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8191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研学后教”的内涵认识 (一)“研学后教”类型 从结构上来看:“研学后教”可以看着是先研学,再教。与以前的老师先教,学生再进行模仿地学习相比,不但在表面上的顺序是有更改,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教学思想、教学本质、教学模式都进行了大的变革;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是以学定教,教在学之后,教在关键处。 (二)“研学”的类型 研学的类型,可以从以下的不同角度来进行分类:关系、时间、任务、内容等。 在“研学”关系的分类中,我们可以从教学元素来进行研究。第一、教师与教材内容;第二、学生与教材内容;第三、教师与学生。 在“研学”时间的分类中,我们可以从课堂中的先学与课外先学来进行研究。第1、 课堂外的“研

2、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在”研学文本”指导下自主阅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相关的问题。第2、 课堂中的“研学”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小组讨论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疑惑。 在“研学”任务的分类中,把从不含作业的“研学”和含作业的“研学”来进行研究。第1、 不含作业的“研学”,从小组内部分工说起,合作学习小组通常由6名学生组成,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的性别、学业成绩、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合理的差异,使每个小组成为全班的缩影或截面,这样构建的合作学习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第二、含作业的“研学”主要处理好教师所出的“研学文本”的科学性以及学生完成的

3、程度,和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素质。 在“研学”内容的分类中,我们可以从文本性(理论性)的“研学”它所包括有教科书以及课外书和活动性(实践性)的“研学”,它所包括有实验与实践。 (三)“后教”的类型 将“后教“分成以下三类: 1.自己教(自我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自主、探究学习一致; 2.同伴教(互助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的合作、探究学习一致; 学生教学生,小老师制,学生之间充分互动,责任和成绩共享;知识在交流互动中清晰、增值、内化和升华,坚持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和要求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老师教(

4、教师教育)坚持“三讲”与“三不讲”原则 “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的,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学生不讲之前不讲。 (4) “研学后教”特点 1.“研学”的特点 (1)超前性:就时间而言,学先于教,课内研学或课外研学。 (2)独立性:就性质而言,“教学”等于“学”+“教”,相对独立性(独立的任务),区别于传统预习(附属性);“后教”为研学服务(“后教”服从并服务“研学”);区别于传统预习(从属性)教为本学为本。 (3)异步性: 就结果而言,时间安排、进度掌控、深度把握都将因人而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共同进步与个性发展的完美结合。

5、 2.“后教”的特点(1)针对性 针对性,在这里的理解是:教师必须在研究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以及教材,并且对学生的情况完全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研学文本”,所以“研学文本”是一份符合本校学情的学习文件之一,这是针对性之一;学生在研究与学习教材内容后,根据老师所给的“研学文本”,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完成“研学文本”。因为教材只是一个区域内的通用学习文本,这是针对性之二;教师在学生完成后,收回来进行了解学生所做的情况,这是针对性之三;学生在完成“研学文本”后再参加课堂中的讨论,更加有目的性地参与并了解自己所不董的知识,通过展示交流后学会的,也不教!这样学生学习就更加有针对性。 新的改革理念:

6、少教多学。这样,我们的课堂就可以实现“学在教之前,教在关键处”。即,有针对性的教。(2)参与性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课堂要做到:全员、全程、全心。 传统教育教学,是老师准备的提前,学生只是在课堂上才知道本节上课的内容。“研学后教”的教学理念课堂的三维元素要全部协调。老师是有准备的:因为他们在准备“研学文本”的时候,就已经将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对象都已做了研究,是主动参与的;学生是有准备的:绝大部份学生是在完成“研学文本”后来参与课堂,所以,学生们了解本节课要上的内容,并且在完成“研学文本”的时候,也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和不懂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想将自己明白的、有独立新意

7、的问题表露出来。(3) 发展性 “后教”就是让学生这个主体在“研学”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升和收获;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获取不同的思维、方法与角度;在展示过程中获取自信;在评价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二、“研学后教”在我校的实践 (一)大岗中学“导学、导练、导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流程 按照大岗中学“研学后教”下“三导”教学的模式,可以将学校的课堂看以下流程构成: 1.导学 (1)课前导学:1、印发导学案,提前2天发给学生,进行提前预习指导;2、学生根据导学案最少提前一天完成导学案自学内容; (2)课堂导学: 第一步:目标展示,10分钟课前知识点、学习要点导学; 第二步:学生独学; 第三步:学生对学、互学;

8、 第四步:学生群学; 第五步:组内小展示; 第六步:班内大展示; 第七步:整理学案,达标测评。 时间分配:1、课前自学15分钟;2、教师导入10分钟,课中独学、对学、群学、展示25分钟;3、小结、检测、反馈5分钟。 2.导练 (1)教师编制训练型学案。 (2)学生完成训练学案(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同伴互查纠正;群力突破难点)。 (3)教师对学生进行达标检测或评价反馈。 导练(含练习、展示、反馈):包括学生复习、完成基本练习,巩固双基、作业、实验操作、实际运用、实践、自测(可23人相互出题、批改)、改错、自结(反思、小结)、测验用书面或口试、实践与活动,让学生考出兴趣。教师侧重验收-检查、批改、评

