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6135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检测(一)(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检测(一)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陇 头 吟王维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身经大小百馀战,麾下偏裨万户侯。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注太白:金星,在古人眼中它为主征战杀伐之星。行人:出征的将士。偏裨:偏将,裨将。将佐的通称。古代佐助大将的将领称偏裨,亦称副将。典属国:汉代掌管藩属国家事务的官职,品阶不高。(1)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B三、四句写月照

2、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C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D诗歌最后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关西老将的遭遇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自古以来都是偶然现象。E本诗写了长安少年戍楼看星、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三个生活场景,这三个生活场景没有什么联系。解析:选DED项,“是偶然的、个别的”“自古以来都是偶然现象”错,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这就深化了诗的主题。E项,“这三个生活场景没有什么联系

3、”错,这三个生活场景有密切联系,它们是边关战士一生历程的缩影。(2)这首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 参考答案:用对比手法(反衬)。开篇长安少年戍楼看星,写出其雄心壮志,渴望效命边关、建功立业之豪情,格调昂扬;陇上行人月夜吹笛、关西老将驻马流泪,写出人物之艰苦悲伤、忧愁满怀,与上文构成转折,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写更鲜明地抒发了对边地生活艰辛而朝廷赏罚不公的慨叹。用了用典(类比)的手法。尾联用了苏武的典故,看似安慰关西老将,实际上将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说明朝廷不公,功臣得不到封赏古来如此,从而深化了诗的主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终南别业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4、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一、二两句说,作者自己进入中年以后即开始厌倦尘俗,晚年就归隐于终南山边。B三、四两句说,作者经常独自游山赏景。“每”即“常常”,“胜事”指山中美景。C诗的最后两句说,作者偶然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与之谈笑言欢,老人竟忘了回去。D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E这首诗通过具体的山川景物,表现出诗人隐居山间时的心境。语言虽平白如话,却极具功力,诗味、理趣二者兼备。解析:选CEC项,“老人竟忘

5、了回去”说法不正确,应为“自己竟忘了回去”。E项,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2)这首诗五、六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深为后代诗家所赞赏,请结合诗意赏析这两句诗。答: 解析:“行到水穷处”,是说随意而行,走到哪里算哪里,然而不知不觉,竟来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坐看云起时”,是心情悠闲到极点的表示。云本来就给人以悠闲的感觉,也给人以无心的印象。参考答案:诗人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了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飘游。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写,既写出了隐居山林所见景色的安逸与美好,更突出了作者闲适的

6、心境,表达了诗人以山水为乐、从容淡泊的情感。从结构上看,这两句对偶工整,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荆州张丞相王维所思竟何在,怅望深荆门。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目尽南飞雁,何由寄一言?注张丞相:指张九龄。他对王维有知遇之恩,曾举荐王维为右拾遗。王维写此诗时,张九龄已被奸相李林甫排挤出朝廷,贬到荆州担任长史。艺植:栽植。(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A“所思竟何在”借用乐府诗语调,用一个反问句开篇,显得情韵绵绵。B“怅望深荆门”中的“深”字用得十分精当,诗人遥望故人的神情如在眼前。C

7、“举世无相识”追忆往事,倾诉自己怀才不遇的处境,这一略显夸张之语更强调了张丞相的知遇之恩。D“终身思旧恩”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张丞相赏识、提拔自己的感激之情。E“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写出了在张丞相被贬后,诗人艰难的生活状况。解析:选AEA项,“反问句”错误,应该是“设问句”;E项,这两句诗写的是诗人隐居田园的决心。(2)诗歌尾联表达感情时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 参考答案:融情于景。诗人寄思念之情于南飞的大雁,但鸿雁飞尽,无人寄书,表达了诗人深情难寄的痛楚。采用疑问句式。怎样才能将我的思绪传于远方的故人呢?意指没有办法传达情意,写出了诗人的无奈与隐痛。二、语言表达4请根

8、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50字左右。答: 参考答案:(示例一)浣完衣服的少女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示例二)月光在竹林中洒下斑斑光点,四周一片寂静,这时远处传来洗衣归来的少女的喧哗。话音如玉盘落珠般清脆,笑声如银铃摇动般响亮。5(全国卷)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根据示例可以知道,处“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是对“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的否定,由此分析,给出的材料中的“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两个推断犯了说法过于绝对的错误。所以,处问题应该是“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处问题应该是“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参考答案:不是有兴趣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不是成绩好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