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8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0.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考点集训第四十二课时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十二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文学经典的重构指的是通过对现有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在获得新的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现存的经典书目进行修订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和实用。重构不是把现有的经典推倒重来,而是通过增添与删除,从而接纳被历史确认了的新的经典,剔除被历史证明为不是经典的作品。通过重构,文学经典才能与历史同步,文学经典的书目才会变得完备和可靠,文学经典的质量才会得到保障。事实上,重构最大的作用在于增补和删除,增补即把现在被视为经典的作品补充进去。删除即把过去误认为是经典的作品从经典书目中清除出去。因此,这一重构的过程也是文学经典化的过程。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

2、趣味等的影响,文学经典书目实际上一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化着。文学作品能够变为经典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布鲁姆认为,作家及其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在于“陌生性”。他说:“一切强有力的原创性文学都具有经典性。”原创性对于文学经典是重要的,但是我们无法据此解释那些大量被排除在经典之外的同样具有原创性的作品。例如西方的骑士小说和我国的武侠小说,它们的陌生化特点往往让阅读它们的人爱不释手,但是它们却不能成为经典。这就是说,布鲁姆提出的原创性标志的陌生性,难以成为文学作品经典化的标准。当我们从起源上对文学加以研究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文学作品的产生,从本质上说,完全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古

3、今中外发现的最早文本,都与记载宗教祭祀仪式的活动有关。在那些古老的极其简略的文字记载中,如我国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就包含内容丰富的故事文本。这些记录宗教祭祀活动的古老文献,就是文学的最早的源头。这些文献的基本功用,就是教诲,并为其他人或后来者提供范例,建立规范,形成体制。一直到后来,文学始终保持着这一基本功用。文学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学产生的目的就在于伦理表达的需要,文学的功能就是教诲,而文学的审美功能则只是文学教诲功能的衍生物,是为教诲功能服务的。文学缺失了教诲功能,即伦理价值,文学的审美价值则无法存在。文学价值的大小在于其所发挥的教诲功能的大小。作为文学经典,其教诲的功能都能够得到

4、充分体现;反之,文学就难以成为经典。这就是说,文学经典的价值在于其伦理价值,其艺术审美只是伦理价值的一种延伸,或是实现其伦理价值的形式或途径。因此,文学能否成为经典是由其伦理价值决定的。(摘自聂珍钊文学经典的阅读、阐释和价值发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学经典的确认基于对文学经典的阅读和阐释,获得关于经典新的认识和理解,是对文学经典进行重构的必要前提。B文学经典化过程也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过程,通过增补和删除去旧纳新,保障经典的质量,实现与历史的同步。C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文学经典的重构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文学经典的书目的“完备和可靠”始终需要经历不断的确认和否定。D文

5、学经典的确认受到文学传统、文学流派、艺术风格、审美趣味等的影响,这意味着即便同一时代,人们对于经典的确认也会存在分歧。【答案讲评】B(“文学经典化过程也就是文学经典的重构过程”错,经典的重构是经典化过程,但经典化过程不限于经典的重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在论述“文学经典的重构”时,先对概念进行明确而严谨的定义,并进而指出重构对于文学经典起到的积极作用。B第二段引用并分析布鲁姆关于文学经典成因的看法,与下段形成对照,如此“先破后立”,使得作者的观点更为鲜明。C第三段,运用例证法,分析殷商龟甲兽骨上的卜辞,从文学的源头证明了文学成为经典的决定因素是其伦理价值。D

6、全文三段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文学经典需要进行重构,而明确其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是重构文学经典的必要条件。【答案讲评】C(殷商龟甲兽骨上的卜辞是证明“文学作品的产生是出于伦理道德的需要”,并不能证明“文学成为经典的决定因素是其伦理价值”。)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骑士小说和武侠小说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对它的读者往往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但其教诲功能不足,被排除在文学经典之外。B东西方关于文学经典的成因的观点各有侧重,西方侧重艺术性,东方侧重功能性,两者可以相互补充。C文学在其产生之初,就具备了教诲功能;审美功能则是在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更好地实现教诲功能才产生的。D文学的审美功能与

7、教诲功能是相辅相成的,审美功能帮助更好地实现教诲功能,教诲功能丰富文学的审美价值。【答案讲评】A(B.“东西方”以偏概全,只是布鲁姆和作者的观点;C.“衍生物”是指审美功能是伴随教诲功能而产生的,并非指要发展到一定阶段;D.“相辅相成”“教诲功能丰富文学的审美价值”原文无据,文章只强调教诲功能的决定作用。)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区块链技术是伴随加密数字货币逐渐兴起的一种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使用密码学原理保证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数据存储受到互联网多方用户共同维护和监督,具有去中心化、透明公开、数据不可修改等显著优点。区块链技术通过在网络中建立点对点之间可

8、靠的信任,去除价值传递过程中介的干扰,既公开信息又保护隐私,既共同决策又保护个体权益,为实现共享经济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支撑,有望支撑实现共享交通、共享教育、共享住房、共享能源等多个共享经济场景,是实现共享经济的一种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数据公开透明,为共享经济提供信用保障。区块链本身即为一个大型海量数据库,记录在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任何节点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区块链平台进行信息查询。任何第三方机构无法将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已有信息进行修改或撤销,从而便于公众监督和审计。这种体现为“公正性”的技术优势,使得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选举、保险、知识产权、慈善公益等领域都具有广泛深入的应用价值。具体

