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348544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名师导学》高考语文总复习练习:第三单元 文言文阅读 考点集训第二十五课时 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集 训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考点集训(选择题6道,选文言短文6篇)【P】第二十五课时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第18则)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第19则)晋武帝始登阼,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第31则)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籍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

2、作楚囚相对!”(第62则)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箕山之志”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这里指归隐之志。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B“登阼”登上帝位,阼,大堂前西边的台阶。帝王登上阼阶来主持祭祀,所以也用阼来指帝位。C“楚囚”原指被俘的楚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左传载:“楚国伶官钟仪为晋所囚,仍奏楚声,表示不忘故旧。”D“桑榆”原指太阳下山时,阳光照着桑树、榆树的树梢,后便用桑榆比喻黄昏,也用来比喻人的

3、晚年。【答案讲评】B(“大堂前西边的台阶”错误,应为“大堂前东边的台阶”。)附:参考译文(第18则)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国账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叹赏。(第19则)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得到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在于这个数目的多少。(因为只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侍中裴楷进言道:“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做天下的中心。”武帝高兴了,群臣都赞叹而且佩服(裴楷)。(

4、第31则)到江南避难的那些人,每逢风和日丽的日子,总是互相邀约到新亭去,坐在草地上喝酒作乐。(一次,)武城侯周颌在饮宴的中途,叹着气说:“这里的风景和中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不一样了!”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凄然泪下。只有丞相王导脸色变得很不高兴,说道:“大家应该为朝廷齐心合力,收复中原,哪里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呢!”(第62则)太傅谢安对右军将军王羲之说:“中年以来,受到哀伤情绪的折磨,和亲友话别,总是好几天闷闷不乐。”王羲之说:“到了晚年,自然会这样,只能借助音乐寄兴消愁,还常常担心子侄辈减少欢乐的情趣。”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

5、。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敚,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

6、等。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C“主簿”官职名,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D“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服丧,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答案讲评】D(“服除”指守丧期满。也称除服、除丧、脱服,俗称脱孝,是古代丧礼仪式之一。)附:参考译文司马旦字伯康。清廉正直,精明强干,即使是做很小的事也一定仔细考虑,思忖不到符合规矩的解决方法就不罢手。靠父亲恩荫,任

7、秘书省校书郎,历任郑县主簿。郑县有个公开抢夺人田的姓蔺的妇人,家中有很多金钱,召集党徒贿赂官吏,共同为奸,十年不能处理。司马旦取案卷看了一遍,真假立即显露,贬退十几个官吏,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又有井元庆横行乡里,无人敢问,司马旦把他抓来依法惩处。当时司马旦还很年轻,大家都轻视他,从此惊讶佩服。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说:“蝗虫是百姓的仇敌,应该让他们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后来定为法令。(司马旦)遭父母去世,服丧期满,任监饶州永平铸钱监。(司马旦)任祁县知县,天大旱,人民缺乏食物,群盗横行抢劫,富家大族自备武器防卫。司马旦召集有钱人,用祸福利害来开导他们,于是(富家大族)争相拿出

8、粮食,减低价格出卖,还能略有盈利,饥民获得保全,盗贼也平息。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少善射与槊,喜任侠,以解仇报怨为事。唐乾符中,事于潜镇将董昌为部校。属天下丧乱,黄巢寇岭表,江淮之盗贼群聚,大者攻州郡,小者剽闾里,董昌聚众,恣横于杭越之间,以遏黄巢之冲要。唐僖宗在蜀,诏董昌讨伐,昌以军政委镠,镠率士进攻越、润州,平江、浙。除董昌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表镠代己为杭州刺史。唐景福中,昌渐骄贵,自言身应符谶,又为妖人王百艺所诳,僭称尊号,乃于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镠为两浙都将。镠不受命,以状闻,唐昭宗命镠讨伐。乾宁四年,镠率浙西将士破越州,朝廷嘉其功,赐镠铁券

9、,又除宰臣王溥为威胜军节度。镠于唐昭宗朝,位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节选自旧五代史世袭列传二,有删改)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射”是指射箭。周礼中记载,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B“节度使”官职名。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C“铁券”是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D“食邑”指我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盛行于周。后随分封制度废弛而意义不断演化,唐宋时作为赐予宗室和

10、高级官员的荣誉性加衔。【答案讲评】A(“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弈、书、数”中“礼、乐、射、弈、书、数”错误,应是“礼、乐、射、御、书、数”。)附:参考译文钱镠,杭州临安县人。年轻时善于射箭和使用长矛,喜欢行侠仗义,把解决仇怨作为事业。唐乾符年间,侍奉潜镇将领董昌,担任部校。当时天下接连战乱,黄巢进犯岭外,江淮的盗贼聚集在一起,大的盗贼进攻州郡,小的盗贼剽掠乡里,董昌聚集民众,在杭州越州之间恣意横行,来遏制黄巢的要害。唐僖宗在蜀地,下诏令董昌讨伐(黄巢),董昌把军事政务委托给了钱镠,钱镠率士兵进攻越州、润州,平定了江、浙一带。(皇上)任命董昌担任浙东节度使、越州刺史,(董昌)

