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74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五单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同步测试卷1 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语文(一)(论述类文本阅读)班级_姓名_学号_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从世界工厂到世界消费市场须跨过三个坎中国有着14亿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如果说,过去的40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21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30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

2、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

3、006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18.5%,2018年已经高达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而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这无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4、。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

5、“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体制改革。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

6、“磨底期”,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摘编自2018年7月3日中评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B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GDP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并且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答案讲评】A(B项,“居民消

7、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说法错误,原文是“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C项,并列关系错误,原文是递进关系。D项,“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把未然当成已然,原文是“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过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B为了充分说明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

8、的三个“坎”。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答案讲评】B(“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中“由浅入深”说法错误,三个“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并列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这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的话题。C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社会分配体制改革是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解决的根本。D

9、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不过理想足够丰满,这注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答案讲评】D(转折关系错误,原文是“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丰满,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文字是记录和传达语言的书写符号。语言是有声的思维,文字是有形的思维。二者都是思维的外化。像语言一样,文字也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这种特点反映在古诗歌中,人们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反映在原始神话中,人们通过具体的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抽象的道理是没用的。形

10、象思维曾是人类最得心应手的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绘画文字是最早的文字。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不仅中国的古文字用形象来表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无一不是从象形开始来创造古文字的。创造文字的时代,人们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薄弱。人们进行抽象思维,还很难脱离具体形象来进行,往往要依赖于对形象的类比、比较、联想来进行。表现在文字的创造上,形与义密切结合在一起,人们是从形象来了解符号的意义的。文字的产生一方面是以人类抽象思维的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但另一方面,象形文字又标志着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这种低下的抽象思维能力不可能创造太

11、抽象的符号。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还主要表现在古文字上的词类上,表现为形容词的极端贫乏。从甲骨文看,形容词数量相当少,只有白、厚、明、光、赤、美、丽等为数不多的形容词。事物的性质包含在事物之中,与事物不可分离,只能通过人的思维才能把事物的性质从事物本身分开。在近代一些少数民族那里,要说热,只能说“像火一样”。早期文字中的“鱼”字是各种各样的鱼类象形,后来逐渐概括出一种共同的鱼的特征的象形文字,作为各种各样鱼的代表。早期文字中,几乎每个文字都经历了一定的概括过程。没有概括过程,就不可能产生一般意义上的文字。这种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

12、的种、类概念。在概括能力发展的同时,形象思维本身也在不断发展着。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古人类从事物中抽象出事物的性质,从而创造了形容词后,又创造着代表新的形象的词。例如,从羊的肥大的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的名词。形容词产生后,也使原有的一些代表具体形象的词成为更形象生动的新词。例如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镜”“明月”,使形象更逼真。古人类从众多的个别的事物中概括出代表一般意义的词后,又以此为指导去认识新的个别事物,创造新的字。从古文字的演变进化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

13、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从而使人类能够更深更广地认识世界。(摘编自朱长超从古文字看原始思维及其发展,有删改)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文字是有形的思维,是思维能力的反映,蕴含着思维的特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B人们在古诗歌中喜欢用比兴来说明某种道理,在原始神话中用具体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C文字的产生是以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一定水平为基础的,从象形文字可以看出人类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创造不出太抽象的符号。D概括能力使人们能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性质,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产生了最初

14、的种、类概念。【答案讲评】C(A项,“对思维进行考古所用的工具是古文字”的说法以偏概全,原文是“从某种意义上说,古文字是对思维进行考古的工具”。B项,曲解文意,第二段的中心句是“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核心词语是“形象”与“思维”。原文是“从文字的创造特点看这种文字的主要特点是象形”,并不是B选项提的“这种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便是象形”。D项,“因此它撇开了同类事物之间的差别性、个性和偶然性”,强加因果。)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论证古人类主要运用形象进行思维时,分别从古代诗歌、原始神话、文字创造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B古人类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以及甲骨文

15、中形容词的数量特别少都能说明古人类的抽象思维能力比较薄弱低下,这是举例论证的方法。C文章列举从羊的肥大形象创造了“美”字,进一步又创造了“美服”“美女”等新名词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演化出了抽象思维。D文章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论证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相互补充促进中辩证地发展,使人类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论点。【答案讲评】C(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形象思维从自身中演化出了抽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又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中国人、古巴比伦人、古玛雅人、古埃及人等都是从象形开始创造古文字的,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古文字可能属于绘画文字的范畴。B利用古文字去探索原始思维,可以发现原始思维是在“具体抽象具体,个别概括个别”的反复过程中发展的。C“月”字、“镜”字,在抽象出了“明”字后变成了“明月”“明镜”,使形象更逼真,说明抽象思维的发展也推动着形象思维的发展。D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证地发展,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相同的作用。【答案讲评】D(“可见它们在人类思维能力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完全相同的作用”无中生有,偷换概念。原文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中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