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589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边城巩固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城巩固练习1.阅读边城文本选段,完成下列小题。白日里,老船夫正在渡船上,同个卖皮纸的过渡人有所争持。一个不能接受所给的钱,一个却非把钱送给老人不可。正似乎因为那个过渡人送钱气派有些强横,使老船夫受了点压迫,这撑渡船人就俨然生气似的,迫着那人把钱收回,使这人不得不把钱捏在手里。但到船拢岸时,那人跳上了码头,一手铜钱向船舱里一撒,却笑眯眯的匆匆忙忙走了。老船夫手还得拉着船让别一个人上岸,无法去追赶那个人,就喊小山头的孙女:“翠翠,翠翠,为我拉着那个卖皮纸的小伙子,不许他走!”翠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真便同黄狗去拦着那第一个下船人。那人笑着说:“请不要拦我!”“不成,你不能走!”正说着,第二个商人

2、赶来了,就告给翠翠是什么事情。翠翠明白了,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只说:“不许走!不许走!”黄狗为了表示同主人的意见一致,也便在翠翠身边汪汪汪地吠着。其余商人都笑着,一时不能走路。祖父气吁吁地赶来了,把钱强迫塞到那人手心里,并且搭了一大束草烟到那商人的担子上去,搓着两手笑着说:“走呀!你们上路走!”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翠翠说:“爷爷,我还以为那人偷你东西同你打架!”祖父就说:“嗨,他送我好些钱,我才不要这些钱!告他不要钱,他还同我吵,不讲道理!”翠翠说:“全还给他了吗?”祖父抿着嘴把头摇摇,闭上一只眼睛,装成狡猾得意神气笑着,把扎在腰带上留下的那枚单铜子取出,送给翠翠,且说:“礼轻仁义重,我

3、留下一个。他得了我们那把烟叶,可以吃到镇筸城!”一伙人上了渡船后,翠翠同祖父也上了渡船,祖父拉船,翠翠却傍花轿站定,去欣赏每一个人的脸色与花轿上的流苏。拢岸后,团总儿子模样的人,从扣花抱肚里掏出了一个小红纸包封,递给老船夫。这是当地规矩,祖父再不能说不接收了。但得了钱祖父却说话了,问那个人,新娘是什么地方人;明白了,又问姓什么;明白了,又问多大年纪;一起弄明白了。吹唢呐的一上岸后,又把唢呐呜呜喇喇吹起来,一行人便翻山走了。祖父同翠翠留在船上,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身边来。祖父掂着那红纸包封的分量说:“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

4、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唢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了。1.画线语句中,“翠翠明白了”,但为什么“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2.“那些人于是全笑着走了”一句中,那些人为什么“笑”?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理想?3.祖父的“狡猾”体现在什么地方?怎样理解“狡猾”一词的含义?4.“翠翠,宋家堡子里新嫁娘年纪还只十五岁”,“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答案:1.因为翠翠和祖父一样,是一个不爱财的人,不

5、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2.那些人因为这种纯洁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风俗而笑。从笑声中,我们可以看到湘西淳朴的民风与渡船老人和孙女的高洁人格,这中间体现了沈从文“美”和“爱”的理想。3.祖父的“狡猾”体现在留了卖皮纸的年轻人一枚铜子,却送给他一把烟叶。“狡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祖父不计报酬,别人给他的钱,他设法归还,这正是祖父纯朴性格的表现。4.意思是说翠翠已经长大了,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这成了祖父的一桩心事。解析:1.注意把握翠翠和祖父的性格特征,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翠翠明白了”,所以才“更紧拉着卖纸人衣服不放”。2.解答本题要弄清楚那些人“笑”的是什么,祖父和翠翠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显

6、示了纯洁的人际关系和朴素的风俗,其中寄寓着作者的美好理想。3.“狡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贬词褒用,更能体现祖父的纯朴、实在。4.这是祖父意味深长的一句话,结合前文的意思比较好理解,答案:也比较明显。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在沈从文先生墓前龙良骅凤凰城的喧嚣留在了身后,沿着沱江边窄窄的石板路,按着路标的指引,我和妻子虔诚地前往听涛山寻找心中的圣地。拜谒沈从文墓,这是萦绕在心中多年的愿望,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这位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大师灵魂栖息的地方了。听涛山既不高,也不陡,平平缓缓,多像沈从文先生平和的性格。八十六级“之”字形的石级,湿漉漉的,象征先生走过的八十六个岁月。路旁有一株红梅

7、,正在寒风中悄然绽放,透露着春天的讯息。而更多的树木,叶片凋谢,不免在料峭春寒中有一丝瑟缩。但几丛翠竹挺拔着,几丛杂树斜生着,绿绿的枝叶,显示着盎然生机。游人稀少,在我们的前面,只有一对年轻的情侣,手牵着手,静静地走着。我们也尽量放轻脚步,怕打扰沈从文先生的安息。墓在山腰。这应该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坟茔了吧?坟是一座山,山是一座坟,沈从文先生的骨灰直接撒入山上的泥土中,这位自然之子最后彻底回归自然,与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就如石级边的一块石碑上写的: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是沈从文的表侄、大画家黄永玉送给他的。从凤凰出发,经过沅水流域,然后到了北京、上海、昆明,复又回到北京,这是他的