9、价(总结、评定);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因材施教、着重辅导学困生,掌握动态。 3.导发展 广义方面,指引导学生的全域发展。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主体,要充分引导、发挥学生自身潜在能力的倾向,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自身潜能,实现知、情、意、行的全域发展。 狭义方面,指引导学生课堂教学中的学力发展。这个学力发展主要包括基础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三个方面: (二)“三导”教学模式 “导学案”的集智形成 学校根据年级和学科人员构成,实行科组集智备课,形成各科结构相对稳定而又各具特色、符合本科实际的“导学案”。 集智备课的基本程序是:个人主备集体集智研讨

10、个性修改形成定案。 1.个人主备形成初案 备课组长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分工,安排好每位教师的主备任务,每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写出导学案初稿。备课中,要求教师认真把握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弄清所备内容的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精心设计导和学的教学情境,设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精选导练习检测题。初步形成融入自己教学思想和学生实际的初案。 2.集体研讨形成共案 集体集智研讨是备课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目的就是为了发挥科级团队优势、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符合班级学生实际的最优共案。在每周备课组活动中,首先由主备人作中心发言,对下一周的导学案进行解读,并提出导学案的修改意见和具体使用方法,然

11、后进行集体集智研讨。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对设计的导学案进行二次修改,形成具有集体智慧的年级导学共案。 3.个性修改形成特案 集体集智研讨后的导学案在使用前,任课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认知基础、层次差异和学识水平,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再度思考,再次优化,在众人智慧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再创新,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的方法、技巧写入导学案,将导、学案真正一体化。形成集众家之长,又兼有个人特色的导学案,更好地提高教学实效。 4.课后反思形成定案 课后反思就是通过自我反思,明白教学中的得失,写出以后改进的建议,达到改进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导学案主

12、备人搜集其他教师使用后的反馈意见,归纳、整理和改进导学案,形成定案。番禺区“研学案”编写与使用建议 根据番禺区“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意见精神,我区中小学在“研学后教”课堂中将使用“研学案”。为规范“研学案”的编写和使用,现对“研学案”编写格式及使用要求说明如下:一、什么是“研学案”“研学案”是学生参与“研学后教”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路线图;是教师在理解学科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提炼出的可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研学案”突出教师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研究,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规划出清晰的学习路

13、线图,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路径。学习路线图应该清晰呈现学生参与并完成的一系列的问题探究、重点难点突破等全程学习活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学习目标的达成度。它的着眼点与侧重点在于如何用清晰的学习线路图。引导学生获取、培养能力,求得创新和发展。学习线路图能够清晰的引导学生学习、引导对课堂学习目标达成度的检测。二、怎样编写“研学案”(一)“研学案”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况 包括课题名称、研学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习任务、学法指导、学习资源等。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充分体现学科、课型特点。学习的路线图 包括学习的步骤、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等。学习的路线图不作统一要求,但必须符合教学规律和

14、学生的认知特征;依据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来安排学习的路线图,使课堂组织得井然有序,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效益。每节课的教学路线图是指由起点开始到终点结束的一系列教学环节所组成的教学路线图,其起点指的是预设的意义建构的铺垫准备,其终点指的是预设的意义建构的结束,即研究的概念或问题已得到期望的结果,中间有一系列的预设的意义建构的关键点或转折点,这样由起点、关键点或转折点和终点就构成了每节课的教学路线图的各个阶段或环节。坚持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收获。目标达成检测 包括一定数量的突出重点知识的题型训练和突破难点知识的探究问题,以及适当的拓展训练。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充分体

15、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总结(学习反思) 包括学生在参与课堂学习后的自我认知及导引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经验。让学生清晰明确我学会了什么?我还应该学什么。(二)编写“研学案”的基本原则简约性原则 “研学案”力求“短小精悍”,反对繁琐复杂,要求文本简洁,内容直观,倡导一课时一学案,突出“研学”功效。关注学生原则 一是关注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二是关注学生课堂思维的深刻度。协作共享原则 坚持师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落实分工协作,实现共享共赢。(三)“研学案”编制备课组根据教学进度,在完成教学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研学案”的编制。通过集体备课修改完善,编制出可供使用的“研学案”文本。三、“研学案”的使用倡导“研学案”在课堂上完成。“研学案”要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引导,要有对学习问题的设计和生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以及达成学习目标的评价方式。学生在“研学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学生使用“研学案”过程中,教师主要在以下六个方面要给予充分指导:1、学会研究学习目标;2、能够看懂学习路线图;3、知道学习的内容;4、学会学习内容所需要的方法;5、体验学习内容所需要开展的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