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3465680 上传时间:2019-07-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简明、连贯、得体讲义(含解析)苏教版选修《语言规范与创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明、连贯、得体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个人大摆筵席,宴请宾客。时近中午,还有几个人未到。他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听到这话,有些客人心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是不该来的了?”于是起身告辞而去。这个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其他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也纷纷起身告辞而去,最后只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好友责怪地说:“你看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那人解释说:“我说的不是他们。”好友一听这话,顿时心头火起:“不是他们,那就是我啦!”于是这最后一位客人长叹了一口气,也走了。可见,说话得体是多么重要啊!简明、连贯、得体之法1简明之法“简明

2、”,指的是清除歧义、避免含混、删除冗余,做到用语简单而语义明了。要使语言简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围绕全文或段落的中心组织语言,不要旁生枝节,更不能喧宾夺主。(2)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和上下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以免语言啰唆、拖沓。(3)要尽量选用一些简便的、固定的说法。当然,简明与否也不能单纯以字数多少为标准,更要从语言表达的需要出发,当简则简,当繁则繁。2连贯之法“连贯”指段落、语句、词语的顺序井井有条,前后照应,上下衔接,彼此呼应,使文章或演说能成为一个有序、有机的统一体。要使语言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话题前后要统一。(2)表述角度要一致。(3)思路要连续不断。(4)语言

3、衔接要紧密。适当使用过渡性语句或段落。恰当使用关联词语。巧妙使用关照词句。3得体之法“得体”指恰当地使用语言,使之适应语境的需要,服从语体的要求,这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准则”、“修辞学的最高原则”。要做到语言得体,需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把握文体特点。不同的文体决定了写作语言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文体对写作语言有不同的要求。应用文体,一般以记述、说明为特征,以实用为目的。语言要求是要有准确性、简洁性和规范性。文艺性文体,语言要求形象性、表情性、音乐性和独创性,多用叙述、描写、抒情手法。议论文体,语言要求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说明文体,语言要求科学、准确、简洁、平实。(2)明确文章功用。功用不同的文章,

4、对语言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如,“小说”与“史”“传”都是记叙性文章,但小说是“用人物形象去感染人”,要求用形象化语言写出生活情节。史、传是用历史事件去启发读者,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历史真相。(3)注意时代色彩。语言是历史的产物,它每时每刻都在发展演变,一个时代的语言往往有着与其他时代不同的特色。语言得体的标准也在不断地变化。我们写作时要尽量选用那些清新活泼、最能反映时代脉搏的语言,抛弃那些落伍过时的陈词滥调。同时,每个时代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想道德标准、审美情趣、风俗习惯,不能以古论今,也不能以今律古,不能让这个时代的人说那个时代的话。(4)替读者着想。读者对象不同,文章使用的语言应是有区

5、别的。要考虑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要考虑读者接受语言的能力和条件以及他们的心理需要,正确给读者定位,以令对方容易接受或理解为标准。(5)联系语境。语言要符合语境。语境既包括作者及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也包括前后段、上下句及前言后语。词语赘余种种(1)谦敬词赘余,如:昨天我碰到了您的令爱。(2)概数词赘余,如:至少3名以上平民丧生。(3)兼词赘余,如:这事一定要公诸于众。(4)否定词赘余,如:注意防止不要发生事故。(5)逻辑性赘余,如:打击非法走私活动。(6)重复性赘余,如:你如果要是(7)包含性赘余,如:我不能随便苟同。1分析下列句子的错误所在。(1)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没

6、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答:_(2)上次从你学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答:_(3)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答:_答案:(1)词语赘余,主语“原因”和“因为”重复了,应去掉“因为”。(2)此句谓语部分中“正在打印”就包含了“进行”的意思,可去掉“进行”。(3)此句宾语中“虑”就是“想”,后面不用再说“的想法”。2阅读下面的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全句协调连贯。(可适当删减文字,不得改变原意)为加快传播速度、增强时效性,承载容量得以加大、前沿性得以提升,发行量得以逐步扩大、规模效益得以提高,本刊决定从2015年起改为半月刊。改为:_改为:_答案:加大承载容量、提升前沿性

7、逐步扩大发行量、提高规模效益3随着空气质量日益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自行车又成为了备受人们青睐的对象,“无烟出行”“绿色出行”等成为时尚,请你以志愿者的身份,为宣传自行车出行的好处拟写两条宣传语。要求:语言得体,语气亲切,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每条不超过20个字。答:_答案:(示例)双脚踏出健康路,铃声响起平安曲。轻盈穿行无纤尘,双轮一转有闲情。我骑车,我环保,我健康。4下列几句话,加点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白做人。B令爱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激。C我知道您设计的产品获得优质奖,你家父已经把这消息告诉了我。D

8、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解析:选D此题考查的是常用称呼语中的谦称和敬称。A项中“令尊”是对别人的尊称,称自己的父亲应为“家父”;B项中“令爱”是对别人女儿的尊称,称自己的女儿应为“小女”;C项中“家父”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称别人的父亲应用尊称“令尊”,前面的“你”应删除;D项中“令郎”是对别人儿子的尊称,此处使用正确。5一些同学在写作文时往往由于粗心或典型事例记忆不清而犯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从而影响了作文的得分。为了提醒这些同学在今后的写作中克服这些毛病,请你仿照示例(不要求句式相同),以老师的身份用幽默的评语指出其错误。示例:记得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走自己

9、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评语:但丁会有意见吧!(1)李煜在唱:载不动,许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评语:_(2)孔子小时候,与哥哥分梨子,一个大的,一个小的,他妈妈让他选择,他只拿了一个小的,这就是有名的“孔融让梨”的故事。并非孔子吃不完那个大梨子,而是他自小就有着这种正确的选择,以至后来,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评语:_(3)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评语:_答案:(示例)(1)是李清照和李煜合唱的吧!(2)我明白了,孔子的小名叫孔融!(3)唉!汉时明月宋时关!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本专题对应高考考试说明中“语言表达简明、连贯

10、、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这一考点。高考命题聚焦于“实用”及“表达效果”,其常见题型有与词语辨析相整合的判断题,与主观表述相融合的语言表达题,有契合“课标”精髓的评点鉴赏题等。命题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试题关注语言规范,二是题目侧重实际应用,摒弃名词术语。“简明”一般指语义不重复,不晦涩,能少则少,注意结合“病句辨析”考点来把握。“连贯”是表达中句间排列组合的规则,以及加强语言联系与衔接通畅的方法。它的三个条件是:(1)统一的话题;(2)合理的句序;(3)语言的衔接与呼应。“得体”一般从下列四个角度考虑:(1)根据交际的目的来决定,说什么内容;(2)根据交际的对象来决定,用词得体(不大词小用或小

11、词大用),正确使用谦敬词;(3)根据交际的场合来决定,公共与私交场合,庄重与随意等;(4)根据交际的手段来决定,选用书面语体(视觉语体)或口头语体(听觉语体)。注意:广播稿或口头通知中不能有括号、省略号、同音词、文言词等类似的词语;通知、请柬等应用文注意对象、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要齐全。例1 (新课标全国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_,_,_,_,_,_。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BC D解题指导本题从排序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着眼于话题“中国珠算”,围绕“中国珠算”的特点及优点分别从不同方面来解说,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句承接上句,总说算盘的结构,第句紧接第句,介绍算盘蕴含的原理;第句承接上文,介绍珠算口诀,第句紧接第句说明口诀的作用;第句进一步描述“中国珠算”的优点,第句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