8、人生轨迹,现在他回家了。听涛山是幸运的,它容纳了蜚声海内外的一位士兵,一位作家,一位学者,一位“乡下人”。墓碑也是奇特的,一块粗糙的五彩石,正面写着几行小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这应该是先生自拟的碑文吧?墓碑顶上,放置着一个小小的花环,花瓣上凝着水珠,有一点儿落寞。而墓碑下,插着三炷香,香早已燃尽,剩着几截竹签和一点点灰烬。传统的和新潮的祭奠方式就这么巧妙地汇聚在了一起。碑的后面,刻着沈从文的小姨子张充和题的一句话: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算是对其姐夫最深刻的理解、最恰当的评价。走在我们前面的那位女孩儿,低头读着碑上的文字,她忽然一回头,乌黑的眸子一闪一闪,

9、我的思维触电似的拼接起一些记忆的碎片:渡船上的翠翠,守着碾坊的三三,做着“女学生梦”的萧萧,橘子园里的夭夭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他自己就曾经说过:“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印象实在不少。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沈从文是顽皮的逃学大王,枯燥的私塾和新式的学校都吸引不了他,他总是逃学去看河中的行船,船上的水手;看河岸的树木,林中的小鸟;看河边的小城,城中的针铺、伞铺、皮靴店、染坊、豆腐坊、冥器铺。哪怕是因逃学而被罚在孔夫子牌位前跪着,他脑中呈现出的,仍是河中的鳜鱼被钓起、风筝飞满天、黄鹂在山中

10、歌呼、树上果实累累的情形。他就这样读着一本小书,同时读着一本大书。十四岁多一点,他就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那是当地大多数青年人的首选出路。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士兵、妓女、商人。直至二十岁,才脱下军装上岸,背着一卷小小的行李,孤身一人出现在北京车站的站台上,来读那本永远也读不尽的大书。中国现代文学从此多了难得的水的灵气。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他笔下的人物永远都那么健康丰满,处处闪耀着人性的美丽光辉。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想当年那些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了常青树,这莫非也是自然的法则?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

11、将老去。其实,沈从文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他的作品则永葆生命力,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我相信,刚才和我们同来的那对年轻的情侣也一定是沈从文的崇拜者。因为,他的作品有丰沛的水,源头是鲜活的。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散文第段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红梅、翠竹、杂树的顽强生命力,彰显出听涛山萧瑟环境中难得的生机和力量。B.第段“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这句话象征着沈从文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暗含着作者对沈从文的赞美之情。C.散文中多次提到那对年轻情侣是为了说明虽然沈从文先生已经逝去,但年青的一代仍然对他及他的作品很推崇,表

12、现了沈先生顽强的艺术生命力。D.沈从文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平和谦卑;内敛刚强;文采斐然;热爱自然,热爱乡土,热爱家乡;孤独寂寞;追求真善美。2.为什么说“水,是理解沈从文的最佳途径”?请简要分析。3.“沈从文曾说,他和他的读者都将老去”,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本文内容及你所了解的沈从文及其作品情况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B; 2.沈从文幼小时候快乐自在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水使他认识美,学会了思索。沈从文到地方的部队里当兵,辗转在沅水流域,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士兵、妓女、商人,接触了社会各阶层的人。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鲜活、流动,有生命力。3.不同意

13、。理由:当年红极一时的作家都湮没在历史的风烟中,孤独的沈从文却成了常青树;沈从文确实已经离开人世,但他的作品却在现代文学史上展现着独特的魅力;他的读者确实在一批批老去,但新的读者也在不断涌现。解析:1.“听涛山没有涛声,就像寂寞一生的沈从文缄默着”这句话是比喻,不是象征,也没有象征意义。2.解答本题,先要确定答题区间,通过阅读分析可知,关于水与沈从文的关系的叙述,主要集中在第段,考生可以先筛选出相关语句,如“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有极大的关系”“辗转在沅水流域,又从水里认识了船家、水手、士兵、妓女、商人”“水的滋润,让沈从文的作品永远水气盈盈”等,再整合这些语句,最后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14、即可。3.解答本题,要明确题干要求,正确把握命题指向。答题时,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问题,在阐明理由时,要做到有理有据,条分缕析。 1.将下面这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与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欢乐与甜蜜。我爱边城的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答案:边城真美啊!美得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灵动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

15、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快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我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我爱她的有滋有味,爱她的不倦拼搏。解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和变换句式的的综合表达能力。解答此题,可先整体感知此段大意内容,然后抓住关键的语句,按照一定的句式进行概括即可。这段文字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说边城的美,一是说我爱边城的美。抓住这两项内容,不难作出合理的回答。在句式上,可先确定描述对象及句子的主语“边城”“这种美”“我”,例如,可按照“边城像又像还像”的句式组织答案。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2.边城结尾这样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翠翠每天都在希望中等待着。请根据你的想象,为图片中的翠翠写一段心理描写。要求:不少于80字,语言准确、得体。答案:爷爷走了。我知道他是回不来了。可是,你呢?会不会回来?每天我撑船,过往的人很多,可惜没有你,甚至连你的消息都没有。没人过河的时候,我就坐在这里,守在这里。你真的不再回来了吗?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揣摩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此时的翠翠心中对二老有的就是牵挂,最期盼的就是他能早点回来。基于此点,从心理描写的角度把相关内容写出来。描写人物心理必须把握人物的性格。3.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泅水(qi) 茶峒(dng) 氽着(tn) 饱蘸(zhn)B.薄冰(bo) 糍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