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608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阶段质量检测(一)(含解析)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质量检测(一)一、基础巩固(21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之以刑齐:整治,整顿B必不得已而去 必:一定C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赞许D涅而不缁 涅:染黑解析:选BB项,“必”表假设,如果。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有若对曰:盍彻乎B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C公山弗扰以费畔D宁武子,邦有道,则知解析:选AB项,“错”通“措”,放置;C项,“畔”通“叛”,叛乱;D项,“知”通“智”,聪明。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君子之德风 B明日,子路行,以告天将以夫子为木铎C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好从事

2、而亟失时,可谓知乎 D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解析:选BA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结构助词,的;B项,均为介词,把;C项,连词,表目的关系,来/连词,表转折关系,却;D项,助词,表停顿,舒缓语气/助词,表肯定语气。4下列各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译文:拿出自己的力量去就任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B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译文:冉求不是我们自己人了,后生们尽可以敲起鼓来攻打他。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译文:日月流逝,年岁不等我们啊。解析:选BB项,“攻”是“批判

3、,指责”的意思,译成“攻打”错误。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女 安 则 为 之 夫 君 子 之 居 丧 食 旨 不 甘 闻 乐 不 乐 居 处 不 安 故 不 为 也 今 女 安 则 为 之答案: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道之以德,齐之以礼,_。(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_。(3)君子务本,_。(4)_,无道则隐。(5)道不同,_。(6)_,来者犹可追。答案:(1)有耻且格(2)虽令不从(3)本立而道生(4)天下有道则见(5)不相为谋(6)往者不可谏二、文言文阅读(39分)(一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8题。(5分)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14.5) 7文中“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中的“若人”指的是_。(1分)答案:南宫适8根据上面的文字概括孔子的政治主张,并加以评析。(4分)答:_答案:政治主张:崇尚以德服人(答“为政以德”“德治”等亦可),反对以武力得天下(答“以力服人”“武力侵暴”等亦可)。(1分)评析略(要求言之有理)。(3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910题。(5分)(1)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5、:“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13.9)(2)季氏富于周公, 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9由材料(1)可知_正是为政者必须遵循的规律,未富先教,实为本末倒置。(2分)答案:先富后教10同样是冉有:在材料(1)中,孔子告诉他要让百姓富起来,而在材料(2)中,冉有在增加季氏的财富时,孔子却让“小子鸣鼓而攻之”。这是否自相矛盾?为什么?(3分)答:_答案:不矛盾。材料(1)是说要增加百姓的财富,材料(2)是说冉有通过搜刮民财来增加季氏的财富,这实际上是在损害百姓的财富,所以孔子让“小子鸣鼓而攻之”。(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112题。(

6、5分)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二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11孔子所言“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结合文段,请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答:_答案:“天下有道则见”,主张国家“有道”则出仕,体现了儒家“有为”的思想;“无道则隐”,国家“无道”则安于贫贱,决不阿世求荣。12请就“儒道互补”的理念对当今竞争社会的积极意义加以探究。(3分)答:_解析:回答此题,首先要明确儒道两家的异同。 儒道两家的观点存在明显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截然对立,只是它们关注的问题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同而已。这种差异的存在也使得它们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

7、长、融会贯通。然后再结合当今的竞争社会,作个性化的解读。答案:在充满竞争的当今社会,重“儒道互补”无疑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面对竞争,我们既要用儒家积极有为的态度去对待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执着前行,锐意进取,不轻言放弃。同时,又要用道家超逸无为的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做到淡泊名利、洁身自好,遭遇失败更要超然通达。(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参考译文: 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这件事。 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天下政治清明就出仕,政治昏乱就隐居。(四)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314题。(5分)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子游问孝。

8、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论语)13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到,同样是“问孝”,孔子给四个弟子的回答却是不同的,可以概括出孔子教育特色的一个成语是_。(1分)解析:文段内容是孔子的四个弟子“问孝”,对于同一问题,孔子的回答是不同的,联系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即因材施教。答案:因材施教1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孔子的“孝”的内涵的理解。(4分)答:_解析

9、:解答本题,可以根据孔子回答的内容,归纳出“孝”的内涵的几个方面。所谓“孝”就是强调子女应该怎样对待父母,“色难”句表明要对父母和颜悦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句强调子女不仅要赡养父母,更要尊重他们;“生死”句强调父母在世时要尽到孝敬父母的义务,父母去世了要时常缅怀;“父母唯其疾之忧”句强调要善待自己,免父母之忧。答案:与父母相处要和颜悦色,要从心灵深处敬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应时常缅怀他们。要有感恩之心,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每点1分)参考译文:子游问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

10、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后来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说不要违背礼。”樊迟说:“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要按礼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埋葬他们,祭祀他们。”孟武伯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子,)父母只担心他生病。”(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9题。(19分)海上平寇记明王慎中守备汀漳俞君志辅,被服进趋,退然儒生也。瞻视鞞芾之间,言若不能出口,温慈款悫,望之知其有仁义之容。然而桴鼓鸣于侧,矢石交乎前,疾雷飘风,迅急而倏忽,大之有胜败之数,而小之有死生之形,士皆掉魂摇魄,前却而沮丧;君顾意喜色壮,张扬矜奋,重英之矛,七注之甲,鸷鸟举而虓虎怒,杀人如麻,目睫曾不为之一瞬,是何其猛厉孔武也!是时漳州海寇张甚,有司以为忧,督府檄君捕之。君提兵不数百,航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