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61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阿房宫赋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房宫赋学习目标:1.了解杜牧及赋的相关知识;2.从赋定义的角度了解阿房宫;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知识积累文学常识杜牧的家世与遭际书香门第,显耀门庭远祖西晋政治家、学者杜预;曾祖杜希望是玄宗时边塞名将;祖父杜佑中唐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著有通典二百卷。未获机遇,放荡轻狂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26岁进士及第,同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年轻时多为僚属,曾为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推官。庙堂为官,颇有政绩后任池州、睦州刺史,为政能兴利除弊,关心人民。赋赋和诗歌、散文、小说、戏曲一样,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文

2、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赋在形式上最大的特点铺张扬厉,文采飞动。铺:铺叙。采:文采。摛:铺陈。文:文采。四字为同义复合形式。即:运用大量华丽的语句,张扬文采,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事物,要不厌其详,不厌其细。赋在内容和终极指向上的目的通过描摹外物,要体现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志向,这就是体物写志。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此时的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风雨飘摇。唐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好游猎,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杜牧此文意在借古讽今,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总结秦王朝骄奢遥逸终政亡国的历史教训,从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警告,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

3、要重蹈覆辙。字词汇总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 古义: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今义: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2明星 古义:明亮的星光; 今义: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3经营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4精英 古义:指金玉珠宝等物; 今义:指优秀人才。5可怜 古义:可惜; 今义:怜悯,同情。6隔离 古义:遮断,遮蔽; 今义:不让聚在一起,避免接触。7直走 古义:趋向; 今义:行走。8气候 古义:文中是指情绪气氛之意; 今义:是指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文言实词一六王毕,四海一 (统一)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数词) 黄鹤一去不复返 (一旦)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4、,用心一也 (专一)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一体)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全,都)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喜爱)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爱护)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吝惜) 晋陶渊明独爱菊(喜欢)取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夺取)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提取)今入关,财物无所取(拿)留取丹心照汗青(着,助词)族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类)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家族)缦 廊腰缦回(名词,无花纹的帛,这里名词作状语) 缦立远视(形容词,通“曼”,久长) 尽 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副词,达到顶点) 奈何取之尽锱铢(动词,取尽) 使 使天下之人,不

5、敢言而敢怒(动词,让)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连词,假使) 为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动词,成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动词,做,当)文言虚词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盘盘焉,囷囷焉。 句末语气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而连词,表承接: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连词,表转折: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其代词:杳不知其所之也(指宫车)/ 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代六国)/ 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秦国)代词,自己的,作定语:使六国各爱其人于介词,到: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介词,表比较:使负栋之

6、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之动词,往,去: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助词,的: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代词: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财物)/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秦人)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朝歌夜弦 (奏乐)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成为焦土) 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名词用作状语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辇车)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动词作名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动词意动用法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为鉴)重点语句判断句: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7、。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省略句五步(有)一楼,十步(有)一阁(省谓语“有”)长桥卧(于)波,未云何龙(省介词“于”)几世几年,剽掠(于)其人(省介词“于”)谁得而族灭(秦国)也(省宾语“秦国”)倒装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于南亩之农夫多,介宾短语后置)秦人不暇自哀(哀自,宾语前置)被动句: 戍卒叫,函谷举(举表示被攻占)课文精要理清结构第一段,叙述规模宏大、富丽堂皇的建筑;第二段,叙述秦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第三段,侧重于揭示秦皇的荒淫、奢靡和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导致农民起义,阿房宫毁灭;第四段,侧重揭示秦与六国自取灭亡的教训,讽劝“后人”要引为鉴戒。把握重点体物:阿房宫的建造六王毕,

8、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好文章要争开头,这几句写得就特别牛,我们要在无字之处读读书。1句法奇警文章开始以四个三字句发端,一句一意,层层逼进;又句句押韵,音节迅急,犹如骏马下坡,迅疾无比。2.内容丰富“蜀山兀,阿房出”。一因一果,反映了一苦一乐,六个字概括了无限深广的内容。“兀”“出”两字,力重千钧,自不待言。而从“兀”到“出”的过程,更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1)体现了秦始皇的极度骄奢为何言“蜀山”,不言“秦陇”之山?因为举蜀山,就包含了秦陇之山。由蜀山到关中,要经过“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凭借人力运送巨大的木料异常艰难。如果要取材蜀山,一定是秦陇的树木已经被砍伐一空。直到蜀山不剩一木,

