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2507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练习题及标准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我所欲也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本文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四书”:、。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乡为生死而不受。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故患有所不辟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二者不可得兼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贤者能勿丧耳 故患有所不辟也 呼尔而与之 蹴尔而与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 是亦不可以已乎 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妻妾之奉 .解释下列多义词: 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蹴尔而与之 于:

2、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种于我何加焉 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而: 呼尔而与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此之谓失其本心 、妻妾之奉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舍鱼而取熊掌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乡为身死而不受、呼尔而与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之则生,弗则得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因得遍观群书。 .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 ) 、故不为苟得也、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得之则

3、生,弗得则死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二、理解课文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 2.“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3.“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和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用原文回答) 5.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 。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4、请写出原句: 。 6.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 。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 7.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 8.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 9.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10.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 11.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 12.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 。 13.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 14.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 1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 。 1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

5、么? 。 三、拓展应用 .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什么?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 .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 。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 4.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 。 5.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 【满分作文展示】 我最喜欢舍生取义这个成语 贵阳一考生 我喜欢“舍

6、生取义”这个成语,是因为在我心中,“舍生取义”就是英雄的代名词。我喜欢“舍生取义”这个成语,是因为在我们的时代,“见义勇为”的英雄越来越少,因此,我渴望英雄,呼唤“舍生取义”。 老师讲过,“舍生取义”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准则,从古至今激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成就大业。老师还举了很多例子,如苏武、文天祥、史可法、谭嗣同还有董存瑞、邱少云,黄继光可是,他没有举出一个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我有些失望,是老师孤陋寡闻,还是这个时代没有英雄? 前些时候,网上疯传某某青年见义勇为,救助一位路边老人,避免了一场车祸。老人受伤了,好心的年轻人把老人送进医院,交了人院费,可是年轻人有麻烦了。老人的儿

7、女们把年轻人告上法庭,硬说他就是肇事者报见某单位出纳周女士从和平路交通银行取款回来,在东风桥遭一名歹徒持刀拦路抢劫。案发当时,周女士向略人呼救,路上众多行人,却袖手旁观 呜呼,无法想象。如今,难道真的没有“舍生取义”的英雄了吗? 否。就在我们身边,在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中,并不缺乏“舍生取义”的英雄人物。 在杭州白金海岸小区,当两岁女童从10层楼上坠落的一瞬间,吴菊萍伸出双臂搂住了孩子。虽然她当场昏迷。左手臂多处骨折,但她挽救了小女童的生命。亿万人被这惊险的一幕感动了,赞誉吴菊萍为“最美妈妈”,她就是我们身边“舍生取义”的女英雄。 张正祥30多年来,把心血都花在滇池的保护上。当私家矿主的保镖开

8、车向他直冲来时,他毫无惧色,大义凛然,用身受重伤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他就是一个“舍生取义”的英雄,他的勇气让歹徒胆寒。他是雪峰顶上傲然挺立的一株寒松。我们的时代有他这样的人,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风骨难道不能永世传承吗? 我赞美“舍生取义”,敬畏我们时代的英雄;我呼唤“舍生取义”,希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满分亮点】 (1)正反论证,见解奇特。先用反例表达对现时无英雄的忧虑。然后用百姓“舍生取义”的事例,证明现实中并不缺乏英雄人物。阐明中华民族“舍生取义”的风骨将永世传承的观点,完美地表达了赞美“舍生取义”、呼唤“舍生取义”的激情。 (2

9、)层层设疑,深入浅出。文章引出“渴望英雄,呼唤舍生取义”的话题以后,便开始设疑,解疑,波澜曲折,扶摇直上。深入浅出地论证,让读者的认识感受逐步提高,值得借鉴。 (3)取材新颖,击中时弊。文章打破了一般考生从历史的角度获取名人名言,或以历史名人的英雄事迹作为写作素材的习惯,从当代感动中国人物中获取素材,正好击中了文章中“当代无英雄”的时弊,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评荐名师 张宗明) 关于孟子的小故事 孟母三迁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

10、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断机教子 断机教子 孟子少年读书时,开始也很不用功。有一次,孟子放学回家,孟母正坐在机前织布,她问儿子:“论语的学而篇会背诵了吗?”孟子回答说:“会背诵了,”孟母高兴地说:“你背给我听听。”可是孟子总是翻来复去地背诵这么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孟母听了又生气又伤心,举起一把刀,“嘶”地一声,一下就把刚刚织好的布割断了,麻线纷纷落在地上。孟子看到母亲把辛辛苦苦才织好的

11、布割断了,心里既害怕又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忙问母亲出了什么事。孟母教训儿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你不专心读书,就像断了的麻布,布断了再也接不起来了。学习如果不时时努力,常常温故而知新,就永远也学不到本领。”说到伤心处,孟母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孟子很受触动,从此以后,他牢牢地记住母亲的话,起早贪晚,刻苦读书。 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

12、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

13、相同的做法。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孟子告子上 孟子 战国 思想家、教育家 儒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论语大学中庸 .w dn gng c gu xi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乡通向;从前。 得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辩通辨;辨别。 辟通避;躲避。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同时占有假使,假如天性、天良贤遗失、丢掉 祸患、灾难助词用脚践踏古代的一种量器 停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有什么益处侍奉 .解释下列多义词: 与: 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给。 于:介词,表示比较。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是: 批示代词,这个,这样。 这样看来,由此看来。 而: 连

14、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 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 .()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不仅有道德的人有这种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丧失罢了。 对于优厚的俸禄如果不问他合不合礼义,就接受它,那么优厚的俸禄对我来说有什么益处呢?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以前宁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我所认识的穷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二、理解课文 1.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15、。 2.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3.“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5.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6.舍生取义、嗟来之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

16、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0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11.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穷乏者得我与?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文中所指的比生命更可贵的东西是指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 1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5.鱼和熊掌对举 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 16.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