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5643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第12课 鱼书教案 粤教版必修2(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2课 鱼书本课话题交流一、从课本中积累写信不是著书立说,特定的读者限于一人。其中也许会有学问与理论的研讨辩难,多数总是为了交流情愫,互诉起居动定,娓娓而谈,笔致是真挚的,词意是恳切的,字里行间,感情自然流露,无拘无束。二、从生活中积累交流如水,缘古至今,奔流不息;交流如茶,淡而清香,愈品愈浓。“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维在与山的交流中体味了另一番人生的境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在与滕王阁的交流中领略了一种超脱自然的感叹。 交流如斧,劈开的是两种世界;交流如针,缝合的是不同人生。三、从历史中积累俞伯牙的琴声在山间缭绕,没有人能听懂,可是当悠扬的琴声拂过江面时,钟子期却

2、听得如痴如醉。俞伯牙慨叹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位知音。他们不是用话语来交流,而是用音乐交流,用心交流。所以当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断琴而誓,不再弹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与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义何在?这个故事曾在千百万华夏子孙的内心泛起波澜,它让人懂得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正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一、作者简介鱼书寄情柯灵柯灵(19092000),中国散文家、电影剧作家。原名高隆任,字季琳,浙江绍兴人。1926 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 织布的妇人而步入文坛。1941 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 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社工作。1949 年回到上海,次年

3、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柯灵的散文,文白兼及,古雅流畅,独具一格。主要作品有剧本秋瑾传春满人间海誓不夜城,散文集柯灵散文选柯灵六十年文选长相思香雪海。二、背景回放鱼书是柯灵的一篇随笔,文章从自己懒于动手写信而导致亲朋故友来信日见稀少而引发的寂寞谈起,点明作为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缩短心灵的距离,词意恳切、感情自然流露的书信亦可成为文学隽品,并撷取了个人生活中一些值得吟味的人生片断,从中折射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弥足珍贵的友情的渴望。三、相关知识在中国古代

4、“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者。古代书信的别称很多:“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

5、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1)暌违(ku) (2)觌面(d)(3)扣人心弦(xin) (4)玄机(xun)(5)无垢(u) (6)信笺(jin)(7)情愫(s) (8)人情鬼蜮(y)(9)分道扬镳(bio) (10)谒人(y)(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1)合(2)吓(3)参 (4)殷2语境辨析法(5)王明与(y)李刚的参与(y),让我们队看到了胜利的希望。(6)这个湖泊(p)中,经常停泊(b)着几十艘渔船。二、写准字形(1) (2)(3) (4)(5) (6)三、用准词语(一)明确词义1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

6、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2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故,老朋友。 3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光怪,光彩奇异。陆离,形容色彩绚丽繁杂。 4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5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6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道,途径。 7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淋漓,形容湿淋淋地往下滴,畅快。尽致,达到极点。8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后用来婉言应考不中或选拔时落选。辨析正误这次法官选拔考试中,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基本法律知识素昧平生,名落孙山是意料之中的。辨析:“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7、不用于知识。这里属于对象误用。(二)易混辨析1体裁vs题材填一填在建党96周年纪念日前夕,央视播出的纪录片董必武在华北,填补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一个空白。学习的同时,项目部还开展征文比赛,由各部门领学人负责具体实施,体裁不限,篇目自定,可以是读后感、观后感,也可以是议论文、叙事文、散文等形式。辨一辨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2形迹vs行迹填一填一名男青年深夜潜入市区黄务的一家饭店行窃,结果行迹败露后,被守店人连砍10余刀。13日中午,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在包铝邮政储蓄所打探,被民警抓获,经调查发现其具有抢劫嫌疑。辨一辨形迹:一是指举动和神色;二是指痕迹,

8、迹象。行迹:指行动的踪迹。3精致vs精制填一填惠普ProBook 4411s笔记本凭借其精致的做工、超高性价比的优异表现,在市场上的销售行情一直十分火爆。近日,贵阳首个精制茶厂在开阳试产成功,每年可消化三万亩夏秋茶。辨一辨精致:表示精巧细致,是形容词。精制:指在粗制品上加工或精工制造,是动词。鱼书通过描述现代社会书信往返的各种现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间真情的探寻,对崇高友谊的向往,对以书信卖友求荣的社会病态的批判,对现代人不屑于写信的心理行为的惋惜及抱憾。鱼书一、阅读课文第16段,回答问题。1第1段提及“绿衣人”有什么作用?提示:运用绿衣人的借代,委婉地写出了现代城市中人们交往日益减少的现状。2