9、阿房宫方才建成。则可以看出阿房宫多么宏大,秦始皇多么骄奢。2)耗费材料众多建筑需用材料众多,为何单举木料?举木料以概其他建筑材料。所需的木料既如此众多,可以想象其他的建筑材料需要多少了。3)耗用人力繁多举砍伐、运送木料以概其他工程。而从木材及其他一切建筑材料的砍伐、加工、运送,直到合拢、建成“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都是役使人民的结果。这中间榨取了多少人民的血汗,葬送了多少人民的生命,也是可以想见的。4)秦始皇将蹈六王的覆辙“六王”既以“不爱其人”而覆亡,秦始皇又将自己的淫乐建筑在人民的苦难之上。那么,从“六王”的已“毕”,很可以预见秦的将“毕”。3寓褒贬于其中 “六王”为什么会“毕”?“四海

10、”为什么能“一”?一亡一兴,关键何在?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六王骄奢淫逸、不惜民力,导致灭亡。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再看“六王毕,四海一”,就不能不惊佩那个“毕”字用得好。 “六王毕”抑六国,是为了写秦国灭亡之原因,言在此而意在彼;“四海一”扬秦国,实际是为抑秦国蓄势。这两句是一抑一扬。而扬秦,又是为更有力地抑秦蓄势。秦统一四海之后,如果吸取“六王”的教训,“复爱六国之人”,就不会那么迅速地被“族灭”。体物:阿房宫的规模总写广、高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上句言其广,下句言其高;“压”有千钧之重压在秦的土地上,

11、也如千钧重担压在秦之百姓身上;既写建筑,又写暴政。铺写广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其气势如虹、绵延不绝一直通向咸阳。但它最终未建成,即使全建成也没有三百余里之广。杜牧为何不顾史实,如此叙写?杜牧如此写,就是想利用想像和夸张的用意,借历史题材以警戒当时的荒淫君主。本文不是历史著作,是文艺作品。如果把它看成历史著作据以考证阿房宫的规模,评论秦始皇的功过,那就错了。宏伟瑰丽建筑角度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啄”并不呆板,富于动感,是极富创造性的说法;“抱”写建筑与地面贴合紧密,富于情感;“囷”是说阿房宫像粮仓一样密密麻麻的排列。长桥

12、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不说“长桥如龙,复道如虹”,而说“未云何龙”,“不霁何虹”。不仅笔势跌宕,而且从惊叹语气中表达了对那些建筑物的观感,给客观描写涂上了浓烈的抒情色彩。“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极言复道之高,色彩之斑斓。以上大段的铺叙,是赋法的充分展示。描写阿房宫的规模、气势,极力驰骋笔力,炫自己的文采。为何开头惜墨如金,此处用墨如泼?开头要简洁,发人深省;具体行文要极尽铺陈,写尽秦之纷奢。宏伟瑰丽歌舞角度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作者为何在写建筑之后,又极力写宫中之人?前面写阿房宫的宏伟瑰丽

13、,已寓贬义,但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完成如此宏丽的建筑,固然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如果在完成之后用来做有利于人民的事情,那还是应该赞许的;所以,作者在写了阿房宫的宏伟瑰丽之后,立刻将笔锋伸向更重要的地方。这几句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歌舞之盛。而歌舞之盛,正是秦爱纷奢的明证。阿房宫的用途储藏美女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点出那些供秦始皇享乐的歌舞者,乃是六国的“妃嫔,王子皇孙”;既回应“六王毕”,又暗示秦统治者的前途。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

14、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这段写美人众多。不直说美人众多,却用明星、绿云、渭涨、雾横比喻“妆镜”“晓鬟”“弃脂”“焚椒”这些间接的手法来写,手法真是高明。写美人,也又写了阿房宫:下临渭水、高插青霄的楼阁,像蜂房似的布满空际的窗户,以及当窗晓妆的美人,都历历如见。写美人,又是为了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生活;所以,接着便写“宫车”之过。“宫车”日日行幸,而宫人尚“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则秦始皇荒淫到何种程度,也就用不着多说了。阿房宫的用途储藏珍宝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这几句点出阿房宫的用途是收藏奇珍异宝,从而对秦始皇进行了鞭挞。开头到此,作者按什么顺序写阿房宫?以精练、生动的笔墨叙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没有抽象地发议论,而议论已寓于其中。不难看出:用人民的血汗凝成、供统治者享乐的阿房宫,集中地反映着人民的苦难,也集中地反映着统治者的荒淫腐化。于是,水到渠成,作者进一步完成他的主题:写阿房宫的毁灭,也就是写秦统治者的毁灭及其毁灭之故,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敲响警钟。体物:阿房宫的毁灭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这两句有两种解释:一是君王想过好生活,百姓也想过好生活;二是君王一人的奢靡,成了举国上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