11、上表奏请,让钱镠代替自己担任杭州刺史。唐景福年间,董昌逐渐骄奢显贵,他自称应验符示预兆,又被妖人王百艺欺骗,僭越本分,擅自称尊号,在越州自称罗平国王,年号大圣,伪命钱镠担任两浙都将。钱镠不接受命令,把情况报告(给了皇帝),唐昭宗命令钱镠出兵讨伐。乾宁四年,钱镠率领浙西将领士兵攻破越州,朝廷嘉奖他的功劳,赏赐钱镠铁券,又任命宰相王溥为威胜军节度使。钱镠在唐昭宗一朝,官至太师、中书令、本郡王,食邑二万户。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枢密调兵五千赴广西,珙移书执政曰:“大理至邕,数千里部落隔绝,今当择人分布数郡,使之分治生夷,险要形势,随宜措置,创关屯兵,积粮聚刍于何地,声势既张,国威自振。计不

12、出此而闻风调遣,空费钱粮,无补于事。”不听。珙奏:“襄、蜀荡析,士无所归,蜀士聚于公安,襄士聚于郢渚。臣作公安、南阳两书院,以没入田庐隶之,使有所教养。”请帝题其榜赐焉。初,珙招镇北军驻襄阳,李虎、王旻军乱,镇北亦溃,乃厚招之,降者不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款,以所受告为质,珙白于朝,不从。珙叹曰:“三十年收拾中原人,今志不克伸矣。”病遂革,乞休致,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致仕,终于江陵府治,时九月戊午也。(节选自宋史孟珙传)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屯兵”既有聚集军队、炫耀武力的意思,也指屯田垦荒的军队,在本文中取后一种意思。B“书院”是供人读书治学的地方,创始于

13、唐代。在宋代,著名的书院有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C“休致”古时将官员因年老而自请去职称为“休致”,“致仕”“致政”也表示退休。文中孟珙因病加重而要求辞官。D“戊午”为干支之一,是中国传统纪年、纪月、纪日的一种方式。文中为纪日,依干支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己日。【答案讲评】D(“前一日是丁己日”错误,依干支顺序可知前一日是丁巳日。)附:参考译文枢密调兵五千奔赴广西,孟珙致书执政说:“大理国到邕州,数千里内部落互相隔绝,现在应该选人分别到各郡,让他们分管生夷,(根据)地形的险易,可随宜处置,建关屯兵,确定在何处积粮聚草,这样,形成声势,国威自然振奋。不从这方面制定计划而是闻风调兵,白白浪费

14、钱粮,对事情无补益。”(他的意见)没被采纳。孟珙上奏说:“襄、蜀两地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士人无处安身,蜀地士人聚集在公安,襄阳士人聚集在郢渚。臣设立了公安、南阳两座书院,将那些被没收的田舍归属书院,使士人有地方受教育。”他请皇上题写榜文赐给书院。当初,孟珙招镇北军驻守襄阳,李虎、王旻的军队作乱,镇北军也溃散了,(孟珙)就用优厚的条件招抚他们,归降的人不断。元朝行省范用吉密通降书,以所受文告为凭证,孟珙向朝廷汇报,朝廷不许。孟珙叹道:“收复中原三十年的人,如今志向不能实现了。”他的病加重,请求辞官,他被授予检校少师、宁武军节度使后辞官,在江陵府治所去世,当时是九月廿六日。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15、,完成题目。杨尚希,弘农人也。父承宾,商、直、浙三州刺史。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涿郡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伏。周太祖尝亲临释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仕明、武世,历太学博士、太子宫尹、计部中大夫。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迥发丧于馆。尚希出谓左右曰:“蜀公哭不哀而视不安,将有他计。吾不去,将及于难。”遂夜中从捷径而遁。迟明,迥方觉,分数十骑自驿路追之,不及,遂归京师。高祖以尚希宗室之望,又背迥而至,待之甚厚。(节选自隋书卷四十六)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龆龀”,意为垂髫换齿之时,借指童年。古代多以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代称年龄,比如垂髫、黄发等。B“释奠”是古代在学校奠祭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释奠”属于荀子“天地”“先祖”“君师”三礼中的“君师”之礼。C“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著作。清代纪昀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指出,该书是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D“国子博士”即国子监的博士,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六国时就有博士,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答案讲评】D(“是古代最高学府里的最高学位”错误,“博士”是古代官名。)附:参考译文杨尚希,弘农人。父名承宾,历任商、直、浙三州刺史。杨尚希童年丧父。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