9、如何理解“千里暌违,只要借几行雁羽,便能将一曲衷情,寄与远人,使彼此快如觌面”的含意?提示:即使隔了千里的亲人朋友,只要借助于书信,就能把一腔的情谊寄给远方的亲人,给人的快乐和安慰并不亚于亲人间的直接欢聚。3第5段作者为什么要说到“极少的例外”?提示:作者的意思是说,并不是所有的书信都能引起收信人的愉快,或者说并非所有人写信是出于友好的目的。这样来说,使逻辑更加严密。4第4、5段用了四个典故:参商、雁羽、剪烛西窗、尺素。各表示什么意思?用这些典故有什么作用?提示:参商:比喻亲友不能会面。雁羽:古时以雁传书,雁羽指书信。剪烛西窗:语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原指恋人或

10、情人离别后再相会,在烛光下促膝谈心,后泛指朋友或亲人离别后再会面。尺素:古时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故称写文章所用的短笺为“尺素”。作用:这些典故的运用恰当简练地表达了自己对崇高友情的渴求之情,增强了表情达意的力度和深度。二、阅读课文第710段,回答问题。5“匿名恐吓,还算是小焉者也,投书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摇尾乞怜,都利用了鱼书雁足,这真是对人类尊严和良心的最大凌辱!”这句话的含意和语言特色是什么?提示:书信本来是人们用来表达纯洁高尚的亲情、友谊的媒介和桥梁,但竟然有人利用匿名信对别人进行恐吓,甚至是利用书信告密,出卖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以达到谋取个人私利、投靠新的主子来苟活的目的,这真

11、是对人类发明书信的最大凌辱,也是对人类尊严的亵渎。这句话文白间杂,多用四字的成语或短句,读起来整齐而有韵味,文意显得典雅舒展,能表达作者深挚的思想感情。6作者为什么要回顾自己收到的三封信?提示:这三封信写出了人间情谊交往的甜酸苦辣既有与善良敦厚友人的分道扬镳,也有浪迹天涯的朋友的奇遇,更有遭匿名信暗算的痛苦经历。这使作者看清了人世间的美丑善恶,懂得何谓美好,何谓邪恶。1多用四字短语,间用文言词句,典雅工整如“例如写信,我从前是很勤快的,现在却变得非常懒散因循。因为自己笔头日疏日远,朋友的来信也日见稀少,门前冷落,绿衣人踪迹久疏。偶然在风晨月夕,想起那些风流云散的故旧,便不禁引起一缕深沉的寂寞。

12、”这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有的是成语,有的是四字短语,文言的色彩较深,典雅工整,极具魅力。文章中这样的语段比比皆是,很有品位。2引用、典故的运用如题目不用“书信”,而用“鱼书”。“鱼书”出自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再如“雁足”一词,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又如文章最后引用清代诗人吴伟业的梅村诗,“从不谒人贪客过,惯迟作答爱书来”,恰当简练地表达了自己渴求朋友来信的心情。如何在作文中巧妙使用“引用”有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定能助你成就精彩文章。那么在作文中,应如何引用呢?1意境深远、传诵千古的

13、古典诗词是首选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腹有诗书文自美”。古诗词凝练含蓄,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元素,恰当引用,既能彰显学生深厚的文学素养,更能使文章魅力丛生,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1)巧用古诗词来拟题,新颖脱俗,富有亲切感。(2)行文中妙用古诗词能使文章语言亮丽,富有诗风雅韵,如缕缕茶香沁人心脾。(3)结尾处引用诗词,余韵无穷,引人深思。(4)将古诗词的某些字词稍加改动,也是新颖独到,妙趣横生的。2流行歌曲是一笔不可小觑的财富流行歌曲,题材广泛,旋律优美,歌词洗练,易学易记,不乏妙言佳句。用得好,可以使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富有生活气息,文采也会乘着歌声的翅膀飞扬起来。(1)拟题时引用或化用歌

14、词,新颖别致。(2)用在文中,更是盎然生趣。(3)用在文章收束处,画龙点睛,余音绕梁。3名言警句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一般来说,名言警句,简约明快,凝练优美,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用好了,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议论文中可以恰当地引用名言警句来证明论点,记叙文的关键处可引用名言警句来深化主题,升华情感。4俗语和民间谚语也大有作为俗语,语俗而智不俗,浅显易懂,或诙谐幽默,或对比强烈。谚语,简练通俗而富有意义,语句朴素而富有哲理。这些充满真知灼见的大白话,用在文中,既可增加说服力,又可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加可读性。5成语故事、文史典故、精美对联不容忽视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典故可指历史故事,亦可指寓言童话等,寓庄于谐,简洁明了;对联立意深邃,脍炙人口。总之,在作文中恰当引用、化用,把语言长河中不朽的精华,巧妙地镶嵌在合适的语境中,定能使作文语言鲜活,文采斐然。以“快乐”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要注意引用诗句。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