。,7.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发展 行动的改进和

10、发展具有双重含义。一是学生行动的改进和发展。二是教师行动的改进和发展,教师获得专业知识和能力提高。行动研究已经作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行动研究的实施原则,1.行动 从行动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一系列的行动中,逐渐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逐渐改善原有状况。 2.合作 行动研究常称为合作性的行动。它要求从事相同工作的人共同研究,特别是本学校的人共同研究。有时也可以要求学校的其它人员共同研究。家长、学生及社会有关人士也可以是合作研究的对象。 3 .弹性 行动研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只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一切预定的计划均可以改变。在行动研究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调整研究计划

11、,死板地坚持原定计划不变是有害的。 4.不断考核或检讨 行动研究要利用多种方法与工具,不断考查工作的结果,搜集各种情况改善的证据,及时修正行动,促成问题的妥善解决。,特征之三 互动反思,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三种基本力量。 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课程的基础和前提。校本教研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的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 校本教研是一种合作性的参与式研究,强调研究的民主性,包括教师之间、教师与专家、学校管理者、其他合作者之间的经常性的互动与协作。 以校为本的教研,还应有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学校要积极主动地

12、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专业研究人员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设,努力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并积极向一线教师征集教育教学难题,组织更大范围的协作体破解难题。,特征之四 开放对话 “校本教研”就是教师与课程的对话、教师与自身的对话、教师与教师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是一种“对话文化”。 在这种“对话文化”里,对话双方不是传统教育中的那种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我”与“你”(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对话和问答关系。 对话双方不只是各自陈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让对方无条件接受,而是对话双方需要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来相互倾听和沟通。这种“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

13、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甚至是共享情感体验,共享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等。,开放对话的原则 1.创设自由的气氛,研究者不应该受任何条条框框限制,放松思想,让思维自由驰骋。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位,大胆地展开想象,尽可能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提出独创性的想法,甚至是荒诞的想法。 2.在现阶段量有价值,而不是质。提出的建议越多越好,发言量越大,意见越多种多样,所论问题越广越深,出现有价值设想的概率就越大。 3.延迟评判。一切评价和判断都要延迟到头脑风暴结束以后才能进行。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评判约束与会者的积极思维,破

14、坏自由畅谈的有利气氛;另一方面是为了集中精力先开发设想,避免把应该在后阶段做的工作提前进行,影响创造性设想的大量产生。 4.禁止批评。绝对禁止批评是开放对话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参加研究活动的每个人都不得对别人的设想提出批评意见,因为批评对创造性思维无疑会产生抑制作用。同时,发言人的自我批评也在禁止之列。有些人习惯于用一些自谦之词,这些自我批评性质的说法同样会破坏会场气氛,影响自由畅想。 5. 取长补短。鼓励参加者对他人已经提出的设想进行补充、改进和综合。,特征之五 内部驱动 “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给教师一些现成的研究方法,而是要把教师的创造潜能诱导出来,将教师的生命感、价值感从沉睡

15、的自我意识和心灵中“唤醒”。 “校本教研”就是要“唤醒”教师沉睡的研究意识,增强其自我意识,使教师获得一种生命的升华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校本教研”从根本上讲,是教师主体生命的投入,是教师生命的展开过程。教师不是站在对象(学生、教材、课程、环境等)的旁边,只是作为一名旁观者作外部的观察和描述,而是进入对象,与对象融为一体,在不断地反馈、调节、体验中,改变自身教学行为,感受到自己的教学能力,体味到教学的乐趣和自己生命的意义。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校本研究,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自身的生活方式,从而在研究中,更深刻地理解自己行为的社会意义,体会到自己生命的职业价值。以校为本的研究,让教师真正成了自主的

16、研究者。,教学研究已经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什么?答曰:上课。其实不然,比如,一位数学教师的周教学量只有12课时,540分钟,9小时,按每日工作时间8小时计算,上课时间只占工作时间的13。何况,教师的工作时间远不只每日8小时,上课时间也远达不到13的比例。其余的时间在做什么?备课,批改作业,思考问题,与学生谈话,与同行交流等。把这些事情综合起来,叫什么呢?叫做教学研究。 只要你在干这些事的时候有明确的目标,有问题意识,有提高教学质量的期待,有发现规律并遵循规律的向往,就叫做教学研究。因此教学研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而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位教师,每天都在进行教学研究,研究的成果记在备课本上,或者不记在备课本上。上课是什么?上课,就是发表成果,通过上课,教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我们80以上的时间与精力都在进行教学研究,上课是我们发表成果的一个方式,我们每天都在发表成果。,三、校本教研的现状,本次调研的目的是:首先,了解新课程背景下,我市中小学教研活动的基本现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