9、到共享经济当中,能够为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信用体系提供保障。催生智能合约,为共享经济提供解决方案。智能合约是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就可以在网络信息平台和系统中得到自动执行的合约。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兼具自动执行和可信任性的双重优点,使其可以帮助实现共享经济中的诸如产品预约、违约赔付等多种涉及网上信任的商业情景,使共享经济更加完善可靠。当然,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共享经济场景也有一些障碍,比如缺乏完善有效的“共识机制”,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共识机制能够同时解决安全性、环保性、高效性等问题。在现有区块链技术下,当用户对交易的公平性产生怀疑时无法向任何机构进行申诉。同时,区块链被设计成环环

10、相扣,能够从任何一点追溯至初始区块,查询到链上所有信息。然而这只能确保通过区块链交易的公平性,却不能保证区块链交易的合法性,追踪犯罪行为将变得异常困难。长远来看,区块链技术面临潜在的安全性隐忧。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算法是相对安全的,但是随着量子计算机等新计算技术的发展,未来非对称加密算法具有一定的破解可能性,这也是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潜在安全威胁。(摘编自许华磊区块链技术与共享经济,光明日报2018年01月)1下列对“区块链技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一种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算法相对安全,但未来有可能被破解。B数据以块链结构存储,受到互联网多方用户监督,任何第三方机构都无法进行修

11、改。C为支撑共享经济,在网上建立起了点对点之间的可靠信任关系,去除了中介的干扰。D既公开信息又保护隐私,既共同决策又保护个体权益,是实现共享经济的理想方案。【答案讲评】C(结合文末内容“区块链技术通过在网络中建立点对点之间可靠的信任,去除价值传递过程中介的干扰,既公开信息又保护隐私是实现共享经济的一种非常理想的解决方案”分析可知,“支撑共享经济”是区块链技术的作用,而非这种技术的目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介绍了区块链技术这一概念及其特点,还有它在共享经济领域里的应用意义。B文章开头先总说,然后分述优缺点,最后是对其未来发展趋势的瞻望,呈总分总结构。C全文围绕区

12、块链技术和共享经济的关系论述,具体论述了其对共享经济的积极作用。D最后两段,作者从应用障碍与安全隐忧方面对区块链技术进行了深入冷静的思考。【答案讲评】B(结合文本内容“长远来看,区块链技术面临潜在的安全性隐忧这也是区块链技术面临的潜在安全威胁”分析可知,最后不是瞻望未来发展趋势,原文也不是总分总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开性和公正性技术优势,使得区块链技术在多个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价值。B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系统将为多种共享经济场景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C若合法性、安全性等得到了切实的保障,区块链技术将会有更好的应用前景。D任何完善的共识机制都不能同时解决安全性等问

13、题,阻碍了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答案讲评】D(“任何完善的共识机制都不能”错,原文说的是“还没有一种完善的共识机制能”。)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网络文艺评论重“网感”,更要重“美感”2017年,被视为网络文艺回归理性、走向规范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网络文艺的发展态势是“网络”裹挟着“文艺”狂飙突进,今年开始网络文艺将进入“文艺”再塑“网络”精耕细作的新阶段。与此相对的是,网络文艺评论却显逊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创作者和评论者普遍更关注、重视“网感”。“网感”是网络文艺与“网生代”心理共振的重要来源,但是,“网感”有时却被等同于“颜值”“恶搞”“炒作”等,如果重“网感”轻“美感”甚至取

14、消“美感”,评论就会陷入以点击率论成败、以“点赞”“吐槽”论优劣的误区。文艺的永恒追求是真善美。人们希望从文艺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感是衡量文艺作品极为重要的尺度,也是文艺评价应秉持的基本标准。因此,网络文艺评论仅重视“网感”不够,还应捕捉并发掘“美感”,探究“网感”和“美感”相互作用的机制。每当一种新兴艺术走向成熟,其从业群体渐趋壮大,总会伴随着文艺评论家群体的“分裂”和新生。当年电影批评摆脱“文学式评论”争论和“影评人”共同体的群体自觉,就是很好的例证。网络文艺评论已经走到类似的关口,而网络文艺评论家这一新“身份”的真正确立,除了对“网感”捕捉之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把握网

15、络文艺的“美感”,并作学理化阐发。网络文艺纵深发展,进一步显露出与传统文艺的差别,而且按照自己的逻辑发生着内部细分,新的艺术样态也不断涌现,这使其复杂性大大加强。与此相应的则是网络文艺“美感”的动态变化。在视频网站或数字博物馆欣赏、消费、品评艺术获得的美感与在电影院里、电视机前或博物馆中是不一样的,“进入”网络游戏所营造的互动空间得到的感受,与坐在电脑屏幕前观看影视作品也有很大差别。因此,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美学或艺术理论评论家,面对网络文艺大家族特别是其新生代成员时,理论手段和概念工具的缺失就会清晰地凸现出来。而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发达,可以预见,文艺对感官的触动还将迎来一场全新的变革,一种很难套用现成理论加以阐释的美感体验也将来临。这些都在呼唤一种新的美学,要求网络文艺评论不但要深入研究互联网对人的认知、心理、情绪以及真假、美丑、善恶等价值判断的影响,而且要探究这种影响发生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追踪美感在网络文艺语境下产生和变化的轨迹,进而阐明网络文艺重塑美感体验的内在机理。网络文艺将迎来持续发展的浪潮,作为新时代网络文艺评论家应该“网感”“美感”两手抓,既像一个听风者,敏锐捕捉兴起于网络的审美新风尚,又像一个严谨的地质学家,揭示网络文艺这座文化新矿的构造,从而为网络文艺的健康发展打开一片更广阔的空间。(选自2